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个案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31 04:43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其间农村人口占据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因此,农村教育问题在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也就显得极其重要,农村学校的发展和建设自然而然成为我国基础教育界的重要议题之一。随着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依然是学界的研究热点,并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研究者在越来越深的层面继续探讨着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问题和实践价值。课程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需要以课程资源为基础和依托。这些都体现了新课程改革和新时期教育的发展对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要求和倡导,强调了课程资源开发对于学校课程建设和教育目标达成的重要性。农村社区有着独特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一旦进入学校视野并被有效转化为课程元素,将释放出巨大的课程意义和育人潜能。但是我国不少农村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农村社区还有那么多可供开发利用的课程资源;或者意识到了,但没能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这些资源。这与农村学校没能找到合适的实践机制去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不无关系。因此,对农村学校进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机制研究就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相信农村社区都存在有教育意义的课程教育资源,只要提高学校和教师的发现意识和开发能力,找到适宜的开发机制,就能高效地将农村社区的课程资源的价值挖掘出来,以促进农村学校的发展和改进。笔者立足于对一所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地调研和理论研究,将“学校—社区互动”的机制引入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领域,从现实需要和理论基础两方面去论证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并且发现,如果能采用有效的实践机制对农村社区课程资源进行开发,不仅会带动农村学校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和学校的特色建设,实现课程、教师、学生不同层次的发展和变化;重要的是还会因此促进社区的发展,社区文化的传承、社区教育的发展、社区文明的进步等多方面的提升。具体而言,本研究立足于对一所农村学校的个案研究,依据“实践调研+理论研究”——个案分析——结果提升”的逻辑结构,以“学校—社区互动”和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思想为理论支架,以X校的实践样态为主要分析内容,站在促进农村学校对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立场上,研究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问题。本研究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本研究的基础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厘清“学校—社区互动”的基本内涵、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以及“学校—社区互动”何以成为农村学校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实践机制选择等基础问题,对应论文前两章内容;第三章是本研究的研究设计部分;个案分析和呈现是本研究的重点论述部分,直观展现X校基于“学校—社区互动”的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样态以及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大体过程和关键事件,弄清X校与所在社区的互动状态以及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状况,对应本研究第四、五、六章节的内容。研究结果集中展现在本研究第七章,经过对个案学校的实践调研和理论分析,笔者从学校文化、课程开发、教学模式、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五大方面归纳了个案校基于“学校—社区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取得的实践效果;并且从开发主体、开发目的、开发过程以及开发影响方面展现了个案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基本特征;除此之外笔者还尝试归纳出了一般意义上农村学校基于“学校—社区互动”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机制的具体内容,以期对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供思路和帮助。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观念变革: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政策诉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开发与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要求
3.客观事实: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
4.现实困惑:农村社区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与开发利用薄弱的矛盾突出
5.实践推动:通化县X校基于“学校—社区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较具代表性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
2.理论建构方式的创新
3.研究内容的创新
4.研究过程的创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现状
2.国外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关于“学校—社区互动”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关于“学校—社区互动”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2.国外关于“学校—社区互动”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三)“学校—社区互动”作为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机制选择
1.农村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困难分析
2.农村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机制探索不明
3.“学校—社区互动”与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开发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结论探微
1.起步虽晚,前景光明
2.直接虽少,有迹可循
3.实践推进,理论提升
二、基础理论研究
(一)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1.社区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界定
2.社区课程资源分类相关研究
3.农村社区课程资源的特点
4.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功能定位
(二)“学校—社区互动”的基本内涵
1.“学校—社区互动”相关概念界定
2.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发展过程
3.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行为分析
(三)“学校—社区互动”: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方法论探微
1.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行为之一
2.学校与社区互动是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诉求
3.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过程也是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过程
(四)“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定位
1.“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
2.“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角色定位
(五)“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社会学的理论依据——社会互动理论
2.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理论
3.哲学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的确定
2.研究对象的选取
3.研究思路的确立
(二)研究过程
1.首次农村学校调研的感知
2.回校之后多次思考的结果
3.研究设计多次的修改完善
4.两年数次实地调研的开展
5.调研资料详细整理与分析
6.多次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
7.最终研究成果的呈现与提升
(三)研究信度与效度
1.收集足够丰富的原始资料
2.去除研究者对研究的“前设”
3.运用参与者检核
4.采用三角验证
(四)研究伦理
四、通化县快大茂镇——具有满族文化风情的学校社区
(一)通化县快大茂镇基本情况分析
1.通化县快大茂镇行政区划沿革探索
2.通化县快大茂镇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二)通化县快大茂镇满族文化教育资源分析
1.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2.满族文化的代表类型
3.满族文化的典型特征
4.满族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通化县快大茂镇社区课程资源分析
五、个案校素描
(一)“追求发展”:X校的历史文化积淀
1.X校:一所农村小学的前世今生
2.社区课程资源:滋养X校课程文化的土壤
3.“撕课程”:X校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集中体现
4.“‘剪’成文化,‘撕’出创造”:X校全新办学理念解读
(二)“走向社区”:X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缘由探微
1.“山穷水尽”:学校急需破解资源困境
2.“蓦然回首”:社区蕴藏丰富课程资源
3.“独木难支”:自身难以实现未来发展
4.“社区支持”:政府机构提供发展契机
(三)“引领社区”:学校引领社区发展
1.学校引领社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2.学校引领社区文化传承事业发展
3.学校引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六、“学校—社区互动”:X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样态呈现
(一)“撕课堂”:学校依托社区力量,共建特色校本课程
1.确立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各方要求,学生、社区、学科融合
2.建设师资队伍——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学校社区协同共建
3.开发校本教材——挖掘社区各类资源,齐心协力编著教材
4.落实课程实施——学校社区家庭联动,共同达成课程目标
5.完善课程评价——跳出传统单一方式,尝试多元多样评价
(二)“撕活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多元互动共同育人
1.典型案例一——通化县第三届茂山杯满族剪纸大赛
2.典型案例二——积极融入社区建设,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3.典型案例三——学校主动开放校园,“学校—家庭—社区”联动
(三)“撕文化”: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共同传承地域文化
1.“物尽其用”:满族记忆造就独特民俗文化
2.“巧借东风”:撕纸彩绘描绘浓郁书香文化
3.“靠山吃山”:地域植被滋养多元生态文化
附:X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例举
七、研究发现与结论
(一)个案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效果呈现
1.学校文化的完善和革新
2.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发展
3.教学模式的建构和生成
4.教师发展的努力和突破
5.学生成长的改变和实现
(二)个案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基本特征分析
1.开发主体多元性
2.开发目的社会性
3.开发过程开放性
4.开发影响辐射性
5.开发成果共享性
(三)“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机制解析
1.实践机制的价值追求
2.实践机制的遵循原则
3.实践机制的保障条件
4.实践机制的具体呈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2863463
【学位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G632.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1.观念变革: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已是国际社会的共识
2.政策诉求: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开发与利用社区课程资源的要求
3.客观事实:学校与社区互动的实践探索不断推进
4.现实困惑:农村社区课程资源丰富多样与开发利用薄弱的矛盾突出
5.实践推动:通化县X校基于“学校—社区互动”的课程资源开发较具代表性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创新点
1.研究视角的创新
2.理论建构方式的创新
3.研究内容的创新
4.研究过程的创新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一)国内外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现状
2.国外关于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相关研究现状
(二)国内外关于“学校—社区互动”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国内关于“学校—社区互动”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2.国外关于“学校—社区互动”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三)“学校—社区互动”作为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机制选择
1.农村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困难分析
2.农村学校开发课程资源的实践机制探索不明
3.“学校—社区互动”与农村学校课程资源开发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结论探微
1.起步虽晚,前景光明
2.直接虽少,有迹可循
3.实践推进,理论提升
二、基础理论研究
(一)社区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
1.社区课程资源相关概念界定
2.社区课程资源分类相关研究
3.农村社区课程资源的特点
4.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功能定位
(二)“学校—社区互动”的基本内涵
1.“学校—社区互动”相关概念界定
2.学校与社区关系的发展过程
3.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行为分析
(三)“学校—社区互动”: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方法论探微
1.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是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行为之一
2.学校与社区互动是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本质诉求
3.学校与社区互动的过程也是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过程
(四)“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价值定位
1.“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现实需要
2.“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角色定位
(五)“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理论基础
1.社会学的理论依据——社会互动理论
2.教育学的理论依据——终身教育理论
3.哲学的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三、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一)研究设计
1.研究方法的确定
2.研究对象的选取
3.研究思路的确立
(二)研究过程
1.首次农村学校调研的感知
2.回校之后多次思考的结果
3.研究设计多次的修改完善
4.两年数次实地调研的开展
5.调研资料详细整理与分析
6.多次参加科研活动的收获
7.最终研究成果的呈现与提升
(三)研究信度与效度
1.收集足够丰富的原始资料
2.去除研究者对研究的“前设”
3.运用参与者检核
4.采用三角验证
(四)研究伦理
四、通化县快大茂镇——具有满族文化风情的学校社区
(一)通化县快大茂镇基本情况分析
1.通化县快大茂镇行政区划沿革探索
2.通化县快大茂镇区域文化背景分析
(二)通化县快大茂镇满族文化教育资源分析
1.满族文化的历史渊源
2.满族文化的代表类型
3.满族文化的典型特征
4.满族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通化县快大茂镇社区课程资源分析
五、个案校素描
(一)“追求发展”:X校的历史文化积淀
1.X校:一所农村小学的前世今生
2.社区课程资源:滋养X校课程文化的土壤
3.“撕课程”:X校开发社区课程资源的集中体现
4.“‘剪’成文化,‘撕’出创造”:X校全新办学理念解读
(二)“走向社区”:X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缘由探微
1.“山穷水尽”:学校急需破解资源困境
2.“蓦然回首”:社区蕴藏丰富课程资源
3.“独木难支”:自身难以实现未来发展
4.“社区支持”:政府机构提供发展契机
(三)“引领社区”:学校引领社区发展
1.学校引领社区基础教育事业发展
2.学校引领社区文化传承事业发展
3.学校引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
六、“学校—社区互动”:X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过程样态呈现
(一)“撕课堂”:学校依托社区力量,共建特色校本课程
1.确立课程目标——综合考虑各方要求,学生、社区、学科融合
2.建设师资队伍——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学校社区协同共建
3.开发校本教材——挖掘社区各类资源,齐心协力编著教材
4.落实课程实施——学校社区家庭联动,共同达成课程目标
5.完善课程评价——跳出传统单一方式,尝试多元多样评价
(二)“撕活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多元互动共同育人
1.典型案例一——通化县第三届茂山杯满族剪纸大赛
2.典型案例二——积极融入社区建设,参与各类公益活动
3.典型案例三——学校主动开放校园,“学校—家庭—社区”联动
(三)“撕文化”:挖掘开发社区资源,共同传承地域文化
1.“物尽其用”:满族记忆造就独特民俗文化
2.“巧借东风”:撕纸彩绘描绘浓郁书香文化
3.“靠山吃山”:地域植被滋养多元生态文化
附:X校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例举
七、研究发现与结论
(一)个案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效果呈现
1.学校文化的完善和革新
2.课程开发的实践和发展
3.教学模式的建构和生成
4.教师发展的努力和突破
5.学生成长的改变和实现
(二)个案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基本特征分析
1.开发主体多元性
2.开发目的社会性
3.开发过程开放性
4.开发影响辐射性
5.开发成果共享性
(三)“学校—社区互动”农村学校社区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机制解析
1.实践机制的价值追求
2.实践机制的遵循原则
3.实践机制的保障条件
4.实践机制的具体呈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本文编号:28634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6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