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抗逆力调控机制构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玉兰;;西方抗逆力理论:转型、演进、争辩和发展[J];国外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2 田国秀;邱文静;张妮;;当代西方五种抗逆力模型比较研究[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朱华桂;;论风险社会中的社区抗逆力问题[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沈之菲;;心理弹性:抗逆力的本质[J];思想理论教育;2010年22期
5 沈之菲;;抗逆力的学习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2011年12期
6 罗东霞;时勘;彭浩涛;;组织抗逆力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8期
7 蔡宁伟;;员工抗逆力问题研究[J];管理学刊;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鄢勇兵;;从风险到优势——孤儿的抗逆力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2 梁社红;时勘;刘晔;高鹏;;危机救援团队的抗逆力结构及测量[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年02期
3 姚进忠;郭云云;;社会工作视角下残疾人抗逆力生成研究——基于厦门市福乐家园的个案剖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夏少琼;;残疾人家庭抗逆力与创伤康复研究——基于残疾儿童家庭个案[J];残疾人研究;2014年01期
5 杨小林;程书波;李义玲;;基于客观赋权法的长江流域环境污染事故风险受体脆弱性时空变异特征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5年02期
6 张琳钰;王自成;刘景良;;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自我和谐研究进展[J];赤子(上中旬);2015年24期
7 张丽芬;;社会工作与戒毒人员回归社会——一个基于抗逆力视角的分析[J];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05期
8 刘玉兰;彭华民;;儿童抗逆力:一项关于流动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探讨[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冯元;;优势视角下流浪儿童救助模式创新与转型[J];宁夏社会科学;2012年06期
10 游温娇;张永领;迟菲;陈安;;面向雅安与汶川地震灾害的脆弱性与抗逆力评价[J];科技促进发展;2013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瑞琛;刘文婧;贾晓明;;“5.12”汶川地震后抗逆力的个案研究——来自精神分析视角[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蔡宁伟;;反生产行为研究——以“中国式”新闻情景为例[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1期
4 吴帆;杨伟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1年06期
5 宋劲松;;英国应急管理中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及启示[J];学术交流;2011年04期
6 田国秀;;从抗逆力视角对“问题青少年”实施干预[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11期
7 范燕宁;;抗逆力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两面性特点——以北京市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服刑者的情况为例[J];中国青年研究;2006年11期
8 时勘;江新会;王桢;王筱璐;邹义壮;;震后都江堰市高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抗逆力研究[J];管理评论;2008年12期
9 陈志成;;抗逆力——公务员能力建设的关键[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6期
10 罗东霞;时勘;彭浩涛;;组织抗逆力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柳菁;心理弹性新论:多视角PAC人格模型理论与实证[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茜;留守儿童的抗逆力—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留守儿童个案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梅烨;凌文辁;;组织抗逆力测量范式新进展[J];中国商贸;2012年32期
2 郝帅;江南;时勘;;公务员抗逆力的干预策略实证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年09期
3 罗东霞;时勘;彭浩涛;;组织抗逆力问题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8期
4 罗东霞;田雅琳;时勘;;组织抗逆力研究——微观和宏观视角之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36期
5 蔡宁伟;;员工抗逆力问题研究[J];管理学刊;2013年01期
6 于红军;张晓菊;;网络依赖青少年的学业抗逆力分析[J];网络财富;2010年21期
7 谢启文;;艾滋病致孤儿童的抗逆力解读与培养[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2年07期
8 朱文;;抗逆力提升中体育健康干预展望[J];商;2014年03期
9 李旭培;时雨;王桢;时勘;;抗逆力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积极应对和积极情绪的中介作用[J];管理评论;2013年01期
10 颜苏勤;;提升中职生抗逆力的实证研究[J];上海商业;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蓓丽;结构、文化和能动性:上海外来女工抗逆力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3年
2 朱眉华;困境与调适:乡城流动家庭的抗逆力研究[D];上海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593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59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