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人力资源构型与企业组织结构的研究:中国情境下的匹配

发布时间:2018-06-19 03:04

  本文选题:人力资源构型 + AMO模型 ; 参考:《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摘要】:运用构型方法,探讨中国情境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结构的匹配问题。依据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能力/动机/机会"结构(AMO模型),相互组合得到8种构型系统,其中6种为有现实意义的系统,2种为残缺系统。在此基础上分析企业组织结构与人力资源构型系统的匹配关系,结果显示:中国情境中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形态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当企业的组织结构正规化、上游垂直边界水平和下游垂直边界水平都较高时,企业的人力资源系统趋近于高参与型,而等级化程度在8种人力资源构型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tching between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in Chinese context by using configuration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ability / motivation / opportunity" structur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ractice, eight kinds of configuration systems are obtained by combining with each other, of which 6 are practical systems and 2 are incomplete systems. On this basis, the match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organization structure and human resource configuration system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nterprise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in Chinese context presents diversified characteristics, whe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enterprise is regularized, When the upstream vertical boundary level and the downstream vertical boundary level are both high, the human resource system of the enterprise approaches to the high participation type, but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hierarchical degree among the eight human resource configurations.
【作者单位】: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广州市领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打造“理论粤军”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作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结构维度与作用机理研究”(LLYJ1326) 广东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基于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研究”(2012ZCXM_0003)
【分类号】:F272.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程德俊;;知识视角下的人力资源内部化和外部化战略[J];科研管理;2007年03期

2 李忆;司有和;;知识管理战略、组织能力与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9年06期

3 刘群慧;胡蓓;刘二丽;;组织结构、创新气氛与时基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光磊;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笛;刘震宇;林东清;;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用户和开发者间知识共创性问题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1期

2 徐莉;赵涛;;探索团队内外部过程之间关系研究的框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4年02期

3 钱艳;章雅青;;组织创新氛围研究对我国护理发展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14年03期

4 陈溢佳;;组织结构对组织信任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4年18期

5 张宇翔;张惠琴;尚甜甜;;矿产资源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经营绩效间关系的实证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4年05期

6 章凯;李朋波;罗文豪;张庆红;曹仰锋;;组织—员工目标融合的策略——基于海尔自主经营体管理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4年04期

7 朱永中;宗刚;;竞合关系对企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生物种群理论的视角[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年06期

8 黄传峰;张正堂;丁明智;;团队中的合作-竞争关系研究进展评述[J];商业研究;2015年01期

9 刘善仕;刘小浪;陈放;;差序式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基于广州Z公司的扎根研究[J];管理学报;2015年01期

10 杨倩;冯佳慧;张志昌;;个体职业生涯管理对专用性人力资本的影响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赵书松;廖建桥;赵君;;本土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作用[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选编)[C];2013年

2 郝清民;;基于学习与创新视角的组织变革绩效路径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3 赵书松;廖建桥;赵君;;本土心理资本在变革型领导影响员工知识共享过程中的作用[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4 刘善仕;罗海滨;詹裕河;吴坤津;陈星;;劳动关系内容、分类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5 罗海滨;刘善仕;王红椿;吴坤津;;转型期的有效管理机制?—内控型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构念及外部环境影响效应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昶;营销渠道成员间知识共享对渠道绩效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1年

2 张光磊;知识转移视角下的企业组织结构对研发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张晓东;知识与规则视角的组织结构对个体行为与企业绩效的影响:灵动管理模式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王钢;中国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5 向阳;开放式创新视角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知识治理机制及其效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6 彭娟;基于构型理论的人力资源系统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7 张传庆;知识密集型服务企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何炳华;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集群供应链资本、知识发展能力与创新绩效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9 刘克飞;基于博弈论的电信运营商竞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2年

10 罗军;基于复杂社会网络的企业员工知识分享行为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增强;生态工业网络环境下的企业成长性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金花;时空视角的瓶装水市场竞争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伍建波;顺德地区若干中小企业成长调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晓燕;珠三角大中型制造企业IT能力、组织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5 段丽娜;HRM实践、雇主品牌感知与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6 毛志丽;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组织认同与员工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胡友华;企业营销模式转型与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演进[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魏海莹;中小企业组织结构与管理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陈旺;企业家能力与家族企业控制权演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胡坤;增值业务对我国电信运营企业组织结构的影响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众托;;创建知识系统工程学科[J];中国工程科学;2006年12期

2 程德俊,赵曙明,唐翌;企业信息结构、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3 卢福财,周鹏;外部网络化与企业组织创新[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2期

4 崔松;胡蓓;陈荣秋;;时间竞争条件下的时间与成本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5 谢获宝;张骏飞;;业务集中度与企业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9期

6 谢洪明,刘常勇,李晓彤;知识管理战略、方法及其绩效研究[J];管理世界;2002年10期

7 贺小刚;李新春;方海鹰;;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6年03期

8 王辉;忻蓉;徐淑英;;中国企业CEO的领导行为及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6年04期

9 许庆瑞;郑刚;陈劲;;全面创新管理:创新管理新范式初探——理论溯源与框架[J];管理学报;2006年02期

10 李国杰;;李国杰院士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J];中国集成电路;2005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卫东;技术创新与企业组织结构选择[D];厦门大学;2002年

2 张方华;知识型企业的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3 关伟;企业技术创新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孝峰;正确认识转岗培训 积极开发人力资源[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彭永芳;对人力资源实施会计化管理的思考[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0年03期

3 王银书;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国质量;2000年03期

4 邱刚;国有企业要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经济研究参考;2000年16期

5 唐明渊;学点人力资源知识[J];苏南乡镇企业;2000年10期

6 ;企业人力资源需要重组[J];中外管理;2000年03期

7 韩敏;;刍论基层行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J];国际金融;2001年11期

8 彭剑锋;;21世纪人力资源管[J];销售与市场;2001年02期

9 郑俭;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文化浅析[J];财经科学;2001年S1期

10 唐棠;试论人力资源的负债属性[J];财会月刊;200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虹茹;华雅雁;;战略性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曾仕鹏;;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吴俊;;构建区域护理人力中心探析(以南通市为例)[A];第十九届全国肿瘤医院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5 曹大海;王建民;闻立杰;;一种基于工作流日志的人力资源业绩评价模型[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6 韩保明;;企业的根本在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A];地质工作体制改革30年座谈会文集[C];2008年

7 喻剑利;;虚拟人力资源综述[A];第12届全国信息管理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海萍;;论新形势下组织人力资源外延管理之必要[A];科学发展观与行政体制改革研究——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丁红玲;;略谈我国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A];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全国邓小平理论与国有企业改革”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1998年

10 王晋卿;;永续企业家的事业——人力资源[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陈颐;人力资源,,企业最宝贵的资产[N];经济日报;2000年

2 龚华明;重视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N];经理日报;2003年

3 本报记者 汪向勇;学习人力资源[N];计算机世界;2000年

4 李薇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教授 曾湘泉 劳动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莫荣;探讨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新模式[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5 黄文颖;谁造成了人力资源部门的尴尬?[N];南京日报;2004年

6 姚裕群 郝丽;人力资源经理的新职能[N];北京人才市场报;2004年

7 付鸿雁;邮政科学开发 人力资源至关重要[N];人民邮电;2000年

8 记者齐洁;西藏移动启动人力资源提升项目[N];人民邮电;2003年

9 方家平;首席人力资源官会“火”吗[N];市场报;2002年

10 马丹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全面启动[N];中国企业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会平;人力资源柔性及其对组织绩效的作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2 沈伟;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方法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陈琪;人力资源当期价值理论与方法[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4 孙杰远;教育促成人力资源生长:西南三地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5 田志锋;人力资源部门绩效评价与提升:组织绩效杠杆模型的视角[D];同济大学;2006年

6 吴南;北京传统工艺产业人力资源发展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7 梁顺霞;煤炭企业人力资源测评问题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8 曲克敏;知识创新与人力资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9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10 吴连玉;面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利琴;提升我国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2 杨伟伟;建设人力资源强国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赵柳;人力资源权益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4 金孝东;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应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豆谊博;企业人力资源计分卡理论的拓展及应用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王志刚;中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记分卡模式构建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7 林岚;M中国公司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8 徐慧;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6年

9 姜嘉智;基于价值链分析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田璞;当前部分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探讨[D];天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0381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0381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