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用工荒”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差异分析——基于劳动力市场供求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8-09-06 17:16
【摘要】:文章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信息监测中心的季度数据,分析2002年以来劳动力市场求人倍率的变化历程,将劳动力短缺划分为"用工荒"的萌芽、第一轮"用工荒"、"用工荒"的暂缓、第二轮"用工荒"四个阶段。更进一步比较第一轮"用工荒"与第二轮"用工荒"的结构特征差异,发现"用工荒"已由青年、女性、技工为主、东部沿海局部地区的季节性"结构荒",转变为青壮年、男女、普工为主,以及全国性、全年性的"总量荒"。针对"用工荒"的特征和成因,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quarterly data of the Human Resource Market Information Monitoring Center,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labor market demand rate since 2002, and divides the labor shortage into the germination of "shortage of labor", the suspension of "shortage of labor" and "shortage of workers" in the first round. The second round of "labor shortage" four stages. Comparing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rst round of "shortage of labor" with the second round of "shortage of workers", it is found that the "shortage of workers" has been transformed from youth, women and craftsmen, and the seasonal "structural famine" in some parts of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 into a young and middle-aged age. Men and women, general workers, as well as the national, year-round "total shortage."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labor shortage,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人口研究所;
【分类号】:F24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铮;“民工荒”成因的经济学分析——兼谈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正向流动[J];长白学刊;2005年03期

2 刘传江;徐建玲;;“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3 李长健;辛晨;;基于“制度荒”和“权益荒”的“民工荒”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4期

4 张智勇;;珠三角与长三角农民工供给短缺的差异性——基于户籍制度压制的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8年12期

5 任志成;;国际产业资本流入与中国“刘易斯拐点”出现的关系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09期

6 蔡f ;;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7 张学英;关于我国“民工荒”与农民工福利待遇的探讨[J];南方人口;2005年02期

8 王兴周;;结构转型、期望值与工作满意——对民工荒成因及对策的新视角[J];南方人口;2006年02期

9 王华;;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与迁移意愿分析——对广州10村的调查[J];南方人口;2008年04期

10 程蹊,陈全功;“民工荒”与民工维权组织的建立[J];农村经济;2005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佐军;[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吴涛;基于人口流动模型的“民工荒”问题研究[D];集美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国清;马园园;刘彩云;;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09期

2 张志伟,沈洁,胡石清;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动管理的对策建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德强;陈迪金;;金融危机前后我国“民工荒”的比较分析与对策选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张燕;;对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5期

5 王进;侯远志;;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贺文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原因及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李张巍;郑循刚;;成都平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讨——基于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8 梅志罡;;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6期

9 黄国清;马园园;刘彩云;;农村城镇化进程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10 苏娜;;浅析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支持[J];北方经济;2007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晨;;劳动力有限供给、有序迁移与城镇化健康发展——中国经济发展的“刘易斯转折点”讨论及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张宗和;;浙商竞争力的解析与提升[A];浙商研究2011[C];2011年

3 程国强;;世界贸易体系中的中国农业[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贸易组织.政府.企业”WTO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4 吴小淋;;农民工流动现象研究分析[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明华;;新国富论:农民工教育发展是基本的国家利益,是中国未来的国富源泉[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陈鹏忠;严浩仁;;农村贫困群体犯罪原因及其预防对策——以社会代价论为视角[A];犯罪学论丛(第七卷)[C];2009年

8 梁雄军;林云;刘平青;丁守海;;农民工离职行为选择与“民工荒”形成机理——基于1550位农民工“二次流动”的微观视角[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9 周秦;;基于二元结构理论劳动力转移动因验证的可持续城市化对策[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传江;;第二代农民工及其市民化研究[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邱红;中国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怀坤;全球变暖条件下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高月;我国农民工就业及其制约因素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许涛;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劳动收入改进[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吴有红;我国商业银行安全的评估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文杰;适应中国人口流动的财政政策优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9 邵腾伟;基于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农户联合与合作经营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10 王玉龙;农业企业人力资本投资行为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瞿逸;我国经济转轨期民工荒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丁秀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孙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程薇;农民工留城定居的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刘晋;基于农民工视角的刘易斯转折点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6 张乐川;我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政策可行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蒋文畅;个人及家庭特征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迁移影响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谭寒;我国农民工培训的公共政策过程分析[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9 赵英霞;农民工流转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1年

10 朱媛媛;心理学视野下的新生代农民工尊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树坤;;“民工荒”现象并非偶然[J];北方经济;2005年14期

2 长子中;;当前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念透视[J];北方经济;2009年09期

3 寇凤超;;解决我国劳动用工短缺问题的对策探析[J];北方经济;2009年22期

4 李帅;徐广军;;开放经济下的中国城市化二元经济模型[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5 劳动保障部课题组;关于民工短缺的调查报告[J];劳动保障通讯;2004年11期

6 宋晶;从民工潮到民工荒:基于劳动力市场管制视角的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0期

7 刘传江;徐建玲;;“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8 姚先国,来君;二元社会结构中的工资决定模型与人口流动——当前“民工荒”现象分析[J];财经研究;2005年08期

9 夏先良,王迎新;中国户口制度改革的理论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2年04期

10 胡道明;;浅析劳动力无限供给与“民工荒”的现实悖论[J];当代经济;200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室 孙文正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蒋中一;[N];社会科学报;2005年

2 蔡f ;[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迁移动机与制度冲突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2 周生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3 辛宝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二元经济理论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章剑卫;用工短缺与政府责任[D];浙江大学;2005年

2 高琳娜;对我国民工短缺现象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D];厦门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俊龙;李涛;;“用工荒”来袭![J];纺织服装周刊;2010年07期

2 ;揭秘中国用工荒[J];甘肃金融;2010年02期

3 ;“用工荒”再现东南沿海 人口红利时代即将终结?[J];光彩;2010年03期

4 笑蜀;;用工荒警示国家投入须即刻转向[J];决策探索(上半月);2010年03期

5 陈桂宏;;浅谈国内“用工荒”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0年03期

6 许永江;;破解“用工荒”[J];山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10年05期

7 古峰;;破解用工荒难题 走出低成本经营误区[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0年04期

8 赵灵敏;;用工荒,一个时代的终结[J];南风窗;2010年08期

9 本刊编辑部;赵灵敏;;用工荒,转型中国的节点[J];南风窗;2010年08期

10 赵俊明;;“用工荒”,何须慌[J];金融经济;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李巧巧;;“用工荒”现象的成因和背后的机遇[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2 徐世明;;谈“用工荒”的多元因素与解决途径[A];科学发展观与劳动保障问题研究[C];2005年

3 李华荣;;为何又闹“用工荒”[A];2009全国农村改革与发展座谈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劲;兰州服务业出现新一轮“用工荒”[N];工人日报;2007年

2 张超柱;市区服务业遭遇年终“用工荒”[N];嘉兴日报;2006年

3 任建党;工商业界“用工荒”当引起关注[N];开封日报;2006年

4 余建文;个私小企业年关遭遇“用工荒”[N];宁波日报;2007年

5 记者 何超群;“用工荒”调查[N];绍兴日报;2007年

6 薛飞;破解“用工荒”还得靠科技[N];威海日报;2007年

7 刘兵;新疆部分农区出现“用工荒”[N];西部时报;2006年

8 姜鹏飞;缝机中小企业用工荒渐显[N];中国服饰报;2007年

9 王海平;我市制衣业出现用工荒[N];安阳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张慧丽;京城服务业出现“用工荒”[N];市场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武培锋;诸城市“用工荒”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王敏;当前城市用工荒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 李敏;协同治理视阈下非公企业“用工荒”破解之道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玲瑞;我国企业“用工荒”问题的成因分析和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5 李浩;武汉市“用工荒”的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6 包蓓蓓;江苏省纺织服装行业“用工荒”的影响因素分析[D];江苏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红敏;莱州经济开发区“用工荒”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12年

8 阚双双;“用工荒”与“农民荒”背景下的新时期农民就业研究[D];云南农业大学;2013年

9 蓝琦;浙江省制造业“用工荒”原因的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4年

10 罗迎;大学扩招对用工荒、就业难的影响分析与实证[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227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227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a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