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研究——基于广西9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本文关键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研究——基于广西9所高校的问卷调查 出处:《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搜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数据,基于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高校人力资源效能评价模型包含六个因素,并通过验证性因素分析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六因素模型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为科学评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提供依据。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exploratory factor , the evaluation model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es six factors , and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ix - factor mode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 is verified through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 which provides the basis for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n universities .
【作者单位】: 广西财经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广西2014年高等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广西财经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桂教高教〔2014〕52号)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G647.2
【正文快照】: 人力资源管理效能(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Effec-tiveness,HRME)的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是评价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到达目标的程度[1],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支持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它反映了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所处的状态[2]。赵曙明(1999)在Schuler关于人力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滕玉成;李俊;;大学人力资源指数的调查与分析[J];江苏高教;2008年04期
2 沈晓;袁华;熊磊;陈金玉;;高校人力资源指数调查设计及结果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年15期
3 刘冠华;胡树红;;内蒙古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效能感调查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4 傅志明;;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研究述评[J];管理学家(学术版);2011年02期
5 牛蔚林,牛晓光;西北高校公体教师人力资源指数的评价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连军;国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点思考[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赵曙明;;泛长三角人才培养、开发和流动机制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3 吴沙;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之我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4 周建东;杜鹏程;;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策略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车洪;;西北地区企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1期
6 姚玉雪;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和方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李建设,邢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十大新动向[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8 王云红;;论新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创新[J];北方经济;2006年12期
9 崔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益测量指标体系的构建[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杜娟;;胜任力能决定个人绩效吗?——以人力资源专业人员为例的实证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鲍建国;;区域发展与人才开发[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赵普光;李军;王振合;赵延金;;山东省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的实证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段磊;;国有企业薪酬改革实践与研究[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曙明;;全球胜任力领导者开发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陈国利;;媒介组织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模式研究[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钟富举;;浅析专用汽车企业激励机制[A];2007年汽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李霞;;中小企业创新型人才体制创新研究[A];行政管理学视阈中县域经济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之路(湖北行政管理论坛2009)[C];2009年
8 郭清华;;变革下的邮政人力资源管理[A];海南省通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C];2008年
9 李小菊;;会计师事务所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讨[A];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10 王斌;;体育组织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展望[A];第8届全国运动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鹏程;内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0年
2 贾晓波;我国海关现代化战略下的人力资源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杨茂庆;美国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流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刘冠华;内蒙古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效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林锋;组织内部情绪表现探索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胡晓娣;知识型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张亚楠;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形成机制与实现路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学中;基于多主体系统的人才集聚和组织起源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安曼;企业雇佣模式选择及其效应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李希;科技工作者薪酬公平感知影响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宋艳;IT企业人力资源指数结构建模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张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3年
3 吴伟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绩效评价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1年
4 王虹入;S研究所人力资源优化配置问题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3年
5 曹扬;XX锅炉厂改制后产供销管理变革[D];河北工程大学;2013年
6 LAY SOVANDARA(江金城);柬埔寨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7 张晓雨;河南HJ公司员工激励体系诊断与优化设计[D];郑州大学;2014年
8 袁栋栋;Z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诊断及对策[D];郑州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希宋,张德明;模糊数学在人力资源管理绩效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商业研究;2003年05期
2 陈仲常;高校人力资本特征及激励机制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赵步同;彭纪生;顾远东;;国企、民企、外企人力资源管理绩效的比较研究——基于苏州地区企业调研的实证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4期
4 赵海霞,余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方法述评[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1年11期
5 王革非;;人力资源管理有效性的系统分析[J];中国劳动;2006年01期
6 华冬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果评价[J];煤炭经济研究;2006年06期
7 胡树红;刘冠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评价研究述评[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8 卢浩,翁赛珠,刘善仕;人力资源管理效能衡量的相关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05年05期
9 吴继红,陈维政,吴玲;基于P-CMM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评价方法[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赵曙明,沈群红;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估的功能与方法[J];生产力研究;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中普;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李淑华;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的管理[J];甘肃科技纵横;2005年03期
3 姜仁良;高校人力资源合理开发与科学管理的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20期
4 何军,方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风险分析[J];经济师;2005年04期
5 彭新宇;;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问题的思考[J];经济师;2006年05期
6 井晓英;;青海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浅议[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菲;;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性思考[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夏华;;高校人力资源倾向性激励[J];当代经理人;2006年06期
9 王菲;;对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理性思考[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陈根顺;付丹;;强化培养与开发,努力构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彭延岭;;从人的全面发展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2 韩秀如;;科研与高校人力资源的开发[A];首届"华星杯"新世纪人力资源开发优秀论文评选[C];2004年
3 梁彦;陈平水;;山西省普通高校人力资源利用效率实证研究[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孙刚成;;内聘金 外聘银——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的招聘途径探讨[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陈思先;;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伦理问题[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俊丰;;知识经济时代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创新的探索与研究[A];高教改革研究与实践(下册)——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黑龙江大学社会科学处 李洪波;职业自我效能感提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绩效[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清;公办高校人力资源战略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07年
2 李越恒;高校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3 梁进;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成本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陈小燕;高校人力资源模糊管理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玉蓉;高等学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甘涛;基于薪酬激励视角的高校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型构建[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7 史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配置优化和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8 王丹丹;我国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俊;高校人力资源指数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10 王可男;高校人力资源会计核算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074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407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