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国资委关于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企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形成企业初级、中级、高级技能劳动者队伍梯次发展和比例结构基本合理的格局,使技能人才规模、结构、素质更好地满足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发展需求。高技能人才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与生产效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管理模式仍然存在许多问题,高技能人才供求数量缺口较大,质量也亟待提升。广东省作为全国人力资源数量上的大省,为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在高技能人才管理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如今广东省处于经济社会亟需转型升级阶段,而高技能人才总量不足制约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学术界对于广东高技能人才管理这一项目研究的文章是相对较少,本文将广东省高技能人才作为一个整体,通过文献分析、实证分析、比较研究,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重点对以高技能人才政府、企业、行业、个人为代表的四个角度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提出在广东高技能人才管理中,政府对投入、激励、评价、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主要是政府缺少投入,各部门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表现力不佳;政府缺少作为,企业及用人单位忽略激励措施;政府缺乏多元人才评价体系;政府缺少引导,社会受传统观念影响严重等原因造成的。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改变传统激励方式,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平台;完善评价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管理;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笔者相信,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广东省政府在高技能人才管理的作用,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出优秀的高技能人才,从根本上开发广东省高技能人才资源和促进就业,为国家发展出力。
【关键词】:广东高技能人才 管理 政府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C964.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3
- (一) 研究背景8-9
- (二) 研究意义9
- (三)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9-11
- (四) 研究方法和论文内容11-13
- 二、相关概念界定和研究理论基础13-17
- (一) 高技能人才管理相关概念13
- (二) 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内涵13-14
- (三) 理论基础14-17
- 三、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管理的现状分析17-23
- (一) 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的基本情况17-19
- (二) 广东省政府在高技能人才管理中的重要性19-20
- (三) 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管理的主要举措及成效20-23
- 四、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3-31
- (一) 存在的问题23-27
- 1. 投入不足23-25
- 2. 激励人才方式集中25
- 3. 人才评价方式单一25-26
- 4. 政府对社会的保障不够26-27
- (二) 原因分析27-31
- 1. 政府缺少投入,各部门在管理人才过程中表现力不佳27-28
- 2. 政府缺少作为,企业及用人单位忽略激励措施28-29
- 3. 政府缺乏多元人才评价体系29
- 4. 政府缺少引导,社会受传统观念影响严重29-31
- 五、完善广东省高技能人才管理的对策建议31-37
- (一) 政府部门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培养高技能人才31-32
- 1. 政府应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31
- 2. 政府开设培训津贴,鼓励企业为员工多提供培训学习机会31
- 3. 学习国外成功经验,加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31-32
- 4. 实施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高技能人才到广东地区来工作32
- (二) 改变传统激励方式,为高技能人才提供平台32-34
- 1. 政府设立专项经费制度,鼓励企业运用人才所期望的激励方式32-33
- 2. 政府制定有效激励措施,发挥企业在高技能人才管理上的充分作用33-34
- (三)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高技能人才管理34-35
- 1. 建立科学的高技能人才多元评价体系34
- 2. 对高技能人才技能竞赛进一步完善制度34-35
- 3. 制定管理计划,加快开发高技能人才35
- (四) 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营造重视高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35-37
- 1. 营造出尊重技能人才的企业氛围,提高高技能人才社会地位35-36
- 2. 通过改善宏观环境,来提高高技能人才的经济地位36
- 3. 构建高技能人才流动的安全网,完善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36-37
- 六、总结语37-38
- 注释38-40
- 参考文献40-42
- 附录42-52
- 致谢52-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亚光;关于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对策[J];中国培训;2003年02期
2 青林;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决定表彰高技能人才 再夯技能人才基石[J];中国培训;2003年12期
3 ;引领西部高技能人才龙头[J];四川劳动保障;2004年08期
4 ;高技能人才的短缺与价值评价错位[J];民办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5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吉林省高技能人才“2810”工程规划实施意见的通知[J];劳动保障世界;2004年06期
6 曹兴炳;;加大力度培养高技能人才[J];天然气经济;2004年04期
7 谢敏;;高技能人才职业素质初探[J];中国培训;2005年12期
8 ;陕西省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及改进建议[J];中国培训;2005年02期
9 陈宇;中国高技能人才开发[J];中国培训;2005年03期
10 山东省高技能人才教育赴欧考察团;我省高技能人才教育考察团赴欧考察报告[J];山东劳动保障;2005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晋宝;赵清明;王留耿;;高技能人才断层的分析与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科技人力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王效范;;关于高技能人才短缺的几点思考[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中册)[C];2013年
3 陆飞;;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A];2003’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论文集[C];2003年
4 戴洪波;;创新铁路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A];铁路劳动组织改革和高技能人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汇集[C];2007年
5 顾燕芬;;浅谈高技能人才的现状、需求与培养对策[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邱作丽;;平凡中创造辉煌——学习《中国高技能人才楷模事迹》读本有感[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王正云;;职业院校如何培养高技能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8 王广才;;浅议铁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使用[A];山东铁道学会铁路运输安全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1年
9 潘光荣;;职业院校高技能人才评价的思考[A];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施艳;;加强铁路高技能人才建设的几点思考[A];铁路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飞鹏;高技能人才匮乏缺口达14.7万[N];北京日报;2006年
2 徐飞鹏;本市首次表彰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N];北京日报;2007年
3 邓国军;湖北系列政策向高技能人才倾斜[N];中国化工报;2007年
4 记者 夏元;我市六成高技能人才年收入低于2万元[N];重庆日报;2007年
5 王冰洁;时代呼唤高技能人才[N];中国人事报;2007年
6 ;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可获得企业股权和期权[N];中国职工科技报;2007年
7 记者 小明邋通讯员 张国才;宜昌37位工人成为优秀高技能人才[N];湖北日报;2007年
8 华迎放;高技能人才的劳动保障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9 记者 王文佳;培养高技能人才要有危机意识[N];联合时报;2007年
10 傅新;让高技能人才晚些退休[N];威海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岩;高技能人才成长探析[D];东北大学;2008年
2 葛侃;煤炭企业高技能人才需求与培养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飞;我国高技能人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孙爱芬;基于职业生命周期的高技能人才终身学习模式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1年
3 王春辉;高技能人才成长路径及相关效果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4 yぷ坑,
本文编号:721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721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