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中亚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发布时间:2017-10-10 14:15

  本文关键词:中亚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中亚留学生 标点符号 偏误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亚留学生汉语书面语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统计分析,以标点符号在所调查的语料中使用次数的多少为序,概括了中亚留学生常用汉语标点符号的形体书写和使用偏误类型,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改进对外汉语标点符号教学提出了具体建议。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中亚留学生 标点符号 偏误分析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中亚地区汉语国际教育发展现状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XJJC740001)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各地对汉语学习的需求越来越大。2008年,奥运会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持续升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开始学习汉语,这大大促进了我国对外汉语教学的进步与发展。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日益发展,使教学内容不断得到调整和充实。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丽艳;俄汉标点符号之比较[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辛平;对11篇留学生汉语作文中偏误的统计分析及对汉语写作课教学的思考[J];汉语学习;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健;连接号在科技期刊中的使用[J];滨州师专学报;2000年04期

2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副词“就”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高霞;英语国家学生学汉语结构助词“的”的偏误分析[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徐子亮;外国学生的汉语中介语现象再认识[J];汉语学习;2001年01期

5 王若江;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统计方法运用状况调查[J];汉语学习;2003年03期

6 杜欣;;留学生写作教学中的控制性训练原则[J];汉语学习;2006年03期

7 朱五四;英文标题中标点符号的用法[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995年06期

8 李晓琪;以英语为母语者学习汉语关联词难点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曾毅平,杜宝莲;略论反问的否定功能[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蔡晓,牛太清;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偏误研究综观[J];零陵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韩玉华;;香港考生在PSC“说话”中常见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A];第四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3年

3 李宇明;;论语言运用与语言获得[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4 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篇章偏误分析——兼谈拓宽中介语的研究领域[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2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嘉宾;外国人学汉语的语用失误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2 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3 卞玉华;初级汉语综合课网络教学答疑系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年

4 张凤芝;留学生汉语时间表述方式偏误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5 崔晓飞;现代汉语副词“倒”考察[D];河南大学;2004年

6 霍静宇;日本学生初级汉语叙述体语篇衔接手段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7 廖怀宝;英汉语逗号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杜宝莲;反问的否定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唐永宝;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汉语复句偏误考察[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10 金英实;朝鲜族小学生“把”字句偏误分析[D];延边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福宝;对外汉语语段写作训练简论[J];汉语学习;1998年06期

2 吴平;从学习策略到对外汉语写作教学[J];汉语学习;1999年03期

3 胡建刚;留学生使用句号逗号偏误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10期

4 胡建刚,周健;留学生标点符号书写偏误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全生;何真;;中亚留学生汉语副词“才”和“就”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0期

2 本刊编辑部;;使用标点符号的注意事项[J];中华护理杂志;2011年09期

3 邓元芳;;自尊与中亚留学生汉语口语成绩的相关性研究——以新疆师范大学中级阶段中亚留学生为例[J];语文学刊;2011年11期

4 金中;;《苏轼诗选》和《苏轼词选》中的标点符号使用[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5 李睿;;中亚学生学习助词“了”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2期

6 杨晓静;;音、语、点三符全译转换说[J];学习与探索;2011年04期

7 覃德民;;翻译琐谈——兼论《资本论》汉文版的相关问题[J];民族翻译;2010年02期

8 李睿;李敬欢;;中亚学生学习“是”字句的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11年14期

9 魏永昌;;撰写科技文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电源技术应用;2010年02期

10 ;论文写作小知识[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少英;;领略标点符号的分量[A];中国编辑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苏民先生论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3 董程英;孙广增;;汉语标点符号的用法与文献著录中的标点符号[A];学报编辑论丛(第二集)[C];1991年

4 王龙妹;沈美芳;;漫谈标点符号[A];学报编辑论丛(第八集)[C];1999年

5 肖惠萍;;浅析博客标题语言的基本特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海;;论双语词典附录的设置[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陆丙甫;;增加汉字书写系统的语法信息[A];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2003年年度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尚英;;VV与V一V式动词重叠的特征调查研究[A];2004年辞书与数字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尹世超;;现代汉语标题语言句法研究的价值与方法[A];世纪之交的中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第二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10 徐赳赳;;现代汉语篇章中启后性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虎邋郑姗姗;中国古代有没有标点符号[N];光明日报;2007年

2 郭攀 夏凤梅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江汉大学人文学院;汉语标点符号小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刘一玲;引文末尾和引文之前怎样使用标点符号[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4 ;标点符号使用错误及其不良影响[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5 肖忠华;郎读、朗诵中停连的运用(上)[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6 武穴市实验中学 陈水明 徐顺昌;文章修改刍议[N];黄冈日报;2009年

7 苏培成;圆点句号的存或废[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8 沈晓昕;朗诵与朗读的区别与联系[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杜永道;汉语拼音中标点符号的用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10 叶秀荣;盲文的来历[N];中国档案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郭攀;二十世纪以来汉语标点符号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李琼;汉语复句书读前后语言片段的非分句识别[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3 乐明;汉语财经评论的修辞结构标注及篇章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

4 王桂荣;蒙古文字结构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5 夏迪娅·伊布拉音;维吾尔民族汉语教学历史与现状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6 陈慧;基于DCC动态流通语料库的中文组织名考察与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7 乌仁其木格;《蒙古源流》语言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语曼;中高级阶段留学生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丁菁;基于2011版新标准的标点符号用法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3 吴颖;标点符号在视觉传达中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璐;从无到无限[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游素华;标点符号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6 孙乐飞;外国留学生汉语标点符号使用情况的偏误分析和习得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晶晶;高级阶段泰国留学生使用汉语标点符号的偏误分析[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8 杨亮;功能视角下标点符号的语法及语义[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柳荣军;汉语话题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10 王琼;标点符号中英对比[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006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06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48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