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万州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3 00:16
【摘要】:进入到21世纪以来,中国乡村社会格局演变的持续加速和乡村社会制度的深度调适都时刻影响着公共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与组织实践的变革。传统乡村社会受到外界新生事物与新生力量的冲击,原有的社会边界被打破,在与外部环境碰撞和融合的进程中,催生出乡村治理新的时代使命和治理诉求。乡村社会治理中的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便在此浪潮下被提升到新的高度,这既是实践的呼唤,又是理论的回归。关于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提升的研究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课题,又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承载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据此,本文顺时代发展而为,并选取万州区为研究考察点,确立研究主题。采用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问卷法、访谈法等多种研究工具,对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的成效、组织治理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其问题成因展开分析,运用战略管理的张力分析方法对组织张力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组织治理效能为导向的战略类型,然后结合研究实际提出针对组织治理效能提升的对策。本文主要内容有: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包括:引入与阐释研究背景与意义,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明确研究思路、方法及内容,指明可能实现的创新点。第二章,核心概念与理论基础。对乡村治理、村民自治组织、组织效能、治理效能等核心概念进行界定与阐释,对公共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张力分析理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进行溯源、新解与运用,为本研究提供厚实的理论指导。第三章,万州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基本调查及其治理效能的成效分析。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为主要工具开展调查。第四章,万州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第五章,运用公共组织战略管理分析方法,对村民自治组织所受张力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以组织治理效能提升为导向的组织发展战略类型。第六章,万州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效能提升的政策建议。基于前述章节对研究主题的实然把脉和组织的张力分析,根据研究结果从村民自治组织资源获取与利用能力、组织结构凝聚力、治理业务流程规范性以及治理项目和服务的品质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第七章为研究结论与展望,一方面是对本研究进行全面回顾与系统总结,另一方面对所研究领域发展趋势作出展望。关于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的研究将会随着不断前进的乡村社会治理与变革的步伐而呈现出新的研究动向与态势,永续发展的客观实践是对该课题持续深入研究的不竭动力,学术研究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本文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研究内容、启迪了研究思路,但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存在不足,研究设计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图文】:

路线图,研究技术,路线图,村民自治组织


图 1-1 研究技术路线图1.3.2 研究方法本文以提升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的研究为归旨,在马克思主义科学认识论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背景及其对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的客观要求,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研究乡村治理中万州区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提升运用了文献分析法,大量收集、查阅和分析有关文献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对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的成效、组织治理效能存在的问题及问题成因进行分析,对组织进行张力分析以及提出组织战略类型选择,最终得出治理效能提升的策略建议。(2)观察法与访谈法。观察法与访谈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工具和方法,在本文研究中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通过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为精准把脉万州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的治理效能实际情况提供支撑;另一方面,为村民自治组织张力识别提供依据。(3)问卷调查法。运用问卷调查法是能够为研究者提供研究对象和考察区域

第三部门,校译,纳特,中国人民大学


村民自治组织张力识别要以该组织在乡村治理进程中的实际治理活动为依据,其本质是对组织运动中存在的矛盾与悖论的解构。但需要注意的是,组织张力并不是组织的紧张状态或敌对状态,只有当特定的情境或诱因引发张力场中某对或某几对张力失控时,才会导致组织困境。因此,全面审视和接受并管理张力而并非逃避和忽视张力是组织应该采取的理性做法。与私营组织追求经济利润最大化有所不同,万州区村民自治组织在参与乡村治理中追求的目标在价值上具有多元性,多元价值间经常难以选择并存在冲突。据此,对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张力识别既是现实的需要又是组织特殊属性的内在要求。在公共和第三部门组织战略管理中,将组织面临的“新情况”视为组织张力产生的诱因,并以此将其作为组织张力识别的重要方法,本文对此称为“新情况认知法”①。通过该方法能够识别出新情况的类别,进而明确组织张力情况。新情况认知法是根据战略管理者观察的视角不同而建立的新情况识别类型的二维矩阵,在该矩阵中主要以两大维度作为框架,分别是审视方法与注意力方向。其中,审视方法分为开放与灵活、管理与控制两类方法;注意力方向分为组织内部与组织外部两个方面。新情况类型二维矩阵如下图所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42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乐章;华汛子;;政治参与、基层领导与村民自治组织功能研究——基于10省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行政科学论坛;2015年03期

2 杨阳;;村民自治组织基层治理法治化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5年22期

3 文丰安;;破除四大困境,实现村民自治组织治理现代化[J];中国乡村发现;2017年03期

4 王松地;;制度下乡:国家政权建设下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建构[J];宁波经济(三江论坛);2014年05期

5 谭文邦;;村民自治组织资源与有序参与[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年03期

6 韩耀军;;试论村民自治组织的信用缺失与构建[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1年06期

7 朱兴涛;;后农业税时代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对策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8 于乐锋;;政府与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信任关系研究——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的视角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9 黄明哲;;关于优化村民自治组织与村党组织关系的思考[J];中州学刊;2006年03期

10 周丹;杨为学;;村民自治组织功能机制研究——基于新农村建设的视角[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丽华;;论村民自治组织保护环境的法律保障[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刘宁;;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建构:组织培育与体系重构——浅论村民自治组织体系的生长逻辑、发展限度与建构路径[A];全国博士生论坛“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与农民问题”论文集[C];2012年

3 周骁然;徐超;;论村民自治组织在集体土地污染防治中的功能及定位[A];区域环境资源综合整治和合作治理法律问题研究——201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姜裕富;;论农村社会组织与村民自治联动机制[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杨爱民;;村民自治热点问题评议[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禹政敏;;村民民主监督的新探索[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孙志民;;乡镇、村基层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转型及作用发挥[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8 肖金明;;建构和完善农村社会民主治理体系与制度——兼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修改[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张弘;潘昌伟;;村民自治权的实现——村民自治权的运行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张师伟;;基层民主的模式归纳与范式构造——法制视角下的基层民主[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者军 通讯员 李小鹏 郭博;陇南:文明新风进农村[N];甘肃日报;2016年

2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孙贵宝;“天价彩礼”触碰了谁的底线[N];人民政协报;2017年

3 通讯员 刘勇 沈奕君;新民风浸润新家园[N];安康日报;2017年

4 记者 王兴;我市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N];汉中日报;2017年

5 通讯员 汪可平;村规民约“约”出好风气[N];安康日报;2017年

6 ;大理白族自治州乡村清洁条例[N];大理日报(汉);2017年

7 刘军 记者 吉文艳;商南推进新民风建设引领社会新风尚[N];商洛日报;2017年

8 记者 钱娟;打头阵当标杆做示范 共建共享美丽乡村[N];长沙晚报;2017年

9 杨枫 黄豁;村官没啥腐可反?[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10 高光伟;村支书在该村建桥过程中受贿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赵鲲鹏;公民参与乡镇治理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骏;我国当前农村村庄重构过程中的利益分割与延续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3 朱余斌;建国以来乡村治理体制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7年

4 董红;当代中国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浪;万州区乡村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治理效能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9年

2 包爱平;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中村民自治组织的参与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3 米环;基层政府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8年

4 张颖;村民自治组织的能力建设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8年

5 李靖;赋权视角下我国新型村民自治组织研究[D];南昌大学;2017年

6 肖勇;中国村民自治组织建设的宪政考察[D];湘潭大学;2013年

7 纪子元;村民自治组织参与救灾、重建的社会学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陈最霞;论村民自治组织的行政主体地位[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玉灵;转型期村民自治组织与基层党组织之间的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陈春;乡村治理结构中的村民自治组织角色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126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6126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