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补偿制度:起源、问题与解决
本文关键词:工伤补偿制度:起源、问题与解决
【摘要】:社会化的工伤保险制度系因应工业社会中频发的工伤而产生,在一些国家是工伤补偿以禁止劳动者对雇主请求民事侵权赔偿为前提的,除第三人侵权情形外,我国亦是如此。但工伤补偿和民事侵权赔偿的差异,导致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劳动者无法获得充分赔偿和雇主对安全问题的懈怠,这要求工伤补偿与民事侵权赔偿之间的制度衔接。工伤补偿制度仅应适用于无过错责任,在雇主存在过错的情况下,应赋予劳动者独立的民事侵权责任求偿权,确立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之间补充的关系。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
【关键词】: 工伤 工伤补偿 侵权赔偿
【分类号】:D922.5
【正文快照】: 我国目前实践中,常常会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工伤补偿标准低于民事赔偿标准?为什么只有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况下,劳动者才能获得双赔?用人单位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承担双赔责任吗?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也为了解决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的相关制度提供意见,本文拟对工伤补偿问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杨立新;工伤事故的责任认定和法律适用(下)[J];法律适用;2003年11期
2 刘荣军;日本民法百年中的侵权行为法[J];环球法律评论;2001年03期
3 张新宝;;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J];中国法学;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国跃;;试论物权法基本原则的确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的相关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尚倩;;我国工伤保险争议处理机制探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3 郭玮;;论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体系——以我国的立法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李青,翁焱;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国际比较及具体形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陈葆春;;职业相关疾病及其工伤保险[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04期
6 黄晶;;超龄劳动者工伤保险待遇问题[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7 张川;;不动产收益权质押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09年00期
8 曾江波;王少波;;论不当得利请求权与物上请求权——以物权变动模式为中心[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9 尹志强;侵权行为概念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5年04期
10 竺效;;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亚敏;王浩;;工伤保险制度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发展策略研究[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2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3 竺效;;生态损害事实及其可填补之类型研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赖华平;;故意·过失:工伤认定中第三人过错因素考量——兼论工伤认定之实质要件[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高峗燕;;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因果关系探析[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6 雷迈;蒋明红;雷震;陈X;程挺干;金于华;朱滨江;;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伤保险及工伤康复的发展现状分析[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康复治疗学术会议主题报告、学术交流论文汇编[C];2010年
7 李丹;;“谁漏油,谁赔偿”原则合理性分析[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林蔚;;软件技术保护与个人信息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冲突解决机制——以微软“黑屏”事件展开[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9 谭永良;;我国工伤保险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张明;李兴涛;;探析工伤认定的三重维度[A];京津冀和谐劳动关系论坛暨河北省法学会劳动法学研究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琦;海上人身损害赔偿制度论[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殷悦;海上人身伤亡损害赔偿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田园;侵权行为客观归责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周琼;论中国精神损害赔偿的事实及相关基础[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李云波;相邻不可量物排放关系的私法调整[D];复旦大学;2011年
8 阳露昭;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徐静;合同诈骗罪司法认定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牛锋;民刑法关联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小磊;海上船舶油污生态损害赔偿范围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余暮;医疗纠纷中的侵权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长旭;略论当事人在权利瑕疵担保中的主观过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莉颖;论学校对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之民事责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胡守维;价格歧视新探及其法律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紫琦;破产欺诈行为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许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王小明;船员人身伤亡工伤保险赔偿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9 相焕伟;集体土地流转的冷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刘珊;不动产物权登记错误的风险防范与补救[D];湘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立新;论侵权责任的补充责任[J];法律适用;2003年06期
2 陈现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若干理论与实务问题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02期
3 吕琳;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适用关系研究[J];法商研究;2003年03期
4 周开畅;社会法视角中的“工伤保险和民事赔偿”适用关系[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开畅;论工伤保险与民事赔偿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童贵文;从责任保险看侵权法的危机与发展趋势[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思飞;;工伤保险与侵权损害赔偿竞合之法律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1年07期
2 朱信民;张友山;;浅谈工伤保险争议处理[J];山东劳动保障;2001年08期
3 ;获工伤补偿,,可以主张侵权赔偿吗?[J];新长征(党建版);2009年02期
4 吴卫;保芬;俊功;;因工负伤与第三人侵权竞合[J];中国劳动保障;2008年08期
5 马克清;;工伤保险待遇与侵权赔偿竞合问题初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6 高永贤;;《工伤保险条例》解读之七 工伤保险待遇的确定与支付[J];中国社会保障;2003年11期
7 于欣华;;工伤保险补偿先行支付原则初探[J];现代职业安全;2010年12期
8 辛祥;;自动存包柜丢了包,谁负责?(外三则)[J];祝你幸福(知心);2010年02期
9 石婷婷;;论工伤保险赔偿与侵权赔偿的竞合[J];法制与社会;2008年18期
10 潘行球;;工伤补偿争议处理难点探析[J];中国劳动保障;200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政;;高校大学生就业力问题研究[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2 金晓莲;;用人单位单方调岗变薪的效力[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庞春云;;无规章制度规定用人单位有无违纪解除权[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郭娜;;论人才派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5 陆胤;;论无故旷工——事实与证据的分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王璐;;人才派遣制研究[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7 尹波;;开展人才派遣业务 提高人才派遣机构服务能力[A];北京人才服务行业协会2003、2004、2005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第二集)[C];2006年
8 刘丽珍;;如何界定加班疑难问题探析[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权福军;;高职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来自75家用人单位的调查报告[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10 杜连旺;王溪泉;;试行人才派遣制,创新用人模式[A];北京人才交流协会2000、2001、2002年获奖优秀学术研究成果汇编——人才市场的发展与创新[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剑锋;工伤补偿与侵权赔偿[N];人民法院报;2002年
2 浙江省海宁市人民法院 范云程;用人单位赔款后对第三人是否享有追偿权?[N];人民法院报;2007年
3 李春;农民工维权受阻 法援为其解忧[N];盘锦日报;2008年
4 丰友中;因工负伤与第三人侵权竞合经济赔偿探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徐亢美 通讯员 李鸿光;快递员为何没有得到工伤补偿[N];文汇报;2010年
6 李迎春;怀孕被辞,选好应对策略[N];中国妇女报;2005年
7 锦秀文;实习很重要[N];光明日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吴新君 实习生 范国兴;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检查重点[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9 裴睿;个体参保人员不能通过“暂住”落户成都[N];成都日报;2007年
10 朱慧松;女性咋成就业的“搭头”了[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连海;义务教育阶段公立学校侵权赔偿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2 于欣华;农民工工伤保险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9年
3 应松宝;我国大学生就业过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4 张福明;制度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刘焱白;劳动关系稳定之法律调整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6 夏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王凯;劳动合同不履行及其法律效果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8 夏星;大学生就业市场优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9 周劲松;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教学因素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杨素华;林业新定位下的林业高校就业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倍铭;论我国工伤补偿法律制度的完善[D];西南大学;2011年
2 张梅枝;农民工的职业损害的原因及其对策浅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曾娜;我国农民工工伤保险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周文博;工伤补偿与民事损害赔偿竞合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程泽铭;用人单位劳动合同解除权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芮立新;论工伤保险与侵权赔偿的关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邢颖;我国工伤补偿立法和实践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8 张苏苏;论用人单位的知情权[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潘玉莲;用人单位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何雪锋;论我国现行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的完善[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0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laodongfa/87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