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拷贝句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发布时间:2017-10-10 12:27

  本文关键词:基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动词拷贝句的偏误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动词拷贝句 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习得 偏误理论 中介语理论


【摘要】:动词拷贝句,也叫做“动词照抄现象”、“复动句”或“重动句”等,基本句式结构为:s+v+o+v+c,经过长期的语言发展,已经成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常用句式,且是汉语口语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式。该句式短小精悍,通过动宾与动补的组合,既表达了动作的过程,又表达了动作的目的,避免使用两个简单分句来传递概念,体现语言的经济性原则。此外,该句式能表现出说话人加强语气的语用作用,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然而,笔者通过对留学生使用此句式的大量语料整理、分析和研究,发现留学生出现较多偏误。为了能够促进汉语工作者实现有效教学,达到对外汉语教学的交际性总目标,笔者选取留学生习得语言期间产生问题较多的句式“动词拷贝句”作为偏误研究对象,希望能够引起汉语工作者除了对词语、语篇的研究外,更加重视句型教学,以期对今后的句型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的偏误语料主要来自“HSK动态语料库”及笔者的客观问卷和主观对话聊天的形式,从收集到的偏误分析着手,先对“动词拷贝句”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偏误产生原因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总的来说,本文将分为如下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选题缘由、目的、方法、意义、本文偏误分析的理论支持、研究步骤及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主要针对“动词拷贝句”的研究现状加以剖析,通过对该句式的本体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研究,看出此句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常被忽略。此外,留学生还经常使用“把”字句替代此句式,因此,笔者对动词拷贝句和“把”字句进行语用功能比较。 第三部分是对留学生习得动词拷贝句的现状调查,从口语、书面语、教材、对外汉语语法书及问卷四个方面的调查分析,更加全面地剖析留学生习得此句式出现的偏误原因。 第四部分主要是基于留学生动词拷贝句的现状来调查、分析学生在使用该句式方面的几种偏误。综合运用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及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留学生在习得该句式时,所出现的几种偏误类型,它们分别是:回避、遗漏和误用三种类型。回避部分的偏误主要指的是留学生由于不熟悉该句式而采取用两个简单句代替动词拷贝句的形式,此种偏误约占40%;遗漏主要是由于留学生遗漏动词或者标记词,此种偏误约占30%;误用主要表现为学习者误用动词、误用宾语、误用动补结构间的标记词、混淆动词拷贝句与其他句式的用法、语序错乱等情况,此种偏误占30%;深究其原因发现,还是由于学生缺乏对动词拷贝句的句法、语义、语用方面的理解。 第五部分主要探讨动词拷贝句产生偏误的原因,并据此提出教学对策。诚然,偏误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学习者自身的语言学习能力低而造成的众多偏误,还包括动词拷贝句自身因素及教材、教师等方面的因素。此外,笔者通过调研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资料及结合自身的讲课经验,对动词拷贝句的教学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以期能够减少学习者语言偏误,并对今后句型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六部分为结论。这部分论述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句型教学提出一些建议,句子教学应该通过句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教学,切莫不可轻视任何一个方面,否则将不可避免出现较多留学生偏误,笔者希望本文能够促进“动词拷贝句”的研究,甚至对整个对外汉语句型教学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动词拷贝句 对外汉语教学 二语习得 偏误理论 中介语理论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9
  • 1.0 引言10
  • 1.1 选题缘由10
  • 1.2 研究目的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研究意义11-12
  • 1.5 本文所依据的理论框架12-15
  • 1.5.1 中介语理论12-13
  • 1.5.2 偏误分析理论13-14
  • 1.5.3 对比分析理论14
  • 1.5.4 语法的三个平面理论14-15
  • 1.6 研究步骤15-16
  • 1.7 本文使用的语料和符号说明16-17
  • 1.8 本文的特色和创新之处17-19
  • 第2章 动词拷贝句的研究现状19-25
  • 2.1 动词拷贝句的本体研究19-22
  • 2.2 动词拷贝句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现状22-23
  • 2.3 动词拷贝句与“把”字句的语用功能比较23-25
  • 第3章 留学生习得动词拷贝句现状调查25-39
  • 3.1 口语中使用动词拷贝句调查25
  • 3.2 书面语中使用动词拷贝句调查25-26
  • 3.3 教材中关于使用动词拷贝句设计情况调查26-28
  • 3.4 部分对外汉语语法书对动词拷贝句设计情况调查28-30
  • 3.5 关于使用动词拷贝句的问卷调查30-39
  • 3.5.1 调查对象和调查目的30
  • 3.5.2 调查方法和调查内容30-31
  • 3.5.3 调查结果31-39
  • 第4章 留学生习得动词拷贝句偏误类型的分析39-45
  • 4.1 回避39
  • 4.2 遗漏39-41
  • 4.2.1 遗漏补语前的谓语中心动词40
  • 4.2.2 遗漏标记词40-41
  • 4.3 误用41-45
  • 4.3.1 误用动词41-42
  • 4.3.2 误用宾语42
  • 4.3.3 误用动补结构间的标记词42
  • 4.3.4 误用其他句式代替动词拷贝句42-43
  • 4.3.5 误用动词拷贝句代替其他句式43
  • 4.3.6 句式语序错乱43-45
  • 第5章 留学生动词拷贝句产生偏误的原因分析及教学对策45-52
  • 5.1 基于动词拷贝句偏误类型的原因分析45-47
  • 5.1.1 动词拷贝句式的自身因素45-46
  • 5.1.2 教学因素46-47
  • 5.1.3 学习者自身因素47
  • 5.2 动词拷贝句的对外汉语教学策略初探47-52
  • 5.2.1 分难易程度教学和抽象成句型教学47-48
  • 5.2.2 拆分、合并式教学48-49
  • 5.2.3 会话教学49-50
  • 5.2.4 对比教学50-52
  • 第6章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56-62
  • 致谢62-6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讷,石毓智;汉语动词拷贝结构的演化过程[J];国外语言学;1997年03期

2 聂仁发;重动句的语篇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01期

3 戴耀晶;试说汉语重动句的语法价值[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4 刘雪芹;重动句的句法语义问题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5 黄月圆;;把/被结构与动词重复结构的互补分布现象[J];中国语文;1996年02期

6 项开喜;;汉语重动句式的功能研究[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7 王灿龙;;重动句补议[J];中国语文;1999年02期

8 范晓;复动“V得”句[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9 黄正德;;从“他的老师当得好”谈起[J];语言科学;2008年03期

10 秦礼君;;关于“动+宾+动_重+补”的结构形式[J];语言研究;1985年02期



本文编号:10064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064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f6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