论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合一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发布时间:2017-08-06 22:17
本文关键词:论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合一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 裁审合一 裁审分离 公正与效率
【摘要】: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作为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的裁判处理方式,切实影响劳动者维权效果。我国当前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是除特殊情况外,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于劳动争议诉讼。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机构不独立,工会也许会偏离维护职工利益的职能,仲裁活动难以被有效监督,且仲裁相较于诉讼更富有弹性,就可能导致人们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结果公正性的质疑;除特殊情况外,劳动争议仲裁权的行使是人民法院取得劳动争议审判权的一项必要条件。劳动争议仲裁裁决结果不直接影响人民法院最终的判决结果,且人民法院对仲裁权的监督方式仅仅是完全否定仲裁结果,注定该监督方式会因一刀切而抹杀劳动争议仲裁程序本身的价值。加之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裁判规则不同,容易引起裁审衔接的混乱,导致劳动争议处理拖延。故在当前劳动争议处理程序中,劳动争议仲裁本身的效率价值既没体现,也无法使劳动争议结果变得更加公正。 笔者通过逻辑推演,证明如果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共轭存在,则无法解决公正与效率这一矛盾。劳动争议仲裁既不应该是劳动争议诉讼的充分条件也不应该是其必要条件,因此,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应当相互独立存在,各自发挥其程序本身的价值。
【关键词】: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 裁审合一 裁审分离 公正与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D922.591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引言10-12
- 第一章 劳动争议、劳动关系与劳动权概述12-17
- 1.1 劳动争议的概念之争12
- 1.2 劳动关系的规范分析12-13
- 1.3 劳动权利的内涵分析13-17
- 第二章 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模式概述17-20
- 2.1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定义17
- 2.2 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关系模式之历史沿革17-18
- 2.3 我国民商事争议“裁审”关系模式的借鉴18-20
- 第三章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的问题20-29
- 3.1 劳动争议仲裁独立性缺陷20-22
- 3.1.1 劳动争议仲裁外部独立性缺陷20-21
- 3.1.2 劳动争议仲裁内部独立性缺陷21-22
- 3.2 劳动争议仲裁中“三方机制”的缺陷22-24
- 3.2.1 组织结构中“三方机制”的缺陷22-23
- 3.2.2 落实“三方机制”过程中的缺陷23-24
- 3.3 劳动争议仲裁专业性缺陷24
- 3.4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缺陷24-29
- 3.4.1 劳动者深受诉累24-25
- 3.4.2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管辖混乱25-26
- 3.4.3 劳动争议仲裁权与审判权冲突26-27
- 3.4.4 劳动争议仲裁与诉讼裁判规则差异27-28
- 3.4.5 劳动者救济程序选择权缺陷28-29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分离的必然性29-34
- 4.1 现行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下可弥补的缺陷29-30
- 4.2 现行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下无法弥补的缺陷30-32
- 4.2.1 现行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下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之充分性矛盾30-31
- 4.2.2 现行劳动争议“裁审”关系下劳动争议仲裁前置之必要性矛盾31-32
- 4.3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独立存在的意义32-34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裁审制度之措施34-40
- 5.1 我国劳动争议仲裁程序的完善34-36
- 5.1.1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独立34
- 5.1.2 劳动争议仲裁人员专业化34-35
- 5.1.3 将三方机制引入劳动争议仲裁程序35
- 5.1.4 劳动争议仲裁一裁终局为原则35-36
- 5.2 我国劳动争议诉讼程序的完善36-40
- 5.2.1 重视劳动争议诉讼庭前程序36-38
- 5.2.2 建立专职劳动法官制度38-40
- 结语40-41
- 参考文献41-43
- 致谢43-44
- 作者和导师简介44-45
- 附件45-4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叶深;;法律概念分析的性质[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2 信春鹰;;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草案)》的说明——2007年8月26日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2008年01期
3 涂永前;;我国特色的劳动争议仲裁终局化之理念和制度架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47条释正[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4 马新福,薛长礼;劳动权的法社会学论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2期
5 薛长礼;劳动权涵义辨析[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6316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631698.html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