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单位】: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河北轨道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分类号】:G6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宋孜宇;李雪峰;;双因素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师绩效评价研究[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2 刘燕凤;;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女研究生的思想教育管理问题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8期
3 朱明;;双因素理论在我国普通高校青年教师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2009年08期
4 陈忠怀;;谈双因素理论在国防生思想教育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教育探索;2012年08期
5 刘杰;;浅谈双因素理论在现代高校管理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2012年23期
6 刘波;肖茜尹;;双因素理论在传媒类高校班级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报业;2012年08期
7 魏信平;;双因素理论对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启发[J];中国成人教育;2012年2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许春艳;;论高校国防生教育培养体制机制建设的根本内涵[J];大学教育;2013年19期
2 翟铁华;;双因素理论下高校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J];赤子(上中旬);2015年07期
3 何长涛;董洁;;高校教师岗位津贴考核体系设计研究——双因素理论视角[J];价值工程;2011年34期
4 赵楠;成如;;浅议科技人才的激励[J];农村牧区机械化;2013年05期
5 徐海生;;教师职业认同视阈下的绩效管理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年10期
6 黄本莲;;高校教师绩效管理制度改革探析[J];社科纵横;2011年02期
7 董天鹅;;我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政策的效度分析[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青山;;浅论科技人才的激励机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丽英;基于激励/保健双因素理论的小学教师积极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2 李仰祝;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张良;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4 赵雪;基于保健—激励理论的工作绩效影响因素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3年
5 苏建生;国防生培养环境与工作环境的文化差异研究[D];厦门大学;2013年
6 刘波;激励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7 闫宁宁;高校教师教学绩效评价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8 叶佩;基于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的教师职业倦怠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娜;;双因素理论在调动研究生学习积极性中的应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2 李昌_g;;浅谈双因素理论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运用[J];福建轻纺;2006年11期
3 李莉萍,黄巧香;教师工作满意度与教师激励[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4 杨彩莲;;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析[J];高教论坛;2006年04期
5 赵勋蘼;葛邕;曾萍萍;谢静;;关于倡导和强化高校为学生服务的意识和职能的探讨[J];高教论坛;2007年04期
6 安瑞娟;;论我国高校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完善[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李东;孙海涛;;基于双因素理论的高校辅导员激励管理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5期
8 王建国;;试论双因素理论在高校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年09期
9 张晓杰;;双因素理论与地方高校人才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崔瑞锋;钞秋玲;;个性化教育:内涵及辨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6年07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N];中国教育报;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义良;双因素理论在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S1期
2 黄育妆;;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孔凡凡;双因素理论在教师激励中的应用[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06期
4 孙泽厚,胡洪明;试析双因素理论在激励不同类型员工中的应用[J];理论月刊;2004年05期
5 张明;;双因素理论简评及对管理的启发[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11期
6 李外流;贺小华;;双因素理论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21期
7 项颖;蒯鹏州;;双因素理论的普适性[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8 袁德臻;;运用双因素理论激励企业关键人才[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杨阳;;对独立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基于人力资源中的双因素理论[J];法制与社会;2008年03期
10 唐慧敏;;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教师激励中的运用[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钱思兰;朱海萍;;双因素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A];中华护理学会2007年“医院管理”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2 赵源;;双因素理论视角下我国公务员满意度分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霞;;双因素理论在我国酒店管理中的应用[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荣格心理所 周矩;双因素理论和留人策略[N];重庆商报;2000年
2 汪明 陕西师范大学;双因素理论下,校长该如何激励教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江都市七里学校 徐剑;双因素理论对创新学校管理机制的启示[N];江苏教育报;2011年
4 夏亦寒;烟草之“双因素”理论[N];经理日报;2009年
5 夏学阳;论双因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N];中煤地质报;2011年
6 潘青山;责任底限与幸福企业[N];企业家日报;2013年
7 方盛友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梧桐庄矿党委书记;“双效因子”激发管理潜能[N];中国煤炭报;2013年
8 朱玉玲;精神激励同样重要[N];东北电力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山;双因素理论在中国高科技企业中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2 陈子梅;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广西蚕丝加工企业缫丝工激励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3 李琳;双因素理论在项目团队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廖予;基于双因素理论的基层政府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纪现贞;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4年
6 刘磊;双因素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村官激励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7 陶斐玲;双因素理论视角下的公办中职学校学生资助队伍建设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8 安宁宁;基于双因素理论服装网络消费满意度研究[D];青岛大学;2013年
9 张晓潂;农村学校教师激励制度设计[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10 东昕仿;双因素理论视角:银河物业公司员工激励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5371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537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