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差异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男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差异的分析
【摘要】: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平等与否不仅关系着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的合理性,还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团结。文章通过对大学毕业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21.0软件对获得的第一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研究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建议。首先在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中发现,男女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存在差异,表现为在女大学毕业生的个体特征没有弱于男大学毕业生,甚至在学习成绩、就业准备、家庭收入等方面要明显好于男大学毕业生的情况下,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却不如男大学毕业生。通过对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市场的供需方面进行分析,得出男女大学毕业生需求方面的差异是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差异的关键。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研究中发现,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包括三个方面:预期生产率、人力资源稀缺性以及就业性别歧视,且企业对男女大学毕业生预期生产率的不同是造成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差异的最重要的原因,其次是人力资源的稀缺性,而目前社会上被广泛关注的性别歧视问题,实际上存在被高估的可能,即就业性别歧视现象虽然存在,但是却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而且男女大学毕业生在就业时都可能会遭受性别歧视。最后,基于对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差异的原因分析,从文化、经济以及法律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对策:在文化方面,应优化男女大学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文化氛围;在经济层面,政府应降低女大学生的雇佣成本,女大学毕业生自身应努力提高自己的人力资本存量;在法律方面,政府应加强立法,违法必纠。本文的研究引入了预期生产率这一概念,为分析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存在差异的原因开辟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缩小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差距以及促进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男女大学毕业生 就业差异 预期生产率 歧视
【学位授予单位】: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47.38;F249.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实践意义10
- 1.3 相关概念的界定与辨析10-12
- 1.3.1 相关概念的界定10-11
- 1.3.2 相关概念的辨析11-12
- 1.4 理论基础12-14
- 1.4.1 社会性别理论12
- 1.4.2 人力资本理论12
- 1.4.3 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12-14
-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14-16
- 1.5.1 研究方法14-15
- 1.5.2 研究框架15-16
- 1.6 研究创新点16-18
- 1.6.1 方法创新16-17
- 1.6.2 理论创新17-18
- 2 文献综述18-23
- 2.1 国外文献综述18-20
- 2.2 国内文献综述20-21
- 2.3 简要述评21-23
- 3 男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差异的调查分析23-37
- 3.1 问卷设计与回收23-24
- 3.1.1 问卷设计23
- 3.1.2 问卷回收23-24
- 3.2 统计分析24-31
- 3.2.1 个体特征的统计分析24-27
- 3.2.2 求职过程的统计分析27-28
- 3.2.3 就业结果的统计分析28-31
- 3.3 就业质量差异的分析31-37
- 3.3.1 就业质量评分模型的建立32-33
- 3.3.2 结果及其差异性分析33-37
- 3.4 小结37
- 4 差异的成因分析37-49
- 4.1 个案访谈38-41
- 4.1.1 访谈目的38
- 4.1.2 访谈对象38
- 4.1.3 访谈内容38-40
- 4.1.4 访谈总结40-41
- 4.2 问卷设计与回收41-42
- 4.2.1 问卷设计41
- 4.2.2 问卷回收41-42
- 4.3 统计分析42-48
- 4.3.1 预期生产率45-47
- 4.3.2 人力资源稀缺性47
- 4.3.3 就业性别歧视47-48
- 4.4 小结48-49
- 5 政策建议49-50
- 5.1 经济层面49
- 5.2 文化层面49
- 5.3 法律层面49-50
- 6 结论与不足50-51
- 6.1 结论50
- 6.2 不足50-51
- 参考文献51-54
- 附录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9-60
- 致谢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励,杨平;浅析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分类指导[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徐月红;卜全民;;不同类型高校本科女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研究——对南京地区部分高校的调查[J];继续教育研究;2007年06期
3 何艳玲;付文杰;;浅谈解决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途径[J];今日科苑;2008年24期
4 荆桂英;;女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14期
5 董姗姗;王雪;;我国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J];西部财会;2012年05期
6 晓明;日本1988年度女大学毕业生达到历史最高记录[J];外国教育动态;1989年06期
7 张健仁;英国合理使用女大学毕业生特点的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1期
8 白墨;;追梦——三位女大学毕业生的故事[J];新西部;2009年04期
9 刘红杰;;女大学毕业生:菜鸟这样起飞[J];教育与职业;2004年13期
10 李丽;;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弱势分析[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美遐;对现阶段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分析[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王君;依法保护女大学生平等就业权益[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4年
3 本报记者 曾志明;面对压力:我们依然前行[N];闽西日报;2009年
4 鲁国平;女大学生为求职整容花6万,该不该[N];贵州民族报;2012年
5 通讯员 王二明 解淑琴 许华华;浮山全力帮扶妇女创业就业[N];临汾日报;2010年
6 通讯员 张成;阜新:确定全年实现女性就业4万人[N];中国人事报;2010年
7 李雪峰;第二批大学生“村官”选聘报名工作结束[N];大同日报;2007年
8 唐艳明;女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探讨[N];光明日报;2006年
9 记者 李冰峰 实习生 王晨伟;女大学毕业生难找“娘家”[N];金华日报;2005年
10 ;为下岗姐妹开辟就业新天地[N];本溪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玲;机遇与挑战:高校女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邱秀华;女大学毕业生职业生涯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3 王宗艳;男女大学生就业状况差异的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4 徐月红;我国本科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梁伟;农村籍女大学毕业生的择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917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renliziyuanguanlilunwen/99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