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评估中主观方法的量化改进研究
本文选题:科技成果 切入点:评估 出处:《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摘要】:在对科技成果评估范式演进和内容变化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指出目前科技成果评估中主观评估与客观评估相结合是必然趋势和理性选择。文章以气象公益领域科技成果评估为例,探讨作为主流主观评估方法的同行评议的量化改进问题。文章针对同行评议的局限性,将人力资源考核中的行为等级锚定在改进的基础上引入到同行评议中,使同行评议在评估科技成果上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得以提高。
[Abstract]: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ssessment paradigm and the change of conten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ive assessment and objective assessment is the inevitable trend and rational choice in the pres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evaluation. This paper takes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 of meteorological public welfar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antitative improvement of peer review, which is the mainstream subjective evaluation method. In view of the limitations of peer review,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ehavior grade anchoring in human resource assessment into peer review on the basis of improvement. To improve the objectivity and accuracy of peer review in evalua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作者单位】: 天津商业大学经济学院;中国气象培训中心;
【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气象科技项目/成果管理评估系统2期”(GYHY201206032)
【分类号】:N3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也壮,周军,石春生,倪文斌;科技成果价值的分析及对评估的影响[J];科研管理;2000年02期
2 李淅红,陈英;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因素[J];河南科技;2000年10期
3 谢传仓;有效需求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0年04期
4 林子鸿;;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问题与对策[J];适用技术市场;2000年07期
5 郑存库;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1期
6 ;可供转让与合作开发的科技成果荟萃[J];科技与经济;2001年05期
7 孙华;科技成果转化必须围绕主体培育加强环境建设[J];山西科技;2001年06期
8 张俊杰;山西省第二届科技成果交易大会在并举行[J];太原科技;2001年04期
9 贺红;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初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2年06期
10 李锦峰;浅议我国科技成果转化[J];科技·人才·市场;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文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推广面临的若干问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王嘉;曹代勇;;产业化科技成果评估指标与方法的研究[A];第五届全国技术预见学术交流会暨全国技术预见与科技规划理论与实践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朱永兴;姜爱芹;;中国大陆茶业科技成果和专利计量分析[A];第六届海峡两岸茶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摘要)[C];2010年
4 ;《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编委会[A];跨世纪骨伤杰出人才科技成果荟萃[C];2004年
5 黄梅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措施[A];福建农垦实践与探索[C];1998年
6 乔文峰;宋莹莹;;让科技成果插上腾飞的翅膀——浅谈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A];《依靠科技进步 推进鲁南经济带规划建设和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学术研讨成果选编[C];2008年
7 党明德;;高校应积极争取风险投资[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8 徐萌;;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及误区[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上册)[C];2001年
9 王艾军;刘岩;;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多元思维[A];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企业运行机制与思维创新研讨会议论文[C];2003年
10 韩孔礼;;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方式分析及选择[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理工大学文法学院 黄涛;武汉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N];长江日报;2007年
2 记者 马国栋 通讯员 赵学钢;济南局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N];人民铁道;2007年
3 贾磊;政府层级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不同职能[N];鄂尔多斯日报;2007年
4 京季;2007年我省科技成果显著增加[N];青海日报;2008年
5 实习生 周洁 记者 郭伟;我省科技成果较上年增一成[N];河北日报;2009年
6 李旭;为科技成果保个险[N];科技日报;2000年
7 大理州科技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 覃晓玲;加强科技成果登记 促进成果转化应用[N];大理日报(汉);2011年
8 记者 张璐;千项科技成果与企业对接[N];天津日报;2011年
9 安可;安徽召开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张敏 记者 吴长锋;安徽实施科技成果转化三项行动[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王辉坡;科技成果转化的知识管理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年
2 喻登科;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王嘉;科技成果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的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
4 韩俊德;天津市高校应用类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黄伟;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徐辉;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及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宏杰;云南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王涛;政府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康鹏;甘肃省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4 车玉琴;辽宁省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5 陈国顺;湖北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6 唐敏;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及综合评价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7 彭莉;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8 方华梁;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与政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刘华;科技成果市场化的机制研究——以德国科技成果转化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10 殷小玲;西高所科技成果转化中相关问题的分析与对策[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16989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1698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