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研究
【学位单位】:石河子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2.92;F426.61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
1.2.2 国内研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离职倾向
2.1.2 知识型员工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社会交换理论
2.2.2 公平理论
2.2.3 Price—Mueller(2000)离职动因模型
第三章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现状分析
3.1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基本情况
3.1.1 起步与发展阶段(1999-2005)
3.1.2 快速发展阶段(2006-2015)
3.1.3 合并整合阶段(2016-2018)
3.2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情况与离职情况
3.2.1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基本情况
3.2.2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的离职情况
3.3 研究设计与过程
3.3.1 研究设计
3.3.2 研究过程
3.4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3.4.1 访谈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3.4.2 问卷调查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3.4.3 企业文献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3.5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离职类型、突出问题、产生的影响
3.5.1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离职类型
3.5.2 由离职倾向研究反应的问题
3.5.3 离职倾向产生的影响
第四章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知识型员工产生离职倾向的原因分析
4.1 社会层面原因
4.2 组织层面原因
4.3 个体层面原因
4.4 团队层面原因
4.5 人际层面原因
第五章 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应对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问题的对策
5.1 完善山东依鲁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5.2 加强知识型员工培训,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综合素质
5.3 明确各知识型员工的职权与责任
5.4 对知识型员工的薪酬进行改革,优化薪酬体系
5.5 提升知识型员工的组织认同、提高归属感
5.6 建立人才预警机制,完善后续管理,接纳人才回流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冠峰;韩宏稳;;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分析及对策[J];企业经济;2014年11期
2 石冠峰;韩宏稳;;新生代知识型员工概念、分类及特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4年06期
3 张升飞;;员工工作时间对工作满意、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刘永庆;;基于集对分析法的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影响因素分析——以中铁XX集团XX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1年09期
5 白光林;凌文辁;李国昊;;职业高原与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离职倾向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1年02期
6 罗佳;苗元江;;离职意向:员工离职行为的“预测者”[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18期
7 张利;;高校图书馆员工离职倾向关系模型的建立[J];图书与情报;2009年03期
8 熊明良;;建筑企业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统计分析[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8年03期
9 万蓬勃;;民营企业人才流失问题探讨[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1期
10 张平;阎洪;杜若;;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商场现代化;2007年1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婷;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离职预警研究[D];湖南大学;2016年
2 秦刚亮;民营企业员工离职倾向实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3 杨晓璐;新生代知识型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4 段言;80后大学生员工离职倾向影响因素及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刘星;企业大学生员工离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53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53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