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问题研究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一种为游客提供综合性消费服务的新型产业形式,它的发展带动与其紧密相关的水运,餐饮,公共设施服务,航空,娱乐,公路,铁路等行业的配套发展,能够有效推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农村就业途径。目前,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关系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谐稳定,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探究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将运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比较研究等方法进行研究。首先,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现有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通过了解乡村旅游兴起与发展、国内失地农民就业现状等背景,从中找出失地农民就业观念偏差、自身素质不高、缺乏有效就业培训和指导、城市经济发展状况无法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等失地农民就业难的情况。并得出化解失地农民的就业难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就业。其次,笔者将对其他省市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对经验进行借鉴。再次,笔者将通过比较研究,找出乡村旅游发展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最后,从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产品多元化设置、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搭建政府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5个方面给出对策建议。期望通过此次研究和探索,能够对今后我国及我省乡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旅游 失地农民 就业促进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3.6;F592;F24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9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研究背景8
- 2、研究意义8-9
- (二) 理论基础9-11
- 1、凯恩斯就业理论9
- 2、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9-10
- 3、新公共服务理论10-11
- 4、信息不对称理论11
- (三)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7
- 1、国外文献研究综述11-14
- 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14-16
- 3、综合评述16-17
- (四) 研究思路、方法17
- 1、研究思路17
- 2、研究方法17
- (五) 论文创新点及不足17-19
- 一、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背景分析19-24
- (一) 乡村旅游概述19-21
- (二) 国内失地农民就业现状21-24
- 1、失地农民就业观念偏差,自身素质不高22
- 2、失地农民缺乏有效的就业培训和指导22-23
- 3、城市经济的发展状况无法满足劳动力就业的需求23-24
- 二、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特征24-29
- (一) 乡村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强24-25
- (二) 乡村旅游就业层次需求多样25-26
- (三) 乡村旅游满足农村劳动力兼业性转移26
- (四) 乡村旅游就业综合效益突出26-27
- (五) 乡村旅游得到相关政策支持27-29
- 三、富民县散旦镇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分析29-34
- (一) 富民县散旦镇乡村旅游和失地农民概述29
- (二) 富民县散旦镇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29-31
- (三) 富民县散旦镇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现状分析31-34
- 1、失地农民就业基本类型分析31-32
- 2、失地农民在乡村旅游中的就业情况32
- 3、局限性分析32-33
- 4、散旦镇发展乡村旅游取得的成绩33-34
- 四、乡村旅游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34-39
- (一) 乡村旅游在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中存在的问题34-35
- 1、岗位供需矛盾突出34
- 2、产业化发展带动程度低34
- 3、客源需求服务滞后34-35
- 4、公共资源利用无度35
- (二) 影响乡村旅游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因素35-39
- 1、缺乏法律制度约束,管理体制不顺35-36
- 2、缺乏发展资金,投融资方式落后36-37
- 3、土地政策制约,经营模式单一37
- 4、城乡差别大,就业保障不到位37-38
- 5、缺乏教育培训,人力资本投资不足38-39
- 五、基于促进失地农民就业的乡村旅游发展对策建议39-43
- (一) 强化统筹协调,突出政府引导服务39
- (二) 建立多元投融资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39-40
- (三) 规划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产业链条化40-41
- (四)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劳动力素质保障41
- (五) 增强信息对称性,搭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邦杰;;乡村发展: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发展;2007年02期
2 焦凯夫;;浅析山西乡村旅游的发展[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3 罗玉亮;;英国乡村发展的经验借鉴[J];江南论坛;2012年08期
4 刘岳;;乡村发展中学者与官员思路的分歧[J];探索与争鸣;2012年11期
5 郝志东;刘栩;;批判型知识分子与乡村发展[J];晋阳学刊;2013年01期
6 蔡秀美;;台湾乡村发展与终身学习策略之探讨[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7 黄思骏;;试析印度独立后的乡村发展计划[J];南亚研究;1988年02期
8 仇开明;;中国乡村政治发展的动力和机制分析——一种新的乡村发展观[J];社会科学战线;1991年02期
9 陈明明;乡村调控体制需要重建[J];探索与争鸣;1995年05期
10 小田,,眭桂庆;社区体系与乡村发展──近代江南乡村发展缓滞的一种解析[J];铁道师院学报;199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章浩;;世界级城市都市圈内乡村的演变及作用——以东京为例[A];世界城市北京发展新目标——2010首都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秦红增;;文化农民:新世纪乡村发展的主导者[A];人类学与乡土中国——人类学高级论坛2005卷[C];2005年
3 赵德余;方志权;;农民观念中的乡村发展及其公共性问题——关于发达地区乡村农民的田野调查及其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含义[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4 赵孟营;;非政府组织与乡村社会建设的基层动员[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龙花楼;邹健;;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乡村转型发展评价[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6 吴建华;郑向敏;;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7 郑卫东;;中国乡村“双轨政治”的变迁[A];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创新——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12年
8 黄尧;;巴马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思路[A];金融危机中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C];2009年
9 赵西泠;;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人文精神及其构建——科学发展观在乡村旅游中的另一种剖析[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10 孔祥萍;;欧洲“新内源性”乡村发展对中国的启示[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1.小城镇与村庄规划)[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正军;韩国新乡村发展运动经验[N];中国财经报;2007年
2 秦红增;文化农民:中国乡村发展的关键因素[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记者 张笑娟;我市重视支持民族乡村发展[N];平凉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邱游惠;立足优势 加快乡村发展步伐[N];闽北日报;2012年
5 记者 黄元章;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大帮扶力度加快乡村发展[N];闽东日报;2012年
6 记者 闫冲冲;我市与省属企业结对共建美好乡村座谈会举行[N];黄山日报;2013年
7 记者 侯天仪 通讯员 姚晓科;系列工程为乡村发展“补钙”[N];石家庄日报;2013年
8 范亚旭 记者 张培奇;河南力争2020年建成100个以上水美乡村[N];农民日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张颖;乡村发展需要引领与陪伴[N];福建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罗石香;照亮乡村发展之路[N];贵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纪程;话语视角下的乡村改造与回应[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董少平;乡村治安治理中的组织与权力[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4 许飞;福建省乡村人居林结构特征与构建技术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强;六盘水乡村旅游发展对策与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贾孟炎;以“五水共生”为本推进乡村景观设计的路径探索[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3 叶洪双;现代化进程中乡村包容性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雪春;农民工商实践与乡村协商治理的成长[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5 张彦会;论张继农村题材电视剧中的乡村形象[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浩博;村民自治条件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杨小月;文化自觉与乡村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5年
8 蔡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9 杨婷;南部县升钟湖区域特色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10 张问期;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61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661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