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L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激励体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MYL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激励体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MYL医药公司 人力资源 销售人员 激励体制
【摘要】:在医药市场快速增长的大环境下,中国医药销售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世界制药巨头也都在觊觎着这个市场,不断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我国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医药销售企业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中小型医药企业的工作几乎都是以销售为中心的,销售人员是此类型企业员工中的灵魂,其业绩作为关键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些中小型医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优秀销售人才的严重流失和频繁跳槽成为了制约这些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马应龙(MYL)医药公司作为中小型代理销售型企业,也正面临着销售人员不足的人才瓶颈。如何吸引优秀的销售人员并使其留下来是MYL公司销售人员激励实践中面临的最大困难,也是本文研究的关键问题。本文以MYL医药公司为研究对象,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依据国内外销售人员的激励体制理论,着重分析了MYL医药公司目前销售人员激励体制中存在的薪酬体制不完善、绩效考核指标单一、员工培养制度缺失等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MYL医药公司的实际情况,探讨了改进和完善该公司销售人员激励体制的策略与思路。针对薪酬体制不完善问题,建议该公司依照激励体制优化设计的六大原则,科学合理地设定基本工资,提高员工的各种福利待遇,同时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让员工和下属从不同程度上参与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项管理工作,以此来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并培养员工的企业责任感。针对MYL医药公司目前存在的学历奖励缺乏、客户资源分配不公、长效激励措施缺乏以及人文关怀缺乏等问题,建议MYL医药公司灵活运用多种激励措施制定比较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以弥补目前绩效考核指标单一,不能公平考核销售人员的不足,减少销售人员流失的可能性。针对员工培养制度缺乏问题,对MYL医药公司销售人员的招聘、培训和销售人员的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也提出了对应建议。通过改进和完善销售人员激励体制,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MYL公司销售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潜力,防止优秀员工外流,稳定核心销售队伍,使其与公司同发展、共进步,有效地发挥激励体制的杠杆作用,从而实现帮助该公司顺利度过中小型医药销售公司发展瓶颈期的目标。同时由于该问题的普遍性,也为其它中小型企业提供借鉴,为整个医药行业的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MYL医药公司 人力资源 销售人员 激励体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426.7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选题背景9-12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2
- 1.3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12-13
- 第二章 激励体制理论研究13-19
- 2.1 激励的内涵13
- 2.2 激励理论概述13-19
- 2.2.1 内容型激励体制理论13-15
- 2.2.2 过程型激励体制理论15-16
- 2.2.3 行为改造型激励体制理论16-17
- 2.2.4 综合型激励理论17-19
- 第三章 MYL医药公司激励体制的现状及问题19-29
- 3.1 MYL公司简介19-21
- 3.2 MYL医药公司SWOT分析21-22
- 3.2.1 优势21
- 3.2.2 劣势21-22
- 3.2.3 威胁22
- 3.2.4 机会22
- 3.3 MYL医药公司目前基本的激励体制22-25
- 3.3.1 激励体制23
- 3.3.2 薪酬体制23-24
- 3.3.3 对销售人员的绩效考核体制24-25
- 3.3.4 员工发展体制25
- 3.4 MYL医药公司激励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5-29
- 3.4.1 薪酬体制不完善25-26
- 3.4.2 绩效考核体制指标单一26-27
- 3.4.3 缺乏员工培养体制27-28
- 3.4.4 核心价值观缺失28-29
- 第四章 MYL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激励体制优化设计29-44
- 4.1 激励体制优化设计的目标29
- 4.2 激励体制优化设计的原则29-33
- 4.2.1 公平公正科学原则30-31
- 4.2.2 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31
- 4.2.3 差异化原则31-32
- 4.2.4 时效性原则32
- 4.2.5 按需激励原则32-33
- 4.2.6 流动配置原则33
- 4.3 MYL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激励体制优化方案33-42
- 4.3.1 物质激励33-39
- 4.3.2 精神激励39-40
- 4.3.3 培训激励40-42
- 4.4 建立与激励体制配套的约束机制42-44
- 4.4.1 法律约束43
- 4.4.2 市场和行业约束43
- 4.4.3 劳动合同约束43
- 4.4.4 规章制度约束43-44
- 4.4.5 自我约束44
- 第五章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48
- 致谢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正博;;浅谈我国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体制[J];中国商界(上);2010年04期
2 刘换菊;舒典;;基于员工满意的九江星级饭店激励体制现存问题研究[J];市场论坛;2012年10期
3 吴怀旬;办好经济实体要完善激励体制[J];农业科技管理;1994年02期
4 刘冬;;浅析国有大中型企业人才激励体制的构建[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08期
5 赵鹏飞,魏文波;现代企业中的激励体制与留人之道[J];经济论坛;2004年22期
6 丁丽慧;孔凡革;王静薇;;团队层次循环激励体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商业;2008年03期
7 周庆;;浅谈股权激励体制[J];中国外资;2011年23期
8 李志;王麒凯;杨蕴琪;;基于5P模型:政府与企业激励体制的比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年27期
9 许逸舟;;满足销售明星的特殊[J];经理人;2002年07期
10 张扬;;浅谈激励体制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若干问题[J];神州;2013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帅萍 陈怀亮;管理策略:合理的激励体制[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孙立忠;医德滑坡与制度缺陷[N];协商新报;2006年
3 记者 红菱;广百上市之梦就是这样圆的[N];民营经济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叶炳秀;MYL医药公司销售人员激励体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2 关建华;沈阳动力所激励体系设计与实施方案[D];吉林大学;2015年
3 程红玲;医院激励体制与医疗事故报告意愿的关系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848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584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