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系统的构成探析英汉国俗语义差异根源
本文关键词:从文化系统的构成探析英汉国俗语义差异根源
【摘要】:文化体系构成的四大系统:物质系统、社会系统、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是英汉国俗语义差异产生的复合文化根源。从文化系统构成的视角对国俗语义差异的根源进行宏观探析,有助于避免跨文化语言交际中的信息差,提高语言使用的有效性,为英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翻译及跨文化交际作出贡献。
【作者单位】: 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文化系统的构成 国俗语义 差异 根源
【分类号】:H030
【正文快照】: 国俗语义学,英文译为National Cultural Se-mantics,是在1971年前苏联语言学家维列夏金和科斯托马罗夫合著的《语言与文化》所作的权威论述“语言国情学”概念基础上,由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德春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并发起研究的。它是文化语言学研究的核心部分,成为近年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德春;;国俗语义学和《汉语国俗词典》[J];辞书研究;1991年06期
2 毛梅兰;高嘉正;;略论国俗词语的汉英翻译[J];上海翻译;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文生;语境与文化意象的理解和传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2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刘惠琴;;英汉常见动物习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孙为群;汉英亲属称谓词的翻译方法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曹瑞斓;英译汉程序浅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张靖;翻译中民族色彩词汇的处理方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7 杨东芳;汉英双关语的语义文化对比及翻译策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8 徐澄;;英语词汇文化重合现象探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9 戴力芬;;国俗词语汉英翻译管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祝钰;;翻译策略中的“归化”与“异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维贤;;对比与双语词典[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邱文生;;文化词语翻译的意象构建[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李锡纯;;从“龙”的翻译看国俗词语的英译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4 冷海连;;翻译教学—大学英语遗忘的角落[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魏娉婷;席晓青;;论汉语歇后语的英译策略[A];2005年十二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湖北专集)[C];2005年
6 郝彦;;浅析消极言语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越民;中美报纸新闻中女性形象塑造的跨文化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3 王萍;英汉短语结构受限搭配的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薛朝凤;法制新闻话语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陈丽霞;戏剧话语语用修辞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卜玉坤;认知视阈下科技英语喻义汉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李铁锤;网络热词传播现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阿不力米提·优努斯;维吾尔象征词及其文化含义[D];新疆大学;2003年
9 谢朝群;礼貌的实践转向[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10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瑞芹;英汉多义词“手”的认知研究及其对英语词汇教学启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婷婷;从关联翻译理论角度分析林译《浮生六记》的翻译策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姚雅宁;汉语“玉”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单军锋;图式理论视角下的连贯研究及对读前教学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成语翻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旷章红;认知映射视角下的颜色隐喻翻译[D];湘潭大学;2010年
9 梅菁;跨文化视角下汉法动物词汇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09年
10 李立胜;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南宁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梅;论英汉语言的国俗语义差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0年02期
2 兰品之;试论“狗”的英汉国俗语义差异[J];云梦学刊;2001年02期
3 申开敏;英汉国俗语义差异探讨[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2期
4 路红梅;;从色彩看英汉国俗语义的差异[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5 冯奇,冯军;国俗语义——辞书编纂中不容忽视的因素[J];辞书研究;2002年03期
6 罗荷香,张治国;从地理环境比较中英词汇的国俗语义差异[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11期
7 姚阳,赵丹;英汉语国俗语义空缺对比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李光泽;汉英国俗语义差异初探[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9 易萍萍;“二”义漫谈[J];汉字文化;2004年01期
10 白振有;“柳”的国俗语义[J];广西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冰;;避免英汉文化陷阱:截然相反的国俗语义[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李锡纯;;从“龙”的翻译看国俗词语的英译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3 于倩;;英汉委婉语的国俗语义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莉;国俗语义的认知阐释[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2 奥其尔(Gongor Eldev-Ochir);蒙汉语颜色词之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静;汉英特有花木词之国俗语义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赵丹;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高美丽;“风、花、雪、月”的国俗语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4 陈礼权;汉字国俗语义认知考察[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5 任海;国俗语义视角下汉英动物习语的翻译[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3年
6 刘世理;国俗语义学视阙中汉英文化特性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张小琴;从关联理论角度研究动物词国俗语义的翻译[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圣官;中韩常见植物国俗语义比较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9 徐可红;英汉颜色词国俗语义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子锦;目的论视域下的国俗语义词翻译[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994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09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