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与工作关系分析
本文关键词:中国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与工作关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370·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21卷第5期(总第113期) Chin.JofPHM,Oct.2005Vol.21No.5
中国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与工作关系分析
周林 成诗明 黄飞 陈诚 徐敏 杜昕 王倪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100050)
摘要 目的:分析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数量及构成与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系,为结核病防治规划人力资源的配备及制定培训计划提供依据。方法:按照经济条件和地域分布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为东部、中部、西部和京津沪地区及按照结核病防治负担分出12个高负担省。分析各地结核病防治人员数量、人员构成与各地病人发现、治疗管理工作的关系。结果:至2003年底全国有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25887人,兼职7822人。专职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占9.2%;从事临床、放射、检验专职结核病人治疗管理人员17339人,占51.4%;有中、高级职称人员占专职结防人员36.8%。计算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员与人口的比值及结核病防治人员与活动结核病人的比值发现:京津沪地区拥有的结核病防治人员最多;结核病防治高负担省最低。学历分布,以京津沪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各地区病人诊断率,京津沪地区最高,高负担省最低。结论:在结核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中,人力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特殊资源,能支
配、推动和利用其它资源,人力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各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关键词 结核病控制 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R192.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61(2005)05-0370-04
Abstract Objective:Toanalyze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statusofhumanresourceofTBinstitutesandtheperformanceofTBcontrolinChina,andtoprovideevidencefortheplanofhumanresourcecapacitybuildinginTBinstitutes.Method:Thirty-oneprovinces/municipalities/autonomousregionsweredividedintoeasternarea,centralarea,westernarea,Beijing,TianjinandShanghaiaccordingtotheeconomicstatusandgeographicarea.TwelvepriorityprovinceswereselectedaccordingtothediseaseburdenofTB.Therelationshipofthenumberandcatego-ryofTBstaffandtheperformanceofdetection,treatmentandmanagementofTBcaseswasanalyzed.Results:Bytheendof2003,therewere25,887full-timeand7,822part-timestaffinTBinstitutesinChina.Forthefull-timeTBstaff,9.2%hadbachelororhigherdegree;17,339staffworkedintheclinicalTB,ChestX-rayandlaboratorytest,whichaccountedfor51.4%ofthetotalfull-timestaff.36.8%full-timeTBstaffwerewithmidorseniortitleofposition.ThecalculationoftherateofthenumberofTBstafftothepopulationinthesameareaandtherateofthenumberofTBstafftothenumberofactiveTBcasesindicatedthatthenumberofTBstaffinBeijing,TianjinandShanghailistedthefirstplace;thenumberofTBstaffinpriorityprovinceswasthesmallestone.Theproportionofbachelordegreeholderorabovewashighestin
Beijing,TianjinandShanghai,lowestinwesternarea.PDRwashighestinBeijing,TianjinandShanghai,lowestinpriorityprovinces.Conclu-sion:AsthemostimportantresourceinTBcontrol,humanresourcecanimprovetheuseofotherresources.Thestatusofhumanresourceisdi-rectlyassociatedwiththeperformanceofTBcontrolindifferentareas.Keywords TBcontrol humanresource
结核病是我国一项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全人口结核感染率为44.5%,主要集中在25岁及以上人群;活动性和涂阳肺结核的患病率分别为367/10万和122/10万,估算全国有活动性肺结核病人近50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150万[1]。目前我国结核病控制的最大障碍是病人发现率低,部分地区结核病人治疗和管理质量不高,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人力资源薄弱,不能满足开展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需要。2003年底全国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仅为40%,部分地区涂阳病人治愈率低于70%,这些均直接影响了我国结核病控制工作的成效。本文调查分析了我国结核病人力资源现状及与病人发现、治疗管理的关系,希望对人力资源建设有所借鉴。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资料来源:2000年全国第四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资[1]料;1991~2001年结核病登记报表资料;2003年底全国结核病人力资源调查数据资料;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2]。1.2 方法
分别调查国家、各省、市、县结核病防治专、兼职人员数及专职人员中,各地从事医疗、放射、检验人数,高级职称、中级、初级职称构成,本科以上、本科、专科、中专及以下学历分布。参照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按照、直、西部和京津沪地区;根据地区人口、结核病患病率、目前结核病防治现状等条件分出12个结核病防治高负担省(见表1)。计算各地活动性结核、涂阳肺结核、新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各地病人治愈率、治疗失败率、丢失率及死亡率,参照结核病流调资料,各地活动性结核患病率、涂阳患病率、初治涂阳患病率,各地估算的病人数,分析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构成与病人发现、治疗管理的关系。
表1类别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京津沪地区结核病防治高负担省
不同类型地区的省份
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
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黑龙江、吉林、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藏、内蒙古、广西北京、天津、上海
山西、陕西、内蒙、江苏、安徽、江西、河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新疆
2 结果
2.1 全国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概况
至2003年底,全国结核病防治机构有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887人,人。人,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21卷第5期(总第113期) Chin.JofPHM,Oct.2005Vol.21No.5占9.2%;从事临床、放射、检验专职结核病人治疗管理人员17339人,占51.4%;有中、高级职称人员9521人,占专职结防人员36.8%,其中国家和省级:440/807人,占54.5%,市级
表2
·371·
2706/5961人,占45.3%,县级6375/19119人,占33.3%。
(见表2)
全国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职称构成情况
专职人员职称
高级
人数
比例(%)21.88.93.95.6
人数264217756328073
中级
比例(%)32.736.529.531.2
人数36732551274416366
初级及其他
比例(%)45.554.666.763.2
地区专职人员数
国家和省
市县合计
80759611911925887
1765297431448
2.2 各地区及高负担省人力资源情况
参照2000年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调资料各省结核病患病率,估算各地区活动结核病人数,计算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员与人口的比值及结核病防治人员与活动结核病人的比值发现:京津沪地区比值最高,按人口及病人数计算,该地区拥有的结核病防治人员最多;结核病防治高负担省比值最低,拥有的结
表3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京津沪高负担省
人口(万)439214241436974400160649
国土面积(万平方公里)
1031686843.5506
核病防治人员最少。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数量由多到少的顺
序是:京津沪>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高负担省。全国县以上结核病防治人员(专职及兼职)人均服务半径9.5公里,西部地区服务半径最长,人均15.3公里;京津沪地区最短,人均2.9公里。(见表3)
各地区及高负担省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数量比较
估算病人数(个)17110816634616049610201226034
结核病防治人员人数(专、兼职)(个)
12094109739268133113270
结防人员与人口比(1∶X)1∶363161∶386531∶398741∶300601∶45703
结防人员与估算
结防人员人均
病人数比(1∶X)服务半径(公里)
1∶971∶1641∶1811∶281∶204
5.2715.32.911
2.3 各地区及高负担省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构成情况计算各地区中、高级职称在结核病防治人员中所占比例,
各地区在35%~40%之间,差异不大,学历分布,以京津沪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最低。由高到低顺序是:京津沪>东部及高负担省>中部>西部。(见表4)
表4 各地区及高负担省结核病防治专职人员职称及学历构成情况比较
结核病防
地区
治人员人数(专职)
东部中部西部京津沪高负担省
86709169686911369995
职称
中、高级职称人数3048337526964023900
学历
patientdiagnosticrate:登记率/患病率)。发现:京津沪地区病
人诊断率最高,高负担省最低。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京津沪>东部>西部>中部>高负担省(见表5)。分析1991~2001年病人登记率趋势图,除京津沪地区因既往病人发现水平较高疫情下降,病人登记率缓慢下降外,其他地区均呈上升趋势,但高负担省上升趋势缓慢。涂阳肺结核患病率:高负担省>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京津沪地区,但1991~2001年涂阳肺结核登记率趋势线,高负担省及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京津沪地区疫情低)。见图1
所占比例本科及以上所占比例(%)3536.739.235.338.9
学历人数837808581140927
(%)9.78.88.4512.59.7
图1 1991~2001年各地区涂阳肺结核登记率折线图
2.4 各地区及高负担省结核病病人发现情况
从2000年流调资料查出各地区活动性结核、涂阳肺结核患病率,计算各地区及高负担省2000年活动性结核病人及涂
,2000
·372·
表5
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京津沪高负担省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21卷第5期(总第113期) Chin.JofPHM,Oct.2005Vol.21No.5
各地区高负担省结核病病人发现情况
2000流调活动性结核患病率/10万
26643845196460
2000年活动性结核
2000流调涂阳
2000年涂阳肺结核
活动性结核病人PDR14.39.11026.18.3
涂阳肺结核病人PDR21.513.513.831.78.8
病人登记率/10万肺结核患病率/10万病人登记率/10万
384045.125.138.5
10014814228.7149
21.520.119.79.113.1
2.5 各地区及高负担省结核病病人治疗管理情况
分析各地区2000年病人治疗管理情况,治愈率均大于85%,病人治疗失败率、丢失率、死亡率,高负担省最高(见表6)。2003年前3季度全国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90.5%,西部地区为87.9%,其中一个省45.9%。
表6地区东部中部西部京津沪高负担省
各地区2000年病人治疗管理情况治愈率96.295.393.988.892.2
治疗失败率
1.11.12.92.83.4
病人丢失率
0.51.30.92.51.4
死亡率1.11.110.51.2
3 讨论
中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从1979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对肺结核患者实行直接观察下短程化疗,1992年开始在全国13个省(市)全面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到2003年底全国DOTS策略覆盖率达85%,涂阳病人发现率40%,2004年涂阳病人发现率达60%。近几年,在结核病人发现、治疗管理方面虽然取得一定进步,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如结核病防治配套经费不到位、直接面试治疗(DOT)的质量、多耐药结核(MDR-TB)的管理、人力资源匮乏等。人力资源作为各国的综合国力和发展潜力的关键因素,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卫生事业承担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加强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战略意义[3]。在结核病的预防控制中,人力资源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特殊资源,具有灵魂力、意识力、推动力和创造力的特点,并能支配、利用其它资源的关键性资源,人力资源的状况直接影响各地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
结核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要求[4],省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至少20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市地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至少由15名有经验的专业人员组成,县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至少由5名有经验的医务人员组成,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32个地(市)、2860个县[2],至少应有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19900人。截至2003年底我国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有结防人员25887人,但从事临床、放射、检验等专职结核病人治疗管理人员仅17339人,且分布不平衡,在我国西部12省,按规划要求至少应有专业结防人员7555人,目前仅有6869人,从事临床、检验、放射等治疗管理人员仅3530人,在多数县仅有1~2人从事结核病防治工作,部分县及部分地区,甚至无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
,结核治疗,95%的患者通过短程治疗能治愈[5]。但在实际工作中,95%的治愈率很难达到。主要原因是:不规律治疗、接受不正确的治疗方案、结核菌耐药、治疗延迟等,其中不规律治疗是主要原因,不规律治疗也是导致治疗失败及耐药结核病的主要原因。患者不规律治疗主要是缺乏管理所致,直接观察治疗可以观察患者对药物的治疗作用及毒性反应、与患者保持联系及时处理治疗过程中的不适,可有效避免不规律治疗。我国县以上结核病防治专业人员人均服务半径10.9公里,因此,应开展以乡为单位村医全程督导。村医全程督导,在接受治疗时间、地点、患者的熟悉程度等方面,既可增加患者接受治疗的依从性,又能确保每次服药的督导管理,保证直接观察治疗有效的执行。从本文数据分析看出,西部省份县级以上结核病防治人员服务半径最长15.3公里,这些省份部分县无村级医务人员,目前这些地区的结核病患者仍每月到县结核病防治所领一次药,结核病防治人员一月督导患者一次,2003年前3季度部分省份治疗成功率低于80%,有的省甚至低于50%。要提高DOTS质量,既要加强结核病防治自身队伍的建设,也需要把结核病控制工作纳入综合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工作之中,利用社区、工作单位自愿者、综合医疗保健机构、私立医院开展直接面视治疗。
有效的结核病防治规划是发现70%的患者,病人发现方式以因症就诊为主占94.3%,主要是通过对就诊的结核病疑似患者进行痰涂片检查发现病人,初诊结核病疑似患者占总人口的比率、初诊病人痰涂片阳性检出率及痰涂片的合格率可以反映当地门诊医生及实验室的诊断水平。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的标准,结核病可疑症状者应是咳嗽、咳痰3周患者,应拍X线胸片检查,胸片异常者作痰涂片检查,患者的症状、门诊医生阅片水平均影响送检者的病情,从而影响痰涂片阳性检出率。我国专职结核病防治人员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9.2%;中、高级职称人员占36.8%,其中县级占33.3%。学历及职称一定程度反映当地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学术水平,分析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及京津沪地区;分析结核病人诊断率,中、西部地区也明显低于东部及京津沪地区。
因此,要提高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及其治疗管理的质量,需要配备充足人力资源,并探讨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以提高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结防人员的治疗、管理水平。
参
考
文
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0年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报告[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
:4.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21卷第5期(总第113期) Chin.JofPHM,Oct.2005Vol.21No.5·373·
【管理论坛】
关于卫生监督综合执法的探讨
陈晓明 高峰 龚元东 吴晓明 (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250011)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561(2005)05-0373-03
卫生监督机构作为卫生行政部门依法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具体承担着7法、28个条例和400多个部门规章的监督执法任务。卫生监督机构承担着如此庞大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监督执法任务,应实行综合执法,综合执法是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指按照行政法治原则和卫生监督的技术性特点,将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规章赋予卫生行政部门的各项执法职责(包括对社会公共卫生,健康相关产品和场所、医疗卫生机构、采供血机构及卫生专业人员、卫生专业技术和其他从事与健康相关活动的主体实行许可、准入,进行监督管理,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控制等法定职责)相对集中、综合管理,并按照执法责任制原则划清内部职能,明确责任,将卫生行政执法的日常工作、现场监督任务交付行使卫生监督职责的执行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执行[1]。1 当前卫生监督执法工作存在的问题1.1 统一的卫生监督体系尚未形成
根据2004年全国卫生执法监督工作会议公布的数字,截至2004年4月底,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均已建立了省级卫生监督机构,274个市建立市级卫生监督机构,1185个县卫生监督体制改革方案获得地方政府批准,分别占总数的82%和45%。山东省仅有省直和9个市、20余个县(市、区)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任务,建立了独立的卫生监督机构。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进展相对迟缓,影响了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国各地卫生监督机构的职能不完全一致[2],主要区别是其职能是否包括医疗机构监管职能。省、市、县级卫生监督机构职能定位交叉,上下体制不顺,造成省、市、县级卫生监督工作层级冲突,在执法活动中经常发生“打架”的现象,影响了卫生监督工作质量、效率和对外形象。1.2 某些领域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到位
各地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模式大都是撤销原卫生防疫站,组建卫生监督所和疾控中心两个机构,卫生监督人员大多是从原卫生防疫站分离而来,他们延续了以前的工作思路和模式,职能转变和观念转变不到位,卫生监督工作主要是围绕“五大卫生”进行,对医疗服务市场监管不力,造成医疗服务市场秩序混乱,人民群众不满意。由于卫生监督执法力量的不足和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有些卫生监督机构特别是监管企业的科室,大量的资源、时间、精力用到了卫生许可和审批上。但对许可后的监管没有有效的措施,缺乏力度,重许可、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较普遍,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就是一个例证。1.3 卫生监督队伍及人员能力与承担的工作任务不相适应
新形势下的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不仅要求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具有丰富的公共卫生知识,还要具备一定水平的法学理论知识。对全国29个省市县卫生监督机构调查情况显示,在岗人员硕士以上学历所占比率为0.60%,大学学历占18.04%,大
[3]
专以下学历占50.14%,可见,卫生监督机构人员学历偏低,其中法律专业人员更少,既懂卫生专业技术又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的人员更少,且他们知识结构单一,熟悉的是公共卫生某一领域的执法,对医疗市场等方面监管知识不甚了解。卫生监督队伍与承担任务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卫生监督队伍总体量的不足。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卫生监督管理相对人数量不断扩大,组成日趋复杂,现有卫生监督人员编制远远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质检、工商、城管等行政执法机构的编制数及所占人口比例都高于卫生监督机构,县级卫生执法监督员与工商执法人员的比例约是1∶10[4]。如山东省有食品生产经营业户23.4万个,从业人员76.5万人。职业卫生监管企业18026家,接触尘毒作业人员138.9万人,还有医疗市场、消毒和涉水产品监管等其他工作领域,而全省专职卫生监督队伍只有8000多人,与承担的大量的工作任务相比,执法力量明显薄弱。二是执法力量区域性不足。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平均每个机构的编制数逐级递减[5],省最多,市次之,县最少,呈倒三角,而大量的日常卫生监督工作任务主要由市、县两级承担,呈正三角,二者呈反向,从这一点来看,市县特别是基层的监督执法力量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加强。1.4 对卫生监督工作的投入不足
改革后的疾控中心秉承了原卫生防疫站的办公用房、仪器设备等绝大部分资产,卫生监督机构办公用房、现场监测设备、交通通讯工具、调查取证器材、监督网络建设十分落后,同时政策上不允许收费,两头卡紧,经费拮据。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已成为整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瘸腿”,与有大量资金投入、社会广泛关注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相比,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尚未得到应有重视。《关于卫生事业部政策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在各地落实情况不理想,卫生监督工作经费得不到保障。如山东省卫生厅卫生监督所2003年、2004年工资支出分别占财政预算拨款总额的49.3%、59.3%。卫生监督经费投入不足,进而造成了卫生监督执法条件落后,执法科技含量不高,与管理相
[3] 俞文达.疾病预防控制人力资源效应探析[J].中国公共卫生管
理,2004,20(3):191~19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
作指南[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2-03.
[5] T.Frieden.Toman'stuberculosiscasedetection,treatment,andmon-itoring:questionsandanswere.GenevaWorldHealthOrganization,-2nded[M].2004:52~53.
(收稿日期:2005-04-25)
五星文库wxphp.com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资格考试、专业文献、文档下载、考试资料、行业论文、人文社科、党团工作以及_中国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与工作关系分析等内容。
本文关键词:中国各地区结核病防治人力资源现状与工作关系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40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040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