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发布时间:2020-05-20 22:35
【摘要】:在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型企业迎来了更大的发展空间与更多的市场机遇,在自主产权、专利技术上都获得了新的发展。新生代员工是科技创新型企业的活力,也是最具核心竞争力的人才资本。然而,巨大的人才需求使“裸辞”和“闪辞”现象频发,无序频繁的新生代员工流动对科技创新型企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保证企业的创新人才队伍稳定已成为科技创新企业的当务之急。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的动态稳定控制研究对促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在阐述员工流动、鲁棒控制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和员工流动等概念进行界定,分析引起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的因素。其次,基于鲁棒理论构建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动态稳定控制模型,分析了构建动态稳定控制模型的软件条件、变量和LMI工具箱。最后,选取科技创新型企业S公司为案例对象,应用并探讨了动态稳定控制模型在S公司不同时滞和新生代员工流动状态下的有效性,并提出管理对策。本文主要有以下研究结论:(1)以动态稳定控制模型为依托,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进行控制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与普通企业员工流动在流动秩序、流动方式和流动动机上存在差异。(3)导致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是行业、企业、工作和员工自身四个方面。(4)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方式包括流入、流出企业和内部流动。(5)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中存在三种系统状态:无时滞—内部流动、有时滞—内部流动、有时滞—外部流动。(6)针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问题,需要从预先管理、稳定管理和善后管理机制三方面采取措施。本文可能的创新点在于:一是将不确定时滞系统的应用扩展到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管理中。二是基于鲁棒控制理论构建了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模型。三是在不同时滞和员工流动状态下进行了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模型的应用分析。本文的局限性:一是未对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进行多案例分析,数据采集量相对不足。二是缺乏针对新生代员工不同岗位管理措施的细化分析,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图文】:

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模型,新生代


研究流程图

组织寿命


在着一种类似物理学中的场强,,可用函数关系描述为:B f( p,e) —个人绩效, p —个人能力及条件,e—所处环境提出,员工关系、薪酬公平和管理者风格等都与员工流动性密切或无法发挥环境条件时,部分人会选择去一个新的更适宜的“场。织寿命理论是由卡兹提出,他认为组织寿命与内部信息交流和成果相关。卡不同的成长阶段时,员工的信息沟通水平呈现倒 U 形结构。组龄为 1.5 至 5 年,这一阶段员工信息沟通的效率和水平最高;在以上,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水平较低,他们可以获得的奖励也相,当员工工作大于三年时,出现组织老化现象。通过员工流动适构可以有效解决组织内部思维定势化以及认识趋同化。Y
【学位授予单位】:太原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272.92;F276.4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茜;张体勤;;工作嵌入与员工流动倾向:工作价值观为调节变量[J];管理工程学报;2017年03期

2 焦滨;;企业员工流动的影响及对策探讨[J];北方经济;2013年16期

3 黎克双;聂彩云;;饭店员工流动成长效应模型与实证分析[J];旅游论坛;2012年03期

4 庞文会;;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02期

5 杨东红;王艳秋;仇念海;关开澄;高晓敏;;知识型员工流动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2010年31期

6 翟金生;刘广民;李汀舟;;员工流动的有效性管理[J];河北企业;2009年03期

7 孙小琴;;人力资源成本的新内容——员工流动成本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11期

8 曾国姬;;留人新招[J];现代营销(经营版);2008年03期

9 王小燕;;浅谈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年07期

10 张志红;;知识型员工流动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金融发展研究;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梁延涛;;关于如何调动员工积极性问题的探讨[A];经济策论(上)[C];2011年

2 高加平;宋建军;;创新操作方法应对员工流动影响[A];2008全国现代纺纱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管京伟 袁滨;打造“一带一路”员工流动之家[N];中国企业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索寒雪;联通混改一年 员工流动成趋势[N];中国经营报;2018年

3 本报记者 郭倩;智慧院所要有“共享思维”[N];中国航天报;2017年

4 傅桂荪;国企员工流动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N];云南日报;2001年

5 朱伟;解决饭店员工流动三对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刘洪冰;“以人为本”下的员工流动[N];中国旅游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陆占奇;员工流动,管理理念待更新[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8 陆一敏 胡建伟;饭店员工流动困扰企业[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汪泽文;饭店员工流动内在原因[N];中山日报;2005年

10 记者 吴铎思;福建:收入低致零售业员工流动性大[N];工人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森;知识型员工流动路径模型及其价值评价[D];天津大学;2007年

2 徐茜;知识型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晓雯;科技创新型企业新生代员工流动动态稳定控制模型的构建与应用[D];太原理工大学;2019年

2 吴玮;基于社会网络视角的员工流动影响研究[D];广西科技大学;2014年

3 张洋;乌鲁木齐市廉租房管理服务中心农村籍员工流动问题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4 谢琼;湖南省第六工程有限公司总部员工流动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5 谢俊红;重庆市企业核心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6 李月霞;我国成长期的民营科技企业员工流动管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7 王丹;高新技术企业知识型员工流动风险管理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毛海燕;企业知识员工流动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9 赵俊成;基于工作嵌入的核心员工流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10 冯维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人力资源员工流动管理的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733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6733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5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