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征对7-12岁儿童利他惩罚决策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4 10:53
本研究操控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征,选取高吸引高可信面孔、低吸引高可信面孔、低吸引低可信面孔三组男性面孔照片,考察了面孔特征对7-12岁小学儿童在盗窃和欺骗情境下的利他性惩罚决策的影响。其中二、四年级采用类似的个体施测方式,六年级采用群体施测方式。研究结果发现:(1)在面对高吸引高可信面孔时,四年级儿童中认为欺骗事实成立的人数显著少于二年级的人数,而且这个结果只出现在了欺骗情境故事中;当面孔的吸引力下降时,年龄对事实认定判断的影响边缘显著,而当人物的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都低的情况下,不同年龄之间对于事实的认定不存在差异。(2)只有在面对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都低的条件下,无论盗窃情境中还是欺骗情境中,相比二年级被试,四年级中更多的被试要对情境人物进行惩罚。(3)在面孔对惩罚强度的影响中,二年级儿童面对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高低不同的人物时,对情境人物的惩罚程度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面孔吸引力较低的情况下,四年级儿童会对面孔可信度更低的盗窃人物做出更严重的惩罚。(4)在面对不同类型面孔时,无论在盗窃欺骗情境中,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征均不会对六年级儿童进行定罪决策产生显著的影响。(5)在实际量刑惩罚决...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RACT
1 引言
1.1 利他性惩罚
1.1.1 利他惩罚的概念及类型
1.1.2 利他性惩罚的内在机制
1.1.3 利他性惩罚的影响因素
1.1.4 利他性惩罚的年龄效应发展
1.2 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征
1.2.1 面孔吸引力
1.2.2 面孔可信度
1.3. 面孔特征对利他惩罚决策的影响
1.3.1 面孔吸引力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1.3.2 面孔可信度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1.4 问题提出
2 研究一面孔特征对 7-10 岁低中年级学生利他性惩罚的影响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2.1.2 实验设计
2.1.3 实验材料
2.1.4 实验程序
2.2 结果
2.2.1 面孔材料的吸引力和可信度分数
2.2.2 年龄对事实认定判断的影响
2.2.3 年龄对是否进行惩罚的影响
2.2.4 面孔对惩罚强度的影响
2.3 讨论分析
3 研究二面孔特征对 11-12 岁高年级学生利他性惩罚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程序
3.2 结果
3.2.1 面孔对定罪的影响
3.2.2 面孔对量刑的影响
3.3 讨论分析
4 总的讨论
4.1 小学儿童利他惩罚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
4.2 面孔特征对小学儿童利他惩罚行为决策的影响
4.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面孔图片
附录2 六年级组案例测验(部分内容,高吸引低可信面孔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龄期儿童在最后通牒游戏中的利他惩罚行为表现[J]. 刘步云,静进,李秀红,杨文翰,梁晶晶,戴美霞,林力孜,肖启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10)
[2]自我建构类型对利他惩罚的影响[J]. 茅佳惠,陈鹏鹏.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10)
[3]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J]. 郭庆科,徐萍,吴睿,胡姗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4)
[4]公平与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J]. 陈世平,薄欣.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3)
[5]面孔吸引力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决策行为的影响[J]. 贾丽萍,王宇,邵建岗,宋玉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4)
[6]道德推断中的面孔刻板效应:性别的调节作用[J]. 汝涛涛,王婷婷,朱莹莹,钟罗金,周国富,莫雷. 心理学探新. 2015(04)
[7]利他惩罚的神经机制[J]. 原胜,郭丰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8]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规范激活的解释[J]. 陈思静,何铨,马剑虹. 心理学报. 2015(03)
[9]信任倾向和面孔可信度对小学儿童信任判断的影响[J]. 马凤玲,郑婷婷,蔡维香,徐芬. 应用心理学. 2014(03)
[10]公共物品困境中惩罚的形式与作用[J]. 陈欣,赵国祥,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1)
硕士论文
[1]女性容貌吸引力及其与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史新广.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6446
【文章来源】:杭州师范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RACT
1 引言
1.1 利他性惩罚
1.1.1 利他惩罚的概念及类型
1.1.2 利他性惩罚的内在机制
1.1.3 利他性惩罚的影响因素
1.1.4 利他性惩罚的年龄效应发展
1.2 面孔吸引力和可信度特征
1.2.1 面孔吸引力
1.2.2 面孔可信度
1.3. 面孔特征对利他惩罚决策的影响
1.3.1 面孔吸引力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1.3.2 面孔可信度对判断和决策的影响
1.4 问题提出
2 研究一面孔特征对 7-10 岁低中年级学生利他性惩罚的影响
2.1 研究方法
2.1.1 被试
2.1.2 实验设计
2.1.3 实验材料
2.1.4 实验程序
2.2 结果
2.2.1 面孔材料的吸引力和可信度分数
2.2.2 年龄对事实认定判断的影响
2.2.3 年龄对是否进行惩罚的影响
2.2.4 面孔对惩罚强度的影响
2.3 讨论分析
3 研究二面孔特征对 11-12 岁高年级学生利他性惩罚的影响
3.1 研究方法
3.1.1 被试
3.1.2 实验设计
3.1.3 实验材料
3.1.4 实验程序
3.2 结果
3.2.1 面孔对定罪的影响
3.2.2 面孔对量刑的影响
3.3 讨论分析
4 总的讨论
4.1 小学儿童利他惩罚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
4.2 面孔特征对小学儿童利他惩罚行为决策的影响
4.3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面孔图片
附录2 六年级组案例测验(部分内容,高吸引低可信面孔为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学龄期儿童在最后通牒游戏中的利他惩罚行为表现[J]. 刘步云,静进,李秀红,杨文翰,梁晶晶,戴美霞,林力孜,肖启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6(10)
[2]自我建构类型对利他惩罚的影响[J]. 茅佳惠,陈鹏鹏.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10)
[3]群体偏好与年级对小学生利他惩罚行为的影响[J]. 郭庆科,徐萍,吴睿,胡姗姗.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16(04)
[4]公平与惩罚价格对第三方惩罚需求的影响[J]. 陈世平,薄欣.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6(03)
[5]面孔吸引力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决策行为的影响[J]. 贾丽萍,王宇,邵建岗,宋玉萍.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6(04)
[6]道德推断中的面孔刻板效应:性别的调节作用[J]. 汝涛涛,王婷婷,朱莹莹,钟罗金,周国富,莫雷. 心理学探新. 2015(04)
[7]利他惩罚的神经机制[J]. 原胜,郭丰波.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8]第三方惩罚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基于社会规范激活的解释[J]. 陈思静,何铨,马剑虹. 心理学报. 2015(03)
[9]信任倾向和面孔可信度对小学儿童信任判断的影响[J]. 马凤玲,郑婷婷,蔡维香,徐芬. 应用心理学. 2014(03)
[10]公共物品困境中惩罚的形式与作用[J]. 陈欣,赵国祥,叶浩生. 心理科学进展. 2014(01)
硕士论文
[1]女性容貌吸引力及其与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 史新广.苏州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064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60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