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关键词:河南省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某市2005~2014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其影响因素,并了解当地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该市防控和消除麻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该市2005~2014年麻疹病例信息,描述其三间分布特征;收集市辖19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010年麻疹发病率、自然和社会因素共19个指标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非条件logistic回归),探讨麻疹流行的影响因素;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230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当地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并探讨麻疹发病率与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2005~2014年该市报告麻疹病例3645例,死亡11例,年平均报告发病率、病死率及死亡率分别为4.22/10万、0.30/100、0.01/10万。时间分布上,麻疹流行有一定季节性,冬春季多发;近年来,麻疹发病有上升趋势。地区分布上,麻疹发病、死亡水平总体上低于河南省、全国同期水平,但辖区内高度散发与局部地区爆发兼存。人群分布上,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近年来,1岁麻疹病例在病例总数中所占比例有所增大,麻疹发病人群的年龄呈现出单侧“双向移位”现象。2、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例、人均GDP、卫生防疫人员数及适龄儿童MCV接种率是影响麻疹流行的主要因素,其中,麻疹的发病与人口密度、流动人口比例呈正相关关系,与人均GDP、卫生防疫人员数及适龄儿童MCV接种率呈负相关关系。麻疹的发病率与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3、该市居民对麻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0.09%,不同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居民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民族居民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获取麻疹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亲戚朋友(36.24%)、广播电视(32.22%)及医护人员(26.32%)。多数人愿意积极了解麻疹相关知识并信任、支持当前政府采取的消除麻疹的策略及措施。结论1、该市麻疹的发病、死亡均进入较低水平,但距离消除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近年来,麻疹发病有上升趋势,并呈现出新的发病特点:发病人群年龄出现单侧“双向移位。2、麻疹的流行受人口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卫生人力资源、免疫预防措施、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多重社会因素的影响。3、居民对麻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70.09%,低收入家庭、男性居民及流动人群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点对象。
【关键词】:麻疹 流行特征 影响因素 认知现状
【学位授予单位】:南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511.1;R18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引言12-14
- 1.1 研究背景12-13
- 1.2 研究目标13
- 1.3 研究内容13-14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14-20
- 2.1 研究现场14-15
- 2.2 研究方法15-17
- 2.2.1 麻疹流行特征的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15
- 2.2.2 麻疹流行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15
- 2.2.3 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现场调查15-17
- 2.3 资料来源17-18
- 2.3.1 病例资料17-18
- 2.3.2 其它资料18
- 2.4 质量控制18
- 2.5 统计软件和分析18-19
- 2.6 研究路线19-20
- 第3章 结果20-46
- 3.1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20-33
- 3.1.1 总体概况20-23
- 3.1.2 人群分布特征23-26
- 3.1.3 地区分布特征26-29
- 3.1.4 时间分布特征29-31
- 3.1.5 预防接种情况31-32
- 3.1.6 病例流动情况32-33
- 3.1.7 发病前入院就诊情况33
- 3.2 麻疹流行的影响因素分析33-38
- 3.2.1 基本情况33
- 3.2.2 发病率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33-36
- 3.2.3 多重共线性诊断36
- 3.2.4 发病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36-38
- 3.3 居民麻疹相关知识认知调查38-46
- 3.3.1 人口学资料38-39
- 3.3.2 麻疹发病率与居民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相关关系39-41
- 3.3.3 不同人群麻疹相关知识知晓率比较41-44
- 3.3.4 居民认知及态度44-46
- 第4章 讨论46-54
- 4.1 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46-48
- 4.2 麻疹流行的影响因素探讨48-51
- 4.3 该市居民麻疹的认知现状51-52
- 4.4 麻疹的控制策略、措施建议52-54
- 第5章 结论54-56
- 参考文献56-60
- 综述 全球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控制策略60-70
- 参考文献67-70
- 附录70-74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74-76
- 致谢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霆;中国防制麻疹的历史和现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年02期
2 H irshonJM,黄治平;牙买加消灭麻疹的经验[J];国外医学(社会医学分册);2000年04期
3 龚震宇;全球控制与消除麻疹进展(5)[J];疾病监测;2000年01期
4 菲琳;;麻疹在美国的流行状况[J];国外医学情报;2000年09期
5 吴育新;马麻疹病毒(补遗)[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1年01期
6 姜胜文;28例麻疹流行和临床特点分析[J];蛇志;2001年02期
7 谢本维,王英凯,刘素华,李世学;患二次麻疹8例临床特点及分析[J];西藏科技;2001年06期
8 谢正德;麻疹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2年02期
9 屠宇平;全球降低麻疹死亡率和部分地区消除麻疹的情况(Ⅰ)[J];疾病监测;2002年08期
10 杨莉 ,梁占锋;麻疹93例[J];人民军医;200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计算;林远荣;;麻疹62例临床分析[A];2006年浙江省感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6年
2 杨艳萍;丁晓慧;张艳梅;陈雪飞;李海青;;2008~2009年某医院麻疹流行病学特点[A];中华医学会第一届全国公共卫生学术会议暨第四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汇编[C];2009年
3 戎志东;;慈溪市1000名居民麻疹防控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4 陈仕珠;张晋红;杨小屯;于瑞萍;葛楠;;457例麻疹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与免疫状的关系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5 马玉杰;苏华;王华庆;闫滨;安志杰;宋长江;安立志;;黑龙江省麻疹流行病学状况及消除策略研究[A];预防医学学科发展蓝皮书——2002卷[C];2002年
6 孙立臣;隋焕君;付春祥;李玉秋;;113例麻疹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A];山东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资料汇编[C];2003年
7 陈益平;陈钧亚;王德选;狄军波;陈一华;张桂莲;;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麻疹抗原在麻疹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A];2004年浙江省传染病、肝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4年
8 卢亦愚;;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与我省今年麻疹流行株的基因特性[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9 方年;杨朝晖;;麻疹患者142例临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医学病毒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10 岑迪;吴建根;毛晓群;;2005年慈溪市麻疹暴发流行时的实验室分析[A];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黎生;麻疹为何又逞凶[N];健康报;2007年
2 主任医师 王振坤;现代麻疹流行有特点[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3 陈明莲;地坛医院节日收治麻疹患者25例[N];北京日报;2007年
4 保健时报特约记者 黄显斌;妈妈抗体低婴儿麻疹患病多[N];保健时报;2007年
5 综合;防治麻疹、风疹你了解多少[N];大众科技报;2007年
6 嵇旭东 张立;婴儿尤需防麻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7 季壮壮;婴儿早春防麻疹[N];大众卫生报;2007年
8 谭西顺;警惕麻疹兴风作浪[N];大众卫生报;2007年
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 马超;麻疹:下一个要消除的传染病[N];光明日报;2007年
10 蔡fg东;让孩子远离麻疹病毒威胁[N];健康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韩轲;疫苗时代广东省麻疹流行特征及消除策略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6年
2 涂波;中国北方麻疹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年
3 胡淳玲;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麻疹病毒侵染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俞雪莲;上海部分地区成人感染麻疹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及致病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胡钰;吉林省麻疹野毒株病原学及强化免疫对麻疹流行影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魏成国;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麻疹病毒分子进化及肠道病毒鉴定分型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7 刘鑫;麻疹病毒通过受体SLAM对昆虫细胞的感染及其诱发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8 边疆;吉林省麻疹流行病学分析及麻疹野病毒的病原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乌鲁木齐某三甲医院近3年儿童麻疹病毒感染调查分析[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2 高晶;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人群抗体水平现状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5年
3 王淑蕾;2013年中国麻疹病毒的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
4 李春妍;二氯乙酸协同低剂量溶瘤麻疹病毒治疗神经胶质瘤[D];南京大学;2013年
5 刘士芳;麻疹的古今文献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6 赵惠子;吉林省2009-2014年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与防治对策[D];吉林大学;2016年
7 杨元峰;河南省某市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南华大学;2016年
8 谢天胜;浙江省一起麻疹爆发的临床特征和基因变异观察[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李永军;临沂市预防控制麻疹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10 王兆南;吉林省2004年—2006年麻疹流行趋势分析[D];吉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744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674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