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非经济性报酬对新生代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研究: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

发布时间:2017-12-30 12:07

  本文关键词:非经济性报酬对新生代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研究:情感承诺的中介效应检验 出处:《浙江财经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非经济性报酬 组织公民行为 新生代员工 情感承诺 实验研究


【摘要】:现如今,我国正进行着促发展调结构的经济体制改革,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企业的生存发展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企业若想在这次考验中求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尽一切可能留住优秀员工,使这些员工在行为和情感上都能对企业产生一种归属感。针对这一问题,企业以往的做法,多半是简单直接的经济性激励,这在物质生活匮乏的时期,也许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追求的更多是精神层面的满足,对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新新人类就更是如此。他们生活在物质生活条件已经得到满足的时代,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才是他们生活的意义。作为企业也只有给员工之所急,才能使员工对企业产生向心力。为有效帮助企业解决这一问题,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就显得意义重大。然而,在现今的理论研究中,有关经济性激励手段对员工影响的研究,已经非常广泛而深入,有关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影响的研究却少之又少。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面,而对于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行为的影响,尚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在社会交换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情感事件理论的基础上,对非经济性报酬三个维度(分别为:工作环境报酬因素、工作本身报酬因素、自身发展报酬因素)和组织公民行为三个维度(分别为:利于个人的组织公民行为、利于他人的组织公民行为、利于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检验情感承诺在此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为企业更好的了解新一代员工的情感行为变化提供参考。本研究在系统回顾非经济性报酬、组织公民行为、情感承诺、新生代员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研究模型并提出理论假设。文章以实验研究的形式来简单验证主变量(非经济性报酬、组织公民行为)之间的关系,以确保本次研究可持续进行。随后,文章结合大面积的问卷调研,证明全部理论假设的正确性。具体而言:(1)实验研究阶段,本阶段以非经济性报酬的三个维度为主题设计三组实验,验证被试者在接受相关刺激后情感行为的变化,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证明主干假设的正确性,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2)量化分析阶段,本研究通过现场和网络问卷调研,获得了301名新生代员工与非经济性报酬、组织公民行为、情感承诺相关的数据。基于上述数据,本研究运用SPSS22.0和AMOS22.0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以此对整个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研究的结果显示,非经济性报酬对员工的情感和行为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1)实验研究的结果显示,非经济性报酬的三个维度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效应显著。(2)问卷调研的分析结果则进一步证明工作本身报酬因素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三个维度均存在正向影响;自身发展报酬因素对利于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正向影响,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另外两个维度不存在影响;工作环境报酬因素对组织公民行为三个维度均不存在影响。(3)问卷调研将情感承诺也纳入分析体系,结果显示,非经济性报酬三个维度对情感承诺均存在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三个维度均存在正向影响,情感承诺在工作本身对组织公民行为三个维度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在自身发展对利于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中起完全中介作用。(4)通过结构方程分析,在理论假设之外发现:工作环境报酬因素对工作本身报酬因素存在正向影响;工作本身报酬因素对自身发展报酬因素存在正向影响;工作本身报酬因素在工作环境报酬因素对情感承诺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自身发展报酬因素在工作本身报酬因素对情感承诺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基于本研究得出的结论,组织要想在实践当中提升新一代员工对组织的情感和行为依附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强化管理者对非经济性报酬的关注度,将非经济性报酬纳入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当中。(2)注重与员工的情感沟通,更好了解员工的个性化需求。(3)为员工设计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帮助员工不断成长。(4)加强影响员工情感承诺因素的干预,规避会对“非经济性报酬——情感承诺——组织公民行为”正向关系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长江,时勘;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争议与思考[J];管理评论;2004年03期

2 王雁飞,徐义雄,吴三清;组织公民行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3 余琛;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J];引进与咨询;2004年11期

4 李晓妍;张畅;;浅析企业中的组织公民行为[J];当代经理人;2005年03期

5 陈晓萍;;组织公民行为的意义[J];管理@人;2005年10期

6 武欣,吴志明;基于心理契约的组织公民行为管理[J];管理现代化;2005年02期

7 武欣,吴志明,张德;组织公民行为研究的新视角[J];心理科学进展;2005年02期

8 芦慧;阮浩;;组织公民行为研究评析[J];商业时代;2006年06期

9 姚艳虹;肖石英;;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绩效的相关性分析[J];管理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要立;姜玉满;;组织公民行为的负面[J];经营管理者;2006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涂红伟;周星;;组织公民行为动机研究的整合:暗示理论视角[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曾秀芹;刘红云;车宏生;;组织公民行为的多水平因素结构分析[A];全国教育与心理统计与测量学术年会暨第八届海峡两岸心理与教育测验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3 罗明亮;;影响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因素的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4 肖智泓;王娅;李永瑞;;组织创新气氛对组织财务绩效的影响——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赵燕;王明辉;;组织公民行为与员工角色模糊、工作压力和工作家庭冲突的关系[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徐世勇;方冬;文芮;;公平感、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以临时工为例[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林志扬;林泉;;让企业公民行为成为企业员工的自觉行为——从组织公民行为视角看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8 曾垂凯;;领导—成员关系与知识型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A];第七届(2012)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选编)[C];2012年

9 刘勇;王治国;;银行员工心理契约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10 高冬东;申淑丽;李晓玉;;党政干部工作倦怠、组织公民行为、工作绩效等变量的相关研究[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孙班军 作者系河北体育学院党委书记;时代呼唤下的组织管理与个体行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晓薇;企业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大钟;虚拟社区组织公民行为形成与影响研究[D];上海大学;2015年

3 周蕾蕾;企业诚信领导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吕艾芹;中国文化情境下医务人员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5 邹巍;大学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6 杜旌;绩效考评对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柯丽菲;企业工作团队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8 贾波;职场排斥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9 胡琪波;家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14年

10 闵锐;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对组织内部知识共享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磊;工作满意度与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2 陈影;组织文化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3 张莹;员工组织内社会资本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4 严晖;中小学教师组织公民行为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5 张丰;组织公平、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公民行为关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6 樊蕾;公平敏感性的结构及其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D];山西大学;2009年

7 许维维;组织文化类型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张兴国;组织公民行为与心理契约、组织公平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秦燕;组织公民行为的问卷编制及现状调查[D];苏州大学;2005年

10 朱蕾;基于心理契约的组织公民行为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3548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3548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c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