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与影响研究——基于环境动态性的调节作用
本文选题:动态能力 切入点: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出处:《软科学》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我国高科技企业为样本,研究了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制及影响结果。通过纵向追踪研究发现: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实施、分权式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创业导向均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与提升具有促进作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分权式组织结构和创业导向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均通过动态能力的中介效应实现;环境动态性在企业动态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组织面临的环境动态性越高,企业动态能力对组织绩效的正向影响就越显著。
[Abstract]:Taking high-tech enterprises of our country as a s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influence results of dynamic capability of enterprises. Through longitudinal tracing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the implementation of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The design of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an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y;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The promotion of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and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to enterprise performance is realized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dynamic capabil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plays a regulating rol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dynamic capability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at is, the higher the environmental dynamics the more dynamic the organization faces. The positive effect of enterprise dynamic ability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s more significant.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3CGL072) 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ZR2014GM011)
【分类号】:F276.44;F2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焦豪;魏江;崔瑜;;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基于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J];管理世界;2008年04期
2 王雅洁;马树强;高素英;;基于中国情境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选择动因研究[J];管理学报;2013年04期
3 刘善仕;刘婷婷;刘向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创新能力与组织绩效关系——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7年04期
4 李大元;项保华;陈应龙;;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6期
5 曾萍;邓腾智;宋铁波;;社会资本、动态能力与企业创新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3年04期
6 魏江;焦豪;;创业导向、组织学习与动态能力关系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年02期
7 曹红军;王以华;;动态环境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培育与提升的路径——基于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1年01期
8 李军;关健;陈娟;;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2年03期
9 陈建勋;凌媛媛;王涛;;组织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作用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11年07期
10 陈文沛;;知识转移视角下获得式学习对开放式创新的影响及环境动态性的作用[J];软科学;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鹏;;新时期下的人力资源改革初探[J];才智;2011年12期
2 徐秋萍;王燕境;;基于动态能力视角下的战略变革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年06期
3 刘天祥;;职业生涯管理作用机制研究——以IT产业知识型员工为例[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雪灵;姚一玮;王利军;;新企业创业导向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积极型市场导向的中介作用[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6期
5 戴天婧;汤谷良;彭家钧;;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组织结构倒置与新型管理控制系统嵌入——基于海尔集团自主经营体探索型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2期
6 杜群阳;李凯;;从创业导向到跨国创业导向:一个文献综述[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7期
7 张军;;运用TIM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战略途径[J];管理工程学报;2009年S1期
8 董保宝;葛宝山;王侃;;资源整合过程、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机理与路径[J];管理世界;2011年03期
9 焦豪;;双元型组织竞争优势的构建路径: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11年11期
10 董保宝;;网络结构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基于动态能力中介效应的视角[J];管理学报;2012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群阳;朱剑光;李凯;倪春平;;跨国创业导向的相关研究评述[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动态能力与企业成长实证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会涛;罗婷;彭纪生;;基于知识整合的人力资源实践与创新能力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李大元;项保华;陈应龙;;企业动态能力及其功效: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胡望斌;张玉利;牛芳;;中国新企业创业导向与绩效的转化:基于能力视角[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蔡莉;尹苗苗;柳青;;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7 胡望斌;张玉利;;新企业创业导向转化为绩效的中介能力:理论模型与中国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8 李大元;;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刘景江;陈璐;;创业导向、学习模式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10 林勋亮;;基于知识管理的组织学习与企业创新关系实证研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向东;战略领导特征及其对企业战略选择和绩效影响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仁江;企业文化、创业导向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若阳;基于知识观的组织模块性与企业适应性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刘素娟;大学商务孵化器价值创造项目的全过程集成管理方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5 刘钢;创业企业组织变革过程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行为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枫;基于企业家社会资本视角的企业创业导向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江成城;供应链动态能力及其对企业竞争优势影响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8 陈辉华;工程总承包企业动态能力形成及作用机制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9 张宁辉;基于技术创新的企业组织结构选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陈德富;我国中小企业利基战略、调节因素与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霞;数字内容产业人力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富斌;组织学习、市场创新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碧君;组织学习能力与集群企业升级的关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4 姚一玮;创业导向、合法性与新企业成长绩效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睿智;国际企业营销动态能力构成维度分析与评价模型建立[D];南开大学;2011年
6 朱建国;南京地铁部门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郑晓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企业文化的契合对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8 宋迎春;基于企业内外部网络视角的创新绩效多因素影响模型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王卫平;基于模仿创新战略的人力资源实践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田瑞岩;互联网企业动态能力模型构建及对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重;邓可斌;;政治关系与创新效率:基于公司特质信息的研究[J];财经研究;2010年10期
2 胡旺盛;;基于组织学习的动态能力研究[J];财贸研究;2006年02期
3 李兴旺,王迎军;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综述与前瞻[J];当代财经;2004年10期
4 董俊武,黄江圳,陈震红;基于知识的动态能力演化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5 周小虎,陈传明;企业社会资本与持续竞争优势[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6 韦影;;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基于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7 张映红;;动态环境对公司创业战略与绩效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1期
8 石军伟;胡立君;付海艳;;企业社会责任、社会资本与组织竞争优势:一个战略互动视角——基于中国转型期经验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11期
9 钱锡红;徐万里;杨永福;;企业网络位置、间接联系与创新绩效[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2期
10 石军伟;付海艳;;企业的异质性社会资本及其嵌入风险——基于中国经济转型情境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俊武;陈震红;黄江圳;;企业动态能力的功能性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2 余来文;陈明;;浅析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机理[J];商业时代;2007年02期
3 郑刚;颜宏亮;王斌;;企业动态能力的构成维度及特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3期
4 胡夏威;;通过知识管理培育企业动态能力[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年07期
5 孟晓斌;王重鸣;杨建锋;;企业动态能力理论模型研究综述[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10期
6 焦豪;李黎;崔瑜;;企业动态能力因素特征的差异性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8年07期
7 蒋勤峰;田晓明;王重鸣;;企业动态能力测量之实证研究——以270家孵化器入孵企业为例[J];科学学研究;2008年03期
8 焦豪;魏江;;企业动态能力度量与功效——本土模型的构建与实证研究[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王敏;陈继祥;;基于企业动态能力的二元性创新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9期
10 崔瑜;焦豪;;企业动态能力提升作用机制研究:基于学习理论的视角[J];软科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朱思文;陈友余;卢艳;;知识创新视角下的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2 蔡树堂;;企业动态能力提升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黄俊;白硕;杨柏;李学诗;;企业动态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互动关系研究——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为例[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4 蔡莉;尹苗苗;柳青;;创业网络对新创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组织学习的中介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任嘉嵩;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系统 培育农村金融企业动态能力[N];黑龙江经济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翔;企业动态能力演化理论和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焦豪;企业动态能力绩效机制及其多层次影响要素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3 郝晓明;建筑企业动态能力及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4 沈克慧;知识整合视角下企业动态能力对企业绩效影响的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5 陈建校;物流企业动态能力形成机理与管理策略[D];长安大学;2010年
6 邓少军;高层管理者认知与企业动态能力演化[D];复旦大学;2010年
7 葛遵峰;战略领导行为对企业动态能力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小花;企业动态能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体系研究[D];河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罗斌;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3 史蕾蕾;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黄京霞;基于组织免疫的企业动态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5 马存;企业动态能力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慕慧娟;企业动态能力评价体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7 丁东东;基于知识观的企业动态能力演化机理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4年
8 潘琼;企业动态能力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9 潘兴达;基于知识创造的高新技术企业动态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曾康;政府支持、组织创新与企业动态能力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52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52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