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人力资源论文 >

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17-08-10 10:39

  本文关键词: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共产党员 社区志愿服务 一人一岗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社会发展的需要迎来了社区服务事业的产生和发展,我国社区志愿服务也在此基础上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纵观社区的发展历程,横观中外社区发展态势,社区志愿服务已然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在发展中国社区志愿服务同时,很多地方都遇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即应该由什么机构或何种力量来承担总体协调和整合的任务。党员与志愿者趋同的理想信念与服务宗旨为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提供了动力基础,政党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以及党执政合法性资源也为党员社区志愿行动提供了存在的理论依据。如今的“社区服务”已经包含了众多的基层政务工作,如社区治安的维护、环境卫生的保持、计划生育的督促,甚至水电杂费的收取等。在这种情况下,社区服务包含的工作,不仅多而且杂,在有限的社区工作人员和无限的社区服务需求存在的现状当中,社区志愿服务有效地填补了社区服务的部分空缺,社区志愿服务应运而生。以辛集市社区“一人一岗制”为例的社区志愿服务,实现责任到人,责任到位,为解决社区居民的生活困难和改善社区成员的生活质量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本文以调查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为主,深入到辛集市社区进行访谈、座谈和问卷调查,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可靠和丰富的事实依据。以辛集市社区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人一岗制”为案例,立足共产党员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具体到辛集市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人一岗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通过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以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为研究的主要内容。全文围绕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一人一岗制”进行研究,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与研究的重点和创新之处,为下文开展研究奠定基础。第二部分首先论述了共产党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从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以社区志愿服务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实践要求以及社区志愿服务是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载体两方面进行阐述。其次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党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分别从社区志愿服务与党员的价值追求一致;社区志愿服务是党员理想信念接地气的一种方式两方面来论述。第三部分阐述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模以辛集市社区“一人一岗制”为例。首先介绍了“一人一岗制”的实践状况,包括“一人一岗制”的设计背景和“一人一岗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然后阐明了“一人一岗制”实践的初步成效:将党员志愿服务延伸到社区;为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开拓了阵地;加强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了社区和谐、社会和谐。第四部分探索了“一人一岗制”的现实困境及原因。首先,社区可供利用资源的紧缺,包括了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社区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不足;其次,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由于传统的服务形式,与居民多样化需求存在矛盾以及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欠缺,有效服务不到位;再次,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由于组织建设不健全,不能常态化发展和政策法规不完善,难以规范化发展。第五部分是完善和推进“一人一岗制”发展的对策。首先,增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可利用资源,奠定“一人一岗制”发展的现实基础,从拓展经费来源,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以及根据党员实际统筹安排,为社区志愿服务备足人力保障;其次,培育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确保“一人一岗制”有效服务到位,可以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以及增强党员志愿服务意识,实现有效服务到位;再次,需要精心打造社区志愿服务的制度化建设,保障“一人一岗制”的可持续发展,从健全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制度和完善相关法规以及政策制度形成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共产党员 社区志愿服务 一人一岗制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263;D632.9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英文摘要6-11
  • 引言11-15
  • (一)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2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3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14
  • (四) 重点和创新之处14-15
  • 一、共产党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15-20
  • (一) 共产党的性质决定了党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15-18
  • 1. 社区志愿服务是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的实践要求15-16
  • 2. 社区志愿服务是党员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有效载体16-18
  • (二) 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决定了党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18-20
  • 1. 社区志愿服务与党员的价值追求一致18
  • 2. 社区志愿服务是党员理想信念接地气的一种方式18-20
  • 二、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有效模式——“一人一岗制”20-29
  • (一)“一人一岗制”的实践20-23
  • 1.“一人一岗制”及其设计背景20-22
  • 2.“一人一岗制”现阶段的发展状况22-23
  • (二)“一人一岗制”实践的初步成效23-29
  • 1. 将党员志愿服务延伸到社区23-25
  • 2. 为离退休党员发挥余热开拓了阵地25
  • 3. 有利于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25-27
  • 4. 推动了社区和谐、社会和谐27-29
  • 三、“一人一岗制”的现实困境及原因29-35
  • (一) 社区可供利用的资源紧缺29-31
  • 1. 社区开展志愿服务的资金来源比较困难29-30
  • 2. 社区志愿服务的人力资源不足30-31
  • (二) 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31-33
  • 1. 传统的服务形式,与居民多样化需求存在矛盾31-32
  • 2. 志愿服务的自觉意识欠缺,有效服务不到位32-33
  • (三) 缺乏行之有效的机制保障33-35
  • 1. 组织建设不健全,不能常态化发展33-34
  • 2. 政策法规不完善,难以规范化发展34-35
  • 四、完善和推进“一人一岗制”发展的对策35-42
  • (一) 增加社区志愿服务的可利用资源,奠定“一人一岗制”发展的现实基础35-36
  • 1. 拓展经费来源,为社区志愿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资保障35-36
  • 2. 根据党员实际统筹安排,为社区志愿服务备足人力保障36
  • (二) 培育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理念,确保“一人一岗制”有效服务到位36-38
  • 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满足居民多样化需求37
  • 2. 增强党员志愿服务意识,实现有效服务到位37-38
  • (三) 建立“一人一岗制”的长效机制,使社区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38-42
  • 1. 健全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制度39-40
  • 2. 完善相关法规以及政策形成制度成为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40-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5
  • 附录45-47
  • 后记47-48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绿琦;;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历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穆青;;社区志愿服务的类型、内容与形式[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房山 党员积极投身平安奥运社区志愿服务[J];首都医药;2008年16期

4 肖伟;陈永革;;四川灾后重建社区志愿服务法治化的比较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梁莹;;媒体信任与公民的社区志愿服务参与[J];理论探讨;2012年01期

6 刘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青少年研究(山东省团校学报);2012年06期

7 梁莹;孙秋芬;;绿色社区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建设:现实困境与发展图景——以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三个区域调查为例[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3年02期

8 刘庆;;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现状调查——以上海师范大学为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9 赵怀娟;夏伟;;社区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以W市“一米阳光”为例[J];理论导刊;2013年07期

10 周婷;;论加快推进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南通朝晖社区志愿服务的典型示范[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陆建民;万仁孝;;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与思考[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艳;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与激励[N];中国社会报;2003年

2 温团邋记者 陈兆平;温江:社区志愿服务引入科学退出机制[N];成都日报;2007年

3 记者 高翠清;参与志愿服务 共建和谐社会[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6年

4 记者  安克明;团中央“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正式启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5 顾鑫;建好社区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N];人民日报;2006年

6 李亚杰;共青团中央启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N];中国社会报;2006年

7 汤晋苏;社区志愿服务:建立长效机制 满足多样化要求[N];中国社会报;2006年

8 记者 何迪 通讯员 丁燕英;我市启动“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N];孝感日报;2006年

9 胡淼;社区志愿服务和谐行动启动仪式举行[N];营口日报;2007年

10 王眉灵;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今年开建[N];成都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华萍;上海社区志愿服务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2 吴翔翔;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铧屹;后亚运时期广州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2年

4 张文然;北京市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现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5 贾子英;城市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实践探索[D];长春工业大学;2013年

6 雷夏雯;重庆市社区志愿服务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张晓瑜;共产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路径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8 牛向阳;天津市新兴街社区志愿服务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9 陈涛;中国城市社区志愿服务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10 罗姣;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502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6502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92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