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2 16:53
   发展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利益,人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经济建设,把经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大力推进,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九十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维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事业取得明显成效。经过40余年的高速发展,追求高质量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维凝聚了发展的真谛。经济发展史表明,经济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有效、有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当前世界已经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口,跨越这个关口必须要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只有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大力进行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才能全面增强国家实力,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雄厚基础,并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生活需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离不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发展在系列政策实施影响下,开始发生深刻性变化,同时依靠大量投资拉动、传统动能为主的要素粗放投入再也不能适应当前新时代经济发展要求。新时代对于中国迈向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很好的历史机遇,也赋予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契机,因此本论文试图从政治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学科阐释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什么,厘清党和国家为什么提出经济高质量发展、怎么样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问题,本文正是基于以上问题意识进行深入研究,文中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分析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国内外背景,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国内学者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现状、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性简评,并对本文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结构安排,以及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阐述。这部分内容为论文之后的具体研究奠定了基础。第二章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本章主要厘定发展、高质量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明晰研究对象和范畴,在此基础上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框架,为论文的深入研究提供基本知识支撑。第三章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确立。首先是从历史逻辑回答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确立的必要性,其次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的视域进一步回答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的理论溯源,最后从实践逻辑展开论述了中国必须要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本章形成了系统清晰的经济发展思想,有利于为本论文提供理论支撑和指导。第四章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本章从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分析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可能性,得出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所具备的有利条件,包括产业体系的完备、需求结构的升级、扩大的内需市场等。第五章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本章坚持问题导向思维,综合运用数据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立足中国当前经济发展存在的累积性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从整体勾勒出我国经济发展未来变迁的基本框架,与世界进行比较,总结概括出不利于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包括经济增长效率滞后、经济结构不平衡、体制机制约束等。第六章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按照基本理念、关键抓手、重大突破点的破解思路,从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代化体系、体制机制完善等维度入手,提出中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事业的现实路径。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1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国内背景
        1.1.2 国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综述
        1.3.2 国外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点
        1.5.2 不足点
第2章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概述
    2.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概念
        2.1.1 发展
        2.1.2 高质量发展
        2.1.3 经济高质量发展
    2.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
        2.2.1 稳定性
        2.2.2 高效性
        2.2.3 低耗性
        2.2.4 协调性
    2.3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
        2.3.1 经济增长效率
        2.3.2 经济增长结构
        2.3.3 创新驱动发展
        2.3.4 绿色经济发展
第3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确立
    3.1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逻辑
        3.1.1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演进的客观必然
        3.1.2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需要
    3.2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3.2.1 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发展理论
        3.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3.3 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
        3.3.1 依靠要素粗放投入的增长模式难以为继
        3.3.2 消费促使“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
第4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利条件
    4.1 新中国70年所积累的物质条件
        4.1.1 强大物质基础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能性
        4.1.2 完备产业体系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必要条件
    4.2 具备良好的要素条件
        4.2.1 劳动力素质稳步提升
        4.2.2 新生产要素与日俱增
    4.3 需求结构变化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4.3.1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4.3.2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
    4.4 需求市场释放有利的增长活力
        4.4.1 内需市场不断扩大
        4.4.2 外需市场不断拓宽
第5章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约束条件
    5.1 全要素生产效率提升缓慢
        5.1.1 实体经济成本上升
        5.1.2 高级技术人才缺少
    5.2 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升级
        5.2.1 经济内部结构不平衡
        5.2.2 结构性矛盾导致发展不充分
    5.3 实体经济创新能力不足
        5.3.1 自主创新动力缺乏
        5.3.2 企业研发能力欠缺
    5.4 经济体制机制约束
        5.4.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
        5.4.2 政府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
第6章 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6.1 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6.1.1 创新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6.1.2 协调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6.1.3 绿色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6.1.4 开放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6.1.5 共享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追求
    6.2 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6.2.1 加快三次产业内部结构转型升级
        6.2.2 破除无效供给与扩大优质供给
        6.2.3 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6.3 以现代化经济体系构建为导向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6.3.1 完善现代化市场经济体系
        6.3.2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6.3.3 坚持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基础
    6.4 以制度完善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4.1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4.2 继续深入推行金融体制改革
        6.4.3 强化完善创新激励体制机制
        6.4.4 加强深化教育科技创新体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和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调控措施见成效 全市经济创新高[J];决策导刊;2008年10期

2 徐康宁;;创新与开放: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路[J];群众;2019年01期

3 张宏远;翟仁祥;毛泽见;;连云港市加快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对策研究[J];大陆桥视野;2019年10期

4 吉伟伦;;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的研究综述[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17年05期

5 张新宇;;共享经济时代下的商业经济创新模式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8年03期

6 张冰秋;;经济新常态下安徽省民间投资与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关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年05期

7 ;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专题研讨会暨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创新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企业经济;2018年06期

8 ;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专题研讨会暨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创新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企业经济;2018年07期

9 ;2018年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专题研讨会暨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创新与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J];企业经济;2018年08期

10 陈敏;;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协同机制研究[J];时代金融;2018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晓慧;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2 邱凤霞;基于社会网络的海洋经济创新系统分析[D];河北工业大学;2014年

3 王茂祯;循环经济创新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乐;湛江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绩效评价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2 贾力;民营经济对共享发展的促进作用及优化路径研究[D];扬州大学;2019年

3 李月明;北部湾地区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路径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4 陈莹莹;广东沿海主要城市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能力评价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9年

5 沈霄鹏;共享经济下道德风险及其防控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6 胡小兰;共享经济中的政府监管困境与治理创新研究[D];南华大学;2019年

7 王孟;共享经济下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9年

8 曹雪;特色小镇的经济韧性评估[D];浙江工业大学;2019年

9 彭志月;共享经济的经济法规制研究[D];烟台大学;2019年

10 张惠敏;资源环境紧约束下中国经济绿色化评价及对策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8809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28809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