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0 01:48
本文关键词: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国务院原副总理曾培炎在2013年的中国经济年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其主要特征是:经济进入转型期,改革进入攻坚期,增长进入换档期,社会进入矛盾凸显期。其中,劳资矛盾是我国社会矛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近年来我国的劳动争议数量来看,劳动争议量一直在高位运行、案件复杂程度不断提升,劳动争议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作为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方式,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仲裁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明显,如劳动争议仲裁职业化建设水平不高、劳动争议的处理程序冗长、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仲裁三方原则虚化、仲裁“假夸乱”现象严重等问题十分突出,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劳资关系的和谐稳定,不能很好满足现行社会管理的需要,劳资纠纷不能快速、有效地解决给社会造成了不稳定因素,社会各界对于改变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的呼声越来越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调解仲裁司也多次召集研究如何对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模式进行改革。本文以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数据分析法、国际比较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首先,对我国劳动仲裁制度的发展演变情况进行介绍;其次,以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工作情况进行陈述,分析现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最后,提出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问题的解决对策构想,通过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的思路、加强裁审衔接、适当提高仲裁成本、加大仲裁失信者成本等措施,进一步完善劳动争议仲裁机制,使其发挥好化解劳资纠纷的作用,切实维护好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劳动争议 仲裁 东莞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3
-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10-11
- 二、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11
- (一) 文献研究法11
- (二) 案例分析法11
- (三) 数据分析法11
- (四) 逻辑分析法11
- 三、论文拟解决的问题11-13
- (一) 如何提高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在解决劳动争议方面的实效11-12
- (二) 如何解决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面临的实际问题12
- (三) 如何设计劳动利益争议的处理模式12-13
- 第二章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情况概述13-25
- 一、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发展历程与简介13
- 二、劳动仲裁存在的必要性13-14
- (一) 发挥着法院不可替代的作用13-14
- (二) 发挥着民商事仲裁不可替代的作用14
- (三) 分流大量的劳动争议案件14
- 三、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情况介绍14-16
- 四、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近年案件处理情况16-17
- 五、东莞市劳动争议及仲裁特点17-25
- (一) 劳动争议居高不下17-19
- (二) 十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暴增19-21
- (三) 劳动报酬、经济补偿金、工伤待遇诉求占较大比例21-23
- (四) 调解难度在加大23-24
- (五) 疑难案件增多,办案压力加大24-25
- 第三章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37
- 一、劳动争议仲裁职业化建设水平不高25-28
- (一)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职业化建设水平不高的表现25-28
- (二)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职业化建设水平不高的原因分析28
- 二、一裁两审程序冗长28-30
- (一) 东莞市处理劳动争议一裁两审程序冗长造成问题的表现28-29
- (二) 东莞市处理劳动争议一裁两审程序冗长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29-30
- 三、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虚化30-31
- (一)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虚化的表现30
- (二)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三方原则虚化的原因分析30-31
- 四、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狭窄31-33
- (一)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狭窄的表现31-33
- (二)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受理范围狭窄的原因分析33
- 五、劳动争议仲裁假夸乱问题严重33-35
- (一)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假夸乱问题表现33-35
- (二) 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活动中假夸乱问题原因分析35
- 六、民间“维权”组织挑唆劳动者仲裁现象严重35-37
- (一) 民间“维权”组织在东莞市挑唆劳动者仲裁现象表现35-36
- (二) 民间“维权”组织在东莞市挑唆劳动者仲裁原因分析36-37
- 第四章 对东莞市劳动争议仲裁问题的解决对策构想37-49
- 一、劳动仲裁的工作原则37-38
- (一) 调解优先原则37
- (二) 快速处理原则37
- (三) 利害关系人回避原则37-38
- (四) 一次裁决原则38
- 二、劳动争议处理的价值目标38-39
- (一) 稳定劳资关系、维护社会稳定38
- (二) 实现真正的正义——确保基本公正,效率优先38-39
- (三) 解决劳动争议以劳动仲裁为主39
- 三、加强劳动仲裁职业化建设39-41
- (一) 设立独立性强的劳动仲裁机构39-40
- (二) 提高劳动争议仲裁员的素质40
- (三) 建立兼职仲裁员制度40-41
- (四) 建立劳动争议工作评议员制度41
- 四、完善劳动争议仲裁处理机制41-46
- (一)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主流模式介绍41-42
- (二) 建立劳动争议分类处理机制42-46
- 五、加强裁审衔接46-47
- (一) 增强裁审衔接的思想认识46
- (二) 建立信息互通机制46
- (三) 建立改判反馈机制46-47
- (四) 建立案件商讨机制47
- 六、适当提高仲裁成本47-49
- (一) 根据仲裁请求的项目和标的设置免收费的界限47
- (二) 根据一年内的仲裁次数设置免收仲裁费的界限47-48
- (三) 要求明显滥诉者赔偿用人单位应诉成本48-49
- 结语49-50
- 参考文献50-52
- 致谢5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于玮宁;;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缺陷和完善[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5年04期
2 胡西瑞;章惠琴;;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劳动仲裁制度的柔性化[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3 周俊华;;我国解决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程序之反思[J];才智;2011年16期
4 涂伟;;对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再思考[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5 陈忠谦;;从仲裁的本质谈我国劳动争议仲裁制度的改革[J];仲裁研究;2007年04期
6 王国社;内地与香港劳动争议仲裁制度比较研究[J];现代法学;2004年03期
7 王振麒;对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的立法建议[J];中国劳动;2001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利兵;劳动争议案件仲裁与民事诉讼衔接问题探讨[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24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824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