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研究
【摘要】: 随着世界汉语学习热的不断升温,汉语学习者的年龄层逐渐向未成年人发展,未成年人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本研究选取青少年这一年龄阶段,以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尝试探讨教材的趣味性问题。 借笔者在美国阿肯色州康威中学进行实际教学之便,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为主,参与研究的为该中学选修汉语课程的所有学生,通过考察实际教学情况及实验教材《跟我学汉语》的使用情况和信息反馈进行研究,研究的时间跨度为一学期。 本研究的主体通过两次调查问卷展开,分别安排在学期初和学期末。学期初的调查问卷主旨在于考察美国青少年学生学习汉语的目的、他们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实验教材的初步印象。结果显示:大部分的美国青少年学生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非常浅,而这也验证了汉语学习目的的调查结果:大部分人选修汉语是因为对中国文化感兴趣。学生对《跟我学汉语》的评价比较高,其对教材的关注点主要在: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可接受性,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以及配套CD的辅助性。由此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文化方面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是提高教材趣味性的重要方面;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设计让学生充满期待;彩图、多媒体技术等具有重要的教学辅助作用。 学期末的调查问卷显示,学生对汉语学习的兴趣度仍然很高,但其感兴趣的原因并不在教材本身,而是文化、语言本身以及课堂活动。首先,关于语言和文化。汉语的发音和汉字的独特性以及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性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重要因素。教学实践证明,每周一次的文化课活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有效。因此我们建议教材中应该增加介绍中国文化方面的内容,满足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其次是关于课堂活动。本研究对实验教材中设计的课堂活动以及实际教学中使用的课堂活动类型分别进行了趣味性及有效性的调查。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按照趣味性和有效性这两个维度四大类,对各种课堂活动进行了利弊分析。此外,根据实际教学经验及调查问卷结果,“体验式”的文化活动十分受学生欢迎,对促进汉语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本研究对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出了五点建议:首先,教材的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突出其新颖性,满足青少年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其次,教材中应设计多样的课堂活动,这些活动应符合课堂教学的特点,满足非目的语的教学环境,增强活动的可操作性;第三,教材的难度应严格控制,不能因内容过难而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鼓励式的语言应该不时出现在教材中,让青少年学生体验“成就感”;第四,教材的形式应该多样化,建议配套活动手册及多媒体教材等。第五,教材的课后练习形式设计也需要开拓思路,体现趣味性。 本研究的创新和特色主要有以下两点: 1、结合实际教学观察及问卷调查访问,进行了为期五个月的纵向研究,为青少年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提供了一些参考意见。 2、以“趣味性”为切入点,探讨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及课堂活动设计。
【关键词】:青少年 对外汉语教材 趣味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H195
【目录】:
- 论文摘要6-8
- ABSTRACT8-13
- 1.绪论13-17
-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目的和意义13-14
- 1.2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4-15
- 1.3 本文框架15-17
- 2.已有研究成果综述及相关理论基础17-27
- 2.1 已有研究成果综述17-21
- 2.2 本研究主要概念解释及相关理论基础21-25
- 2.2.1 "青少年"的年龄界定21-22
- 2.2.2 青少年的心理特点22-24
- 2.2.3 "教材的趣味性"概念解释24-25
- 2.3 小结25-27
- 3.研究对象及方法27-35
- 3.1 研究对象分析27-33
- 3.1.1 学生背景27-28
- 3.1.2 实验教材介绍及其趣味性表现形式分析28-33
- 3.2 研究方法及步骤33-35
- 4.调查结果35-43
- 4.1 学生对汉语及中国文化的已有知识经验调查35
- 4.2 有关汉语学习目的的调查35-36
- 4.3 学生对教材的初步印象调查36-38
- 4.4 学期末学生的汉语学习兴趣度及原因调查38-39
- 4.5 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及有效性调查39-40
- 4.6 有关美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的调查40-41
- 4.7 有关汉字学习的调查41-43
- 5. 结果分析43-58
- 5.1 学期始末学生兴趣度比较及原因分析43-47
- 5.1.1 学期初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度43
- 5.1.2 学习汉语的目的及其对教材的要求43-45
- 5.1.3 学生对教材的初步评价分析45-46
- 5.1.4 学期末学生兴趣度调查及比较分析46-47
- 5.2 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趣味性的影响47-49
- 5.2.1 内容的新颖性与教材的趣味性47-48
- 5.2.2 "体验式"课堂活动与教材的趣味性48-49
- 5.3 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及有效性比较49-55
- 5.3.1 十一类课堂活动的趣味性及有效性比较49-50
- 5.3.2 趣味性和有效性均高的课堂活动50-51
- 5.3.3 趣味性高而有效性低的课堂活动51-52
- 5.3.4 趣味性低而有效性高的课堂活动52-53
- 5.3.5 美国青少年学生心理特点对趣味性课堂活动设计的影响53-55
- 5.4 有关趣味性汉字教学及课堂活动设计55-58
- 6.研究总结及建议58-62
- 6.1 本论文研究总结58-59
- 6.2 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建议59-61
- 6.3 本文研究继续研究方向61-62
- 附录62-71
- 附录1:汉语学习目的调查问卷(中英文)62-63
- 附录2:学期末调查问卷(英文)63-67
- 附录3:学期末调查问卷(中文)67-71
- 参考文献71-73
- 后记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永婕;;英语课堂活动中交际教学法的应用[J];才智;2011年24期
2 王晓丽;;课堂活动与口语交际能力训练(英文)[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年05期
3 邹琴;;浅议让中职英语教学充满爱[J];快乐阅读;2011年02期
4 李鸿亮;杨晓玉;;试论对外汉语教材对中华文化的呈现方式[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年02期
5 张阳阳;;军校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课堂管理[J];科技信息;2011年20期
6 马秀欢;;浅析多媒体课件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7 贺洁;;提升对外汉语教学实践水平的思考[J];河南教育(中旬);2011年08期
8 崔蕾;;浅析交际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孙云;;精心设计 确保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性[J];英语新世纪;2011年01期
10 赵霞;;减负增效 打造高效课堂[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琳;;让每个学生平等参与课堂活动[A];中国职教学会德育教育工作委员会德育教学研究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韩冰;贺洁星;;中文出版迈出国门,路有多远?——对对外汉语出版调查的思考[A];出版业调查报告——第四届“未来编辑杯”获奖文集[C];2004年
3 赵越;;对外汉语教材520高频用字部件浅析[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张雅婷;;我与“四大天王”的故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5 李焱;孟繁杰;;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材汉字输入量及字目选择[A];首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符忠梅;;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8 王俊龙;;课堂活动,想说爱你不容易[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9 张雅婷;;我与“四大天王”的故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10 肖前平;;探究和谐课堂的有效途径[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一)[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商报记者 王东;对外汉语教材 重大出版项目年内“频发”[N];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
2 刘伟 牛建香;生物课堂活动的重要性[N];莱芜日报;2009年
3 记者 海霞 曹永兴;首套中医类 对外汉语教材出版[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4 江苏省建湖县近湖中学 张志江;道德在课堂活动中悄悄觉醒[N];学知报;2011年
5 河南省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仇加元;浅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活动的有效性[N];学知报;2011年
6 湖北省荆州市教学研究室 余映潮;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N];光明日报;2005年
7 见习记者 王莹;对外汉语教材“墙外香”[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记者 孙海悦 章红雨;人教社研讨对外汉语教材“走出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9 田睿;人教社第二届对外汉语教材研讨会召开[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李纬娜;对外汉语教材应尽快适应时代需求[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慧;课堂互动与情感联系的建立在大学外语教育中的作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2 吴志山;定制式数字化汉语教材辅助分析与重组方法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3 黄兴丰;数学课堂活动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边成妍;韩中两国本科基础汉语教材语法项目编写比较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5 王华;外语教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估:系统化评估流程的建立和有效性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6 尚晓青;DGS技术与初中几何教学整合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7 孔艳;英语国家留学生汉语语篇衔接手段使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姚宝骏;一般教育环境下生物学概念形成过程特征及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9 朱娅蓉;教师启动的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10 崔雅萍;多元学习理论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青少年对外汉语教材趣味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倩;中级阶段对外汉语综合教材语段表达练习题设置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3 钱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转折复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07年
4 袁冉;对外汉语教材与汉语母语语文教材词汇层级性对比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谢晓晨;学习策略及其在阅读课堂中的训练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6 陈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动量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7 赵子健;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周扬;初级汉语综合教材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晓阳;听说结合培养口语交际能力[D];暨南大学;2006年
10 乔丽坤;对外汉语中级口语教材练习的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72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07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