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共决策的正义性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20:16
正义不仅是人们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公共决策应该考虑和遵循的重要伦理准则。从古至今,众多学者基于不同的时代背景提出了对正义的不同理解,通过总结当代以来学者们对于正义的界定,可以得出正义的抽象性内涵,即“主体间的平等对待”。正义虽然体现的是人们主观上的理想追求,但当被用来作为特定时代公共决策的属性特征时,“正义性”便成为约束公共决策的客观伦理准则,不断引领公共决策达到更高的伦理水平。正义性程度越高的公共决策,越能够得到共同体成员的认可和支持,从而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和谐。但是,当前我国公共决策领域中明显背离“正义性”的情形时有发生,公共决策的正义性面临严峻的挑战;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在部分公共决策中,不同利益群体基于各自立场得出的正义性评价结论可能大相径庭,这不仅使公共决策者无所适从,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了公共决策正义性的最终实现。因此,公共决策的正义性研究迫切需要从微观层面探求更为客观的评价和测度标准。要对公共决策的正义性进行客观公正地评价和测度,关键是构建有效的测度模型。确定正义性涉及的维度是构建模型的基础。当代著名的政治哲学家南希·弗雷泽(Nancy Fraser)独创性地将正义...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2 正义性各维度的代表性理论
2.1 分配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2 承认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3 代表权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4 环境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设计
3.1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设计依据
3.2 分配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3 承认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4 参与权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5 环境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验证
4.1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研究假设
4.2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3 指标的相关分析
4.4 指标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模型的构建
5.1 指标的权重分析方法
5.2 层次分析法的专家问卷调查
5.3 递阶层级的权重分析与检验
5.4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模型的合成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的实证研究
6.1 样本决策选择的依据
6.2 样本决策透视
6.3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6.4 样本决策的正义性增进路径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公共决策的正义性调查问卷
附录3 公共决策正义性测量指标赋值说明
附录4 判断矩阵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5 专家咨询会展示资料清单
附录6 样本决策正义性专家调查表
本文编号:3767515
【文章页数】:18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 核心概念的界定
2 正义性各维度的代表性理论
2.1 分配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2 承认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3 代表权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4 环境正义的代表性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设计
3.1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设计依据
3.2 分配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3 承认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4 参与权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5 环境正义测度指标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验证
4.1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指标的研究假设
4.2 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4.3 指标的相关分析
4.4 指标的回归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模型的构建
5.1 指标的权重分析方法
5.2 层次分析法的专家问卷调查
5.3 递阶层级的权重分析与检验
5.4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模型的合成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公共决策正义性测度的实证研究
6.1 样本决策选择的依据
6.2 样本决策透视
6.3 研究设计与数据处理
6.4 样本决策的正义性增进路径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
7.3 研究局限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附录2 公共决策的正义性调查问卷
附录3 公共决策正义性测量指标赋值说明
附录4 判断矩阵专家调查问卷
附录5 专家咨询会展示资料清单
附录6 样本决策正义性专家调查表
本文编号:3767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indaojc/376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