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初中教育论文 >

广东省英语高考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09 19:14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英语高考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广东省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的反拨作用。其主要目的是探究广东省高中英语教师和学生对于自2007年广东英语高考改革以来用以替代单选题的语法填空题的态度如何,以及语法填空题对广东省高中英语的教与学在材料,内容和方法层面上产生了什么样的反拨作用。本研究以Alderson和Wall提出的反拨假设和Bailey提出的基础反拨作用模型为理论基础,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结合的研究方法,分别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定量和定性数据。两种受试参与了本研究:教师受试包括参与问卷调查的151位来自于广东省不同城市的高中老师,其中15位有多年高三教学经验的老教师参与了采访。学生受试包括参与问卷调查的来自于广东省广州市一所市重点高中的110名高二学生和107名高三学生,其中12名高三学生参与了采访。为了探究自替代单选题以来语法填空题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具体改变,湖北省武汉市一所市重点高中的106名高二学生和100名高三学生参与了对单选题的反拨作用问卷调查,作为与广东学生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1)教师和学生对语法填空题均持积极和欢迎态度,此题型给师生既带来压力又带来动力和积极反思。对老师而言,动力远远大于压力且大多数老师认为此题型可以促进他们反思和提高教学;而对于学生而言,压力略大于动力,因为高考对他们的未来有着巨大的决定作用;(2)语法填空题对广东高中英语教学同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反拨作用。一方面,此题型在内容和方法上都对教师和已经进入高考系统复习尤其是经过了语法填空专项训练的高三学生产生了积极地反拨作用,使他们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更多的关注篇章衔接和连贯以及在篇章中分析和应用语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语法填空题同时也产生消极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和老师对应试材料和应试技巧的使用。但总体来说,语法填空题对广东高中英语教与学产生的积极反拨作用要远远大于消极反拨作用,对于培养学生在语境中分析和应用语法的能力起到积极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作者对教育管理人员以及高中教师和学生提出部分建议,期望进一步提高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英语教学的积极反拨作用。
【关键词】:广东英语高考 语法填空题 反拨作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33.41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1
  • LIST OF ABBREVIATIONS11-13
  • CHAPTER ONE GENERAL INTRODUCTION13-16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13-14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4-15
  • 1.3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5-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30
  • 2.1 Definitions of washback16-17
  • 2.2 Classifications of washback17-20
  • 2.2.1 Positive and negative washback18-19
  • 2.2.2 Overt and covert washback19
  • 2.2.3 Intended and unintended washback19-20
  • 2.3 Theoretical framework20-23
  • 2.3.1 Alderson and Wall's Washback Hypothesis20-22
  • 2.3.2 A basic model of washback22-23
  • 2.4 Empirical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23-30
  • 2.4.1 Empirical studies abroad23-26
  • 2.4.2 Empirical studies at home26-30
  •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30-35
  • 3.1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questions30
  • 3.2 Participants30-32
  • 3.2.1 Teacher participants31
  • 3.2.2 Student participants31-32
  • 3.3 Instruments32-35
  • 3.3.1 Questionnaire32-34
  • 3.3.2 Interview34-35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35-66
  • 4.1 Results of the questionnaires35-51
  • 4.1.1 Teachers’ questionnaire35-42
  • 4.1.2 Students’ questionnaires42-51
  • 4.2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s51-66
  • 4.2.1 Results of the teachers’ interview51-59
  • 4.2.2 Results of the students’ interview59-66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66-72
  • 5.1 Major findings66-69
  • 5.2 Implications69-71
  • 5.3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71-72
  • REFERENCES72-75
  • APPENDICES75-82
  • Appendix A75-77
  • Appendix B77-79
  • Appendix C79-81
  • Appendix D81-82
  • Appendix E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晓扣;;论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2 刘文如;;论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反拨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洪雪娇;;国内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研究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4 杨云嵋;;论西语学习与教学中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J];硅谷;2009年06期

5 胡晓华;;新托福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6 张梦娜;;语言测试反拨作用述评[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2年01期

7 李盛曦;;关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反拨作用的调查报告[J];陇东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陈琳;;语言测试反拨作用研究述评[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李蕾;;浅谈反拨作用理论和语言测试[J];青春岁月;2013年23期

10 苏银娜;;浅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反拨作用[J];青年文学家;2009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伊南;;成绩测试及其反拨作用:问题与思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2 石乐波;;浅谈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对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3 宋海蟾;;语言测试的反拨作用对英语专业教学的影响[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玲;;校企结合的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及对教学的反拨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十二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武汉东湖学院 胡英歌;探析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的利弊与对策[N];山西青年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李琴;英语专业四级考试对玉林师范学院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2 刘畅;湖北省高考英语写作题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秦建军;高考英语短文改错测试对英语写作的反拨作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彦萍;改革后的高考英语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5 刘丽华;专四考试对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刘阳;大学英语四级阅读测试对大学英语阅读教与学的反拨作用调查[D];渤海大学;2016年

7 张艳莹;形成性评价对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反拨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宋银娟;中考英语阅读技能测试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6年

9 胡燕;中考英语写作测试对初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反拨作用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10 黄婷;阅读表达题对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调查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5年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英语高考语法填空题对高中英语教学反拨作用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64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chuzhongjiaoyu/4364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