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研究
本文关键词: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研究 出处:《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人力资源 高新技术企业 企业成长 作用机理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创新已成为新的发展动力,科技人力资源作为科技的承载体,是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的主力军,在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高新技术企业是新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必须加强科技人力资源的创新作用。因此,探讨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有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科技人力资源和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概念,并介绍了科技人力资源和企业成长研究的现状,并以2012-201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将企业成长能力作为因变量,科技人力资源要素为自变量,在文献梳理和相关分析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线性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探讨了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能力的影响显著;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具有滞后性;不同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作用不同;当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不同成长阶段,科技人力资源对企业成长性作用不同。本文相关研究结论进一步验证了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可为高新技术企业加强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innovation has become a new driving force. As a carrie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main force in the production, diffus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High-tech enterprises ar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merging economy. In order to maintain lasting competitiveness, we must strengthen the innovativ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resources.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resources to the growth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related concept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resources and high-tech enterprises. This paper also introduc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human resources and enterprise growth, and takes the data of listed companies from 2012-2015 as a sample for empirical analysis. The growth ability of enterprises is taken as dependent variables respectivel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elements are independent variable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combing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the use of factor analysis, unit root test, cointegration test.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d quantile regression methods are used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uman resources on the growth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uman resour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growth ability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The human resour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the lag to the growth of high and new technology enterprises; Human resource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different industries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growth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When high-tech enterprises are in different stages of growth,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resources on the growth of enterprises is different. The relevant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further verify the mechanism of the rol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human resources on the growth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It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high-tech enterprises to strengthen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man resources.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F276.44;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奋;赵宏宇;;科技人力资源区域集聚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6年02期
2 罗继荣;罗贤明;;十一论改革完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制度——论改革完善科技人力资源保育工作[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年07期
3 ;首届全国科技人力资源学术研讨会会议纪要[J];科学学研究;2007年04期
4 张瑞林;;河南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路径选择[J];人才资源开发;2008年11期
5 何国祥;;关于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流动的研究与思考[J];科学观察;2008年05期
6 张瑞麟;刘华;;宁夏科技人力资源流失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年08期
7 张碧家;张菊;;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的特点与原则刍议[J];经营管理者;2009年09期
8 王凤科;;加强河南省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的分析与建议[J];河南科技;2009年07期
9 胡羚燕;李燕萍;;基于全球化背景的中国科技人力资源统计体系的构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6期
10 孔德玲;杜鹏程;;如何对科技人力资源进行激励[J];安徽科技;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王春法;;科技人力资源的全球流动[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上)[C];2005年
2 李庆刚;;河南科技人力资源的开发对策研究[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马骥;;开展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的思考[A];黑龙江省第十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燕萍;吴绍棠;施丹;;中部六省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的比较研究——基于专利产出视角[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甘霖;;加入WTO对青年科技人力资源开发的挑战[A];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1)[C];2001年
6 边秀武;;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人力资源支撑状况研究的综述及对河南省的借鉴意义(英文)[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荐;;国际化视野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与学习革命——践行友善用脑的思考[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艳丽;我国首部《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出炉[N];农民日报;2008年
2 中国科协科技人力资源发展课题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现状[N];学习时报;2008年
3 杜谦 宋卫国 高昌林;完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统计工作[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杜谦 宋卫国 高昌林;国际科技人力资源统计的发展趋势[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5 刘莉;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达4200万[N];科技日报;2008年
6 朱广菁;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存在哪些发展空间[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邓艳青;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亟待提高[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柯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现状[N];光明日报;2008年
9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 王明姬;高端科技人才贡献与数量不匹配[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邹声文;中国已成科技人力资源大国[N];中国信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乐;基于EO匹配的科技人力资源迁移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杜鹏程;内在激励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D];南京大学;2010年
3 房宏君;科技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成名;高校科技人力资源“资产关闭”现象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张碧家;四川科技人力资源可持续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3 高爽;新疆科技人力资源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常紫慧;北京科技人力资源配置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5 李唯艳;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中国区域科技人力资源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6年
6 季然然;科技人力资源对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7 刘慧敏;基于综合区位熵模型的科技人力资源集聚水平及效率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8 董立彬;京津冀区域合作中科技人力资源整合策略及公共政策建议[D];天津大学;2007年
9 宫禄尧;陕西省科技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10 华s,
本文编号:1408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408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