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人力资源与高校管理队伍人力资本价值提升——以浙江大学为例
本文选题:高等学校 + 战略管理 ; 参考:《浙江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不断深入,人力资源对于高校发展的战略意义越来越清晰。在新的环境下,高校管理队伍的建设可能成为学校确立新的竞争优势的立足点。本文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以浙江大学管理队伍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本价值的关系,提出了通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提升高校管理队伍人力资本价值的思路与策略。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human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lear.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team may become the foothold of establishing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the value of human capital in Zhejiang University by using the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 and taking the management team of Zhejia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and strategies to promote the value of human capital of university management team through strategic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玉泉校区党工委;浙江大学玉泉校区管委会;浙江大学校长办公室调研室;浙江大学政策研究室;
【分类号】:G647.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俊军;;论教师幸福的追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2 侯建民;;高校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建议[J];甘肃教育;2011年19期
3 杨学义;;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4 褚峥;陈万明;;高校人事管理向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进及实现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10期
5 李西彩;;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发展述评[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01期
6 杜恒波;许衍凤;;国外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综述[J];江苏商论;2008年01期
7 胡凤玲;上官学进;张敏;;战略人力资源控制理论的演化与过程控制模型的构建[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年01期
8 冯冬冬;陆昌勤;萧爱铃;;工作不安全感与幸福感、绩效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作用[J];心理学报;2008年04期
9 卞冉,龙立荣;工作倦怠的理论研究及其进展[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3年04期
10 李冬梅;;试论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J];现代交际;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敏;;关于企业人力资源战略控制系统的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林宁波;邢颖;;河南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7年01期
3 李国红;王力男;;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编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4 于涌,张积宾;科技期刊编辑人员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J];编辑学报;2004年06期
5 石研;;新闻工作者职业压力及应对策略[J];今传媒;2007年03期
6 丁俊兰;;新建本科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研究[J];滨州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7 郭灵;邓安鹏;薛春梅;;知识型员工工作倦怠现状调查及其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8 张晓桂;高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刍议[J];成人教育;2008年04期
9 刘丽;;高校教师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J];时代教育;2007年29期
10 刘杰;;基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思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冯冬冬;王海江;陆昌勤;;工作不安全感与员工绩效、身心紧张的关系:可雇用性的调节作用[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开胜;生产型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全感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刘会贵;基础教育名师职业幸福的文化场域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邓睿;我国中学教师职业成就感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曹众;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李永鑫;三种职业人群工作倦怠的比较研究:基于整合的视角[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章震宇;人力资源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刘寿先;企业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关系研究:组织学习的观点[D];山东大学;2008年
8 李清雁;教师是谁[D];西南大学;2009年
9 解淑青;基于战略与控制视角的外资银行人力资源资本化管理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白玉苓;工作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秀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占立;工作要求—资源模型与工作倦怠:时间管理倾向调节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3 刘蓓;连云港市中专生学习倦怠现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4 李丽华;连云港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与对策[D];苏州大学;2010年
5 张艳;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戴喜梅;高校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与成就动机的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红;80后大学毕业生工作倦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王颖蕤;西部地方高等师范院校的人才队伍建设战略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何传福;DF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冯晓玲;组织变革知觉对工作不安全感的影响过程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靖;枯竭研究进展[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2 何瑛;主观幸福感概论[J];重庆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3 王俞;西方人力资源管理概念浅析[J];中国人才;2003年09期
4 张小兵;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对我国企业的启示[J];当代经济;2004年02期
5 许庆瑞,郑刚;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趋势[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6 张建祥;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新机制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赵曙明,龚放,顾建平,常文磊;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之举——深化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4期
8 李安,萧鸣政;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及其职能[J];宏观经济研究;2004年02期
9 邵守先,山鸣峰;高等学校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J];江苏高教;2004年02期
10 古青;浅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江苏高教;200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苗元江;心理学视野中的幸福[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秀丽;张昭俊;;人力资本——要素的柔性组合[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年11期
2 高健;;人力资本聚集效应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年08期
3 林素川;;对人力资本理论若干命题的辨析[J];教育评论;1992年02期
4 曹莉娜;;新建本科院校人力资本管理的对策思考[J];中国市场;2008年40期
5 年志远;人力资本实际使用权与人力资本法权使用权[J];学习与探索;2005年05期
6 钱士茹;;企业家人力资本“供给”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7 李世聪;;人力资本与收益分配改革的创新成果[J];洛阳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8 李佩琳;;基于教师人力资本特性的收入分配制度创新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9 陈娜娜;;人力资本价值理论视野下私人健身教练的价值测度[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7期
10 黄海燕;赵永乐;;关于高校人力资本增值管理的几点思考[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加来;黄益新;;人力资本的度量与抵押问题探讨——以股票期权的制度意义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2 高素英;赵曙明;张艳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企业绩效关联机制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3 尹凌青;;人力资本的战略绩效考核新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觉英;封殿胜;;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人力资本价值评价[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庄学敏;;人力资本价值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6年
6 杨晓琛;吕荣杰;刘卓见;;基于EVA的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激励研究[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党夏宁;杨海峰;;人力资产与人力资本价值确定及其内在关系[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陈芳料;;人力资本价值在企业管理中的忽视现象透析[A];第五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4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陈煜;;企业人力资本个体价值计量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沈得濠;;变革·活力·民主——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思考[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曙明(作者系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教授、博导);重视企业家的人力资本价值[N];新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陈雪频;人力资本价值:激励最合适的人[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3 邱永明;人力资本产权的“应然”与“实然”矛盾现象解析[N];组织人事报;2005年
4 万武龙;人力资本价值化水平决定企业竞争力[N];国际商报;2008年
5 刘木君;人力资本参与收入分配的实现形式[N];内蒙古日报(汉);2006年
6 本报记者 刘霞;把模糊的战略变清晰[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执行院长 陈宪;谋求公平的增长和发展[N];解放日报;2010年
8 驻京记者 王丹;人才:要的不只是呵护[N];医药经济报;2006年
9 陈锐弟;让人力资本增值[N];云南日报;2006年
10 蒋薇;合伙企业中人力资本之定价与收益(1)[N];财会信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菊莲;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蔡承彬;教育型人力资本发展失衡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李碧虹;大学教师收入分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王迅;经营者人力资本价值计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司强;人力资本价值复合实物期权评价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罗新华;人力资本会计确认与计量实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蔡永灿;企业家人力资源资本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8 曹学;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本价值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9 张昭俊;人力资本产权视角下的企业收入公平分配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10 祝建军;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定价与激励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育英;人力资本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2 杨凡;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D];广东工业大学;2005年
3 孙婷婷;基于人力资本的制造业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辛克胜;我国企业家人力资本评价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5 周希舫;基于人力资本特性的经营者薪酬激励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6 杨传奇;基于人力资本价值的职业经理薪酬激励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振跃;高校学生工作者人力资本及其定价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何景莲;基于和谐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价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9 李鸿燕;女性人力资本价值实现的障碍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10 马秀君;我国被并购企业商誉中人力资本价值评估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78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037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