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19:23
【摘要】: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农村处于普遍性绝对贫困之中,改革开放近40年,我国减贫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到2017年农村贫困人口下降为304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3.1%。正如贫困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返贫也一直与反贫困治理如影随形。剩余贫困人口脱贫难度大,脱贫攻坚责任考核压力客观造成中国反贫困治理实践中的减贫数量要求与脱贫质量要求之间的矛盾,脆弱性脱贫时有发生。消除致脆因素,提高贫困户脱贫后的可持续生计能力,降低脱贫脆弱家庭的数量,减少返贫压力,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和保障2020年小康社会质量的必要条件。论文以脱贫脆弱户这一特殊群体为研究对象,沿着历史到现实的维度,客观分析了脱贫攻坚时期中国反贫困治理中的返贫现象,认为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的部分临时脱贫户,因生计资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欠缺、村级整体贫困未根本改善,加上反贫困治理制度的基层实效,其脱贫后的生计仍存较大不可持续性,本质上仍属于贫困群体。论文分析了脆弱性脱贫的生成原因、生计现状,以马克思反贫困理论和中国反贫困治理理论为指导,借鉴西方反贫困理论中的有益成分,提出了实现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对策,具体包括以下方面内容:一、分析脆弱性脱贫客观存在性贫困是经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依据不同角度,贫困有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生活贫困与发展贫困,生产性贫困和社会性贫困,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多种类型。导致贫困的原因往往也是引致返贫的原因,返贫被称为反贫困治理之谜,即原有贫困人口脱贫,新贫困人口又会产生,新产生的贫困人口可能包括原来已经脱贫的人口。中国对人类反贫困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也同样在各个反贫困阶段存在返贫现象。随着中国脱贫攻坚进程的加快和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临近,我国贫困人口数量将大大减少,随后,因脆弱性脱贫造成的隐性返贫问题将上升为影响我国反贫困事业的最大威胁。当前的脆弱性脱贫主要表现为因病、因学、失业和经营失败型返贫等,具有隐蔽性、频发性、地域性和异质性特征。所以,应当客观对待返贫问题,高度重视脱贫攻坚时期的脆弱性脱贫问题。二、探究脆弱性脱贫生成原因和测度方法脱贫脆弱性的生成既要回溯分析脱贫之前的贫困状态和致贫原因,还要分析脱贫过程中政策措施的有效性以及脱贫后实现可持续生计目标的内外在制约因素。依据脆弱性脱贫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论文提出了贫困历史维度测度、生计资产状况测度、收入和消费信息测度、可持续生计能力测度、返贫持续时间测度五种测算脱贫脆弱程度的基本方法。认为,过去贫困不代表未来会贫困,但过去的贫困和未来的贫困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且过去经常贫困的农户在未来返贫的几率更大。因此,依据历史贫困状态,脱贫后再次返贫的次数和滞留贫困陷阱的时间,现有生计资产数量和质量,收入来源和结构,发展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对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风险的敏感度,可以预测脆弱性脱贫发生的可能性和脆弱程度,从而推动反贫困政策前移。三、描述脱贫脆弱户生计现状生计是一种生活状态,脱贫脆弱户因生计资产不足、自我发展能力较弱,对传统生计方式依赖性较大,可持续的替代生计方式未完全建立,整体处于由“旧”生计方式向“新”生计方式转变的过渡期,收入不稳定,收入来源单一,高收入占比少,家庭发展性消费占总消费支出偏低,非农性经营活动保守,在遭受外界不良环境冲击时极容易再次成为风险冲击受害者,经历由临时性脱贫到轻度贫困、由轻度贫困到深度贫困、从暂时性贫困到长期性贫困、从相对贫困到绝对贫困某一两阶段或多个阶段上的反复转变。纯农型脱贫脆弱户、兼业型脱贫脆弱户与非农型脱贫脆弱户,因生计策略不一样,在生计结果上也存在较大差异,非农型和前两种类型的脱贫脆弱户相比较,生计结果符合风险与收益正相关的经济学原理。社会制度、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市场决定作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基层党组织建设状况是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外在环境。因适应和利用外在环境中的有利条件,以及消除家庭生计脆弱因素的意愿和能力不同,不同生计资产和生计策略的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实现程度也不一样。四、提出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实现路径脱贫脆弱户生计不可持续在现象上表现为生计资产短缺,其根本原因则是内生能力不足,外部帮扶难以形成有效牵引力。因此,需要从脱贫脆弱户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探究实现生计可持续的着力点。首先,脱贫脆弱户自身积极主动发展内生能力。主要依靠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实现家庭生计资本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其次,重建乡村促进脱贫脆弱户实现可持续生计。包括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传承乡村农耕文明,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盘活农村资产,壮大集体经济,培育农户专业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以乡村整体富裕带动脱贫脆弱户实现生计的可持续。再次,加强制度设计,提高反贫困效率,形成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合力。内容包括建立完善的脱贫纠偏机制,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建立适度(有限)普惠的扶贫制度和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的机制四个主要方面。
【图文】:

研究思路,生计,论文


研究思路

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


归属感的需求缺乏。物质方面可以视为摆脱贫困所需要的最基本层面,而参与社会生活、获得社会认同则属于可持续生计所需要的高级层面。致贫原因的多重性决定了反贫困治理措施的多样性,可持续脱贫和可持续生计是一项综合性减贫战略,既要解决贫困人口生存问题,还要考虑脱贫以后的发展问题;既要持续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数量、提高资产质量,还要持续改善贫困人口自然、制度、政策环境;既强调政府在扶贫中的主导地位,也注重发挥社会扶贫力量,更强调贫困人口主体地位,以形成科学的反贫困治理结构。三、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本文根据脆弱性脱贫基本理论和可持续生计理论的基本原则,,将脱贫脆弱户可持续生计的分析框架归纳为下图 3。
【学位授予单位】:中共中央党校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323.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霍增辉;吴海涛;;贫困脆弱性研究综述:评估方法与决定因素[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年11期

2 赵锋;;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的理论比较与研究述评[J];兰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5期

3 杨龙;汪三贵;;贫困地区农户脆弱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4 赵弘;何芬;李真;;环京津贫困带减贫策略研究——基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5 彭新万;程贤敏;;脆弱性与农村长期贫困的形成及其破解[J];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09期

6 段伟;任艳梅;冯冀;温亚利;;基于生计资本的农户自然资源依赖研究——以湖北省保护区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5年08期

7 胡金焱;;民间借贷、社会网络与贫困脆弱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年04期

8 汤青;;可持续生计的研究现状及未来重点趋向[J];地球科学进展;2015年07期

9 段淇斌;赵冬青;;邹议可持续生计理论对甘肃扶贫工作的现实意义[J];财会研究;2015年07期

10 李小云;唐丽霞;许汉泽;;论我国的扶贫治理:基于扶贫资源瞄准和传递的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4期



本文编号:26873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6873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