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社团学习法浅析

发布时间:2017-10-19 20:01

  本文关键词:社团学习法浅析


  更多相关文章: 社团学习法 原因 理论基础 教学 评价及应用


【摘要】:社团学习法作为典型的人本派教学法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其产生原因、理论基础、教学理念、评价及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方面予以阐释。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关键词】社团学习法 原因 理论基础 教学 评价及应用
【分类号】:G424
【正文快照】: 一、产生的原因、代表人物和教材20世纪60年代以后第二语言教学法的探索空前活跃,这一时期人们更多的考虑人文方面的因素,特别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为学服务,在教学中重视感情因素的作用。社团学习法就是在这一时期(20世纪60年代初)产生于美国的,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柯伦(Ch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存娥;;对社团学习法的解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1期

2 王晓丽;刘伟荣;管彦波;;利用社团语言学习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管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热娜·买买提;;社团学习法的优势与不足探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4 何国伟;几种外语教学方法简介[J];外语研究;1995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晨辰;;西班牙留学生汉语“和”字习得的偏误分析[J];才智;2014年05期

2 单麟钧;;“‘上’或‘下’+个”结构的重叠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9期

3 朱红;梁英;;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动补式合成词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4 盘晓愚;朱明恒;;初学汉语的东南亚留学生汉字书写偏误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刘欢;;论社团学习法的优缺点[J];华章;2013年18期

6 陶育华;;英语课堂实施互动教学的必要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3年77期

7 于瑞瑞;;英语课堂中的纠错反馈与中介语发展[J];海外英语;2014年02期

8 安泽;;探究汉语水平考试(HSK)对听力能力的要求及其应对策略[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9 鲁丹;;母语对二语习得的积极影响[J];考试周刊;2014年07期

10 陈余;;高中英语选修课《看电影、听歌学英语》的开发[J];考试周刊;2014年1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岩;现代汉语运动事件表达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2 冯氏雪;汉越是非问句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明莎;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学生汉字学习现状及教学策略[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3年

2 朱梦;对外汉语中民俗文化教学情况调查分析[D];黑龙江大学;2012年

3 于玲玲;泰国彭世洛府私立国际学校汉语教学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4 郎咸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情态副词习得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卢笛;二连国际语言学校对外汉语教材调查分析与建议[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思澄;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口语短语动词的使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珂;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易混介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8 许艳;泰国碧差汶职业技术学院汉语教学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9 郭聪;对外汉语初级阶段课外作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10 姚贤淼;基于学徒观察理论的对外汉语新手教师与国内语文教师课堂管理行为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梅松;社团语言学习法与成人英语教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戴晶晶;;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到社团学习法中的双主体思想[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学生的学习过程的基本要素[J];中学生物学;2005年12期

2 徐国建;略论学习过程中激情机制的创设[J];铜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S1期

3 眼镜阿姨;;玩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J];中国校园文学;2006年22期

4 王微微;坦然面对期待的目光[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04年09期

5 马晓梅;化学新旧学习过程类比[J];安徽教育;2005年04期

6 杨新淑;梳理·回忆·互测——浅谈学习过程中的复习[J];语文教学与研究;1996年06期

7 梁世民;学生学习过程的发现性质初探[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8 张连和,张丽娴;学习过程的动态分析[J];教育科学;1990年04期

9 陈贵宏;把学习过程还给学生[J];小学教学研究;2004年02期

10 奚秀云;;以美术学习过程为载体加强形成性评价[J];教育科研论坛;2005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凯敏;韩关德;;中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分析与疏导[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2 秦启康;奚仲廉;;“开潜教育”的心理学研究[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3 陈绍清;;复习课中深入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结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4 杨丽霞;;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5 李权康;陈义明;;“活性评价”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应用[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三)[C];2009年

6 黄水琴;吴晓敏;;小学语文课堂三个“不等式”[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7 哈尔滨市继红小学课题组;;构建“综合实践学习教学模式” 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课题研究报告[A];走进新教育: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成果集[C];2006年

8 陈绍清;;复习课中深入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习结果[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9 杨丽霞;;重视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四川卷)[C];2010年

10 陶文娟;赵雪玉;;“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文科专辑)[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山东省临沭县白旄中学 张秀伟;如何培养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N];学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靳晓燕;哦,学习是能倒着来的[N];光明日报;2011年

3 郭佳 编译;21世纪的学习什么样[N];中国教师报;2011年

4 李林 余承武;努力把基层学习抓实抓深[N];战士报;2011年

5 通讯员 黄慧文;吉隆全体党员开展“比学促学”活动[N];日喀则报;2008年

6 冀灵渊 朔城区四中;为学生创设快乐的学习情境[N];朔州日报;2010年

7 剑河民族中学 刘明;刍议性格与学习的关系[N];贵州民族报;2011年

8 民乐县逸夫小学 宋晓华;用爱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N];张掖日报;2005年

9 河北省邯郸县第6中学 王建彬;学习着,并快乐着[N];学知报;2011年

10 屈凌燕 应曲川;学习过程可全部记录在“市民学习证书”上[N];中国社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琰;大学生认识信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娟;促进教师观察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水平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坤;在线核学习建模算法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覃姜维;迁移学习方法研究及其在跨领域数据分类中的应用[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陈德品;基于迁移学习的跨领域排序学习算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6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7 杜伟宇;复杂陈述性知识学习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王广斌;基于流形学习的旋转机械故障诊断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程凡;基于排序学习的信息检索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10 吕佳;基于局部学习的半监督分类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彩姣;论学习的实践属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奚莹;欧洲先前学习认证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3 卢江;基于智能手机的大学生移动学习调查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4年

4 徐振恒;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5 关红蕾;美国高校服务学习的理念及实践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6 郝艳丽;高中数学学习优秀生的数学学习知识结构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7 刘力玮;“泛在学习”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章静;农村初中生学习拖延特点及干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9 杨帆;基于知识点的移动学习课程资源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10 王娟;高中语文学习动力探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4年



本文编号:1063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63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a2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