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机理与培养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6 02:51
【摘要】:农机化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是农业系统工程问题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当前是我国农机化事业发展由“依靠物质的投入向更加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的关键时期,处于人才培养由注重单项技术技能向人的全面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2010年开始,教育部、农村农业部等相继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及其2.0版本。以此为契机,构建科学合理的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对于解决当前高层次农机化人才的供需矛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及培养体系的研究是农业系统工程研究领域中的一个有机子系统。本文的研究体系以物理-事理-人理(WSR)的系统方法论为参照,以意图(Desire)、调查(Investigation)、目标(Objective)、模型(Model)、协调(Coordination)、建议(Proposal)的系统化思维为引导,在分析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的概念和内涵前提下,将研究的主要内容框定为开展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的本科阶段教育上,以农业系统工程、统计学、经济学和人力资源管理学、教育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人才测评理论、定性统计方法、系统聚类分析、DEMATEL方法等系统分析手段,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展开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现状调研分析,辨识分析影响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各要素,构建了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并开展了实证研究。主要内容及成果如下:第一,从农业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借鉴人才素质测评的能力素质模型和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构建了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目标体系,系统分析并总结出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内生动力。本文选取A大学入选“卓越计划”的农机化专业学生进行调研,在对其综合素质测评结果和专业认证中的毕业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中发现:在以毕业要求为基本指标的评价体系中,学生往往出现“重视高学分课程,轻视低学分课程”和“重视专业课程,轻视通识教育”的趋势,而与工程教育认证的“短板”效应相反,综合素质测评对于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更为全面和系统的评测,但其评测结果更多用于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上,并未对学生是否能够达到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有强制性限制。根据教育现象学、教育生态学、人力资源管理和工程教育认证等相关理论,本文作者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以及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结合工程教育认证、卓越认证体系中对学生毕业要求,以及能力素质模型等相关理论,运用系统归纳法,构建了知识特征、能力特征、素质特征(含显性素质和隐形素质)共计3大类23个指标的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目标体系。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对其成长内生动力的成因——成长目标定位、成长规律遵循、个人价值需求、人才创新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总结。第二,运用系统论的思想,分类描述了内外部环境对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的影响,并对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各要素进行了辨识分析。从社会环境、技术环境、环境、教育环境等四个方面着手,指出我国农机化事业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农机化人才需求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各类推进农机化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成果显著,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不断健全。另一方面,农机化人才流失的形势依然严峻,我国现有的农机化人才储备不足,供需双方的矛盾突出的问题也影响了农机化未来的发展水平。以此为基础,本文对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原则进行了整理和分析。采用实地调研、专家访谈以及查阅文献等多种方式,通过前文分析并结合专家意见,提出了8大类,29个影响因素的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构成要素。以教育生态学的相关原理为基础,基于DEMATEL方法,对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与辨识。通过专家评定给出定量化的分析数据,按照DEMATEL方法的规则构建了各要素之间的综合影响矩阵,并分别计算出影响度、被影响度、中心度、原因度等各项综合影响指数,获得对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起到重要影响的各要素数据。本文研究表明:培养制度建设是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任务,强化以跟踪评价和监督反馈为代表的质量体系建设是实现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重要保障和独立条件,应考虑更广泛的采取以科研实践核心内容为代表的探究式方法,并努力满足卓越农机化学生的成长需求。第三,以OBE(Objective Based Education)的工程教育理论引入,系统分析了成长目标体系与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之间的内在联系。本文选取入选“卓越计划”的四所高校农机化专业为对象,分别设计了基于培养状态和成长导向为核心的问卷,发放回收有效问卷239份,并对问卷进行了信度效度和系统聚类和定性统计分析。在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多重频率统计后发现,当前学生对于成长和培养目标的认知较弱,其外部成就动机尚未转化为内部成就动机,导致成长动力不足。原有培养体系的设计与学生成长目标体系之间呈现结构性矛盾。针对此问题,本文引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通过借鉴新供给经济学中关于后发优势的描述:从技术模仿、技术扩散带来的红利,到逐渐红利收敛的趋势,这种收敛压力在供给侧观察视角下,应当是在每一次供给侧创新完成之后的一个稳定时期中,追求随技术革命开启新的时代。总结得出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应由高等教育内部主动发起,影响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从农机化行业、高等教育、农机化专业教育逐层递进,分析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供给侧改革思路,即应着重以“内涵”建设为核心,立足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目标和发展特征,构建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作为考察目标输出,从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培养过程、学生发展、质量保障等5个维度设计改革途径。在确保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师资队伍、加大教学资源投入、完善培养过程和环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国际化质量保障等方面综合推进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第四,探索构建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了实证研究。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作为全国第一个加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农机化专业,为本文实证研究做出了很好的诠释。吉林大学农机化专业201 1年进入卓越工程计划,并率先启动了从培养方案设计到课程结构内容调整,从条件保障建设到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的一系列改革计划。更为重要的是,其培养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动态且持续性的过程。该专业开展教学供给侧改革的理念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启发。本文结合该专业的实践经验,在农机化人才成长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供需结构性问题进行了重点分析,梳理出农机化行业和高校专业教育上的结构性问题,并运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相关理论对卓越农机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进行了分析。该专业在开展实践过程中所产生的反思和经验,也对本文的研究起到了重要而积极的反馈。尤其是,作为国家农机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的牵头单位之一,该专业的改革方案对全国高校的同类专业都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图文】:

示意图,冰山理论,示意图,能力素质


图2.邋1冰山理论示意图逡逑在本文后续的研究中,将结合卓越农机化人才的具体特征,从能力素质模逡逑型的角度重建人才素质核心特征矩阵,,为论文整体研宄建立模型框架和基础。逡逑

示意图,人员,农机化,示意图


3.1.2我国高校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现状逡逑专业是高校人才培养和成长的基本依托。建国以来,随着农机化行业的不逡逑断发展,我国建设起以农业院校为主、理工和综合类院校为辅的农机化人才培逡逑养学科专业体系。一大批从农机化专业毕业的优秀人才已陆续进入行业企业,逡逑成为农机化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吉林大学农机化专业为例,该专业自1955逡逑年原吉林工业大学建校以来即设立,60余年来累计培养了本科和研究生1400逡逑余人,涌现出一大批行业杰出人才,其中既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学界领袖,逡逑也有知名企业的负责人,也包括一批坚持农机化行业一线工作的卓越技术骨干。逡逑2010年,随着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出台,一批高校的农业机械化及逡逑其自动化专业积极申报并获批入选。2014年,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逡逑的出台,又成功吸引一批农业工程类专业加入,并成为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和逡逑培育的重要平台。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G642;S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陵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创建见成效[J];泰州科技;2009年07期

2 ;全面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继续实施人才强局战略——贵州省地矿局局长徐大富在全局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04年01期

4 罗庆宏;;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应“十法并举”[J];新重庆;2004年04期

5 谢霞;勇祖轩;;与宁波 共成长 宁波设立人才日礼遇天下英才[J];宁波通讯;2019年09期

6 王磊;许小颖;;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企业人才共享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9年08期

7 薄贵利;;人才强国战略是强国第一战略[J];成才之路;2017年17期

8 郭万牛;戴婷婷;;高校实施人才创新措施研究[J];成才之路;2017年20期

9 宁鸿鹏;;我国科技人才创新现状及优化策略[J];智库时代;2018年39期

10 何伉;;上海人才住房政策研究[J];上海房地;201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长春;;关于人才返乡创新创业的思考[A];宜春社会科学2018年03期[C];2018年

2 李晶晶;金媛媛;王迪;;民办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策略研究[A];第十三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6年

3 马林林;;从高、低端人才互补的角度浅析高端人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A];荆楚学术2018年9月(总第二十三期)[C];2019年

4 谢晨岚;;关于民办高校应用型人才创新教育的发展战略研究——关于持续推进全面创新改革的对策建议[A];第十六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管社科)[C];2019年

5 陈佳宇;张素娟;燕娜;郭建伟;;基于大数据的北京留学回国人才就业分析研究——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A];2018年北京科学技术情报学会学术年会—智慧科技发展情报服务先行”论坛论文集[C];2018年

6 戴世荣;吕伯儒;陈效真;;创新是国防科研院所21世纪腾飞之源[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郭艳红;;培养创新精神 铸就“大国工匠”——铁道供电技术人才创新意识培养实践探索[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论文集[C];2017年

8 宋建设;;人才创新、科学发展,引领辽宁振兴[A];创新沈阳文集(C)[C];2009年

9 宋永宏;;构建创新型国家[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晶晶;单超颖;金媛媛;王一美;;转型期民办高校信息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改革对策研究[A];第十四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理工农医)[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骏;近者悦而尽才 远者望风而慕[N];解放日报;2016年

2 ;中共绍兴市委 绍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高层次科技创业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N];绍兴日报;2016年

3 宝轩;三箭齐发加速“产业名城”建设[N];深圳特区报;2016年

4 冯战平 张洁;鹿泉区实施人才优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N];河北日报;2019年

5 记者 王静 通讯员 冯战平;三年内企业人才总量超三万[N];石家庄日报;2019年

6 陈岩;深耕细作“人才沃土” 巨笔描画“人才地图”[N];石家庄日报;2019年

7 游华;人才扶贫的“黔西实践”[N];毕节日报;2019年

8 本报记者 黄明明;优化人才培养环境 突出培养高端人才[N];科学时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杨琪;“人才特区”建设掀起热潮[N];中国科学报;2012年

10 张宪昌 曹新;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N];中国青年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瑞;卓越农机化人才成长机理与培养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雅枫;科技人才创新意愿与创新绩效的关系[D];西安理工大学;2019年

2 张帆;上海市引进人才社会融入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7年

3 王菁;大连市人才服务满意度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4 徐捷;新形势下武汉人才战略创新研究[D];湖北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

5 陈利芳;工作幸福感对科技人才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8年

6 王鑫;大连市人才创新政策评估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7 刘娣;唐山市人才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6年

8 孙诗洋;大连广播电视台人才队伍建设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9 张赫;郑州市人才政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8年

10 高璇;扬州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人才队伍评价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99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699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d3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