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新生代员工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视角
本文选题:制造企业 切入点:新生代员工 出处:《财会月刊》2015年02期
【摘要】:鉴于一些制造业企业新生代员工存在一些逆反心理,严重地影响到企业发展。本文根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主动型"、"被动型"和"激励型"三种,在分析制造业企业和新生代员工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新生代员工社会责任模型和弥补员工社会责任缺口模型,试图从人力资源角度阐述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Abstract]:In view of the existence of some adverse psychology among the new generation of employees in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this paper has three types of "active type", "passive type" and "incentive type" according to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and the new generation of employees, this paper constructs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model of the new generation of employees and the model of bridging the gap of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employees, and attempts to expound the importance of fulfilling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enterprises from the angle of human resources.
【作者单位】: 江苏理工学院商学院;
【基金】: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江苏制造企业新生代员工社会责任行为的驱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SJB43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制度环境、政治关联与民营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行为:基于江苏的经验证据”(项目编号:13YJA63005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民营企业新生代员工社会责任行为机制、效应及其引导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BGL198)
【分类号】:F425;F270;F272.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孝峰;正确认识转岗培训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彭永芳;对人力资源实施会计化管理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3 王银书;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质量;2000年03期
4 邱刚;国有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16期
5 唐明渊;学点人力资源知识[J];苏南乡镇企业;2000年10期
6 ;企业人力资源需要重组[J];中外管理;2000年03期
7 韩敏;;刍论基层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际金融;2001年11期
8 彭剑锋;;21世纪人力资源管[J];销售与市场;2001年02期
9 郑俭;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文化浅析[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10 唐棠;试论人力资源的负债属性[J];财会月刊;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虹茹;华雅雁;;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曹大海;王建民;闻立杰;;一种基于工作流日志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价模型[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韩保明;;企业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7 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海萍;;论新形势下组织人力资源外延管理之必要[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红玲;;略谈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颐;人力资源,,企业最宝贵的资产[N];经济日报;2000年
2 龚华明;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N];经理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汪向勇;学习人力资源[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李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莫荣;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黄文颖;谁造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尴尬?[N];南京日报;2004年
6 姚裕群 郝丽;人力资源经理的新职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付鸿雁;邮政科学开发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N];人民邮电;2000年
8 记者齐洁;西藏移动启动人力资源提升项目[N];人民邮电;2003年
9 方家平;首席人力资源官会“火”吗[N];市场报;2002年
10 马丹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全面启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沈伟;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陈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与提升:组织绩效杠杆模型的视角[D];同济大学;2006年
6 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吴连玉;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利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伟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柳;人力资源权益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金孝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豆谊博;企业人力资源计分卡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记分卡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7 林岚;M中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徐慧;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姜嘉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田璞;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728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72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