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上声”变调之浅析
本文关键词:汉语“上声”变调之浅析
【摘要】: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课程中,外国留学生对"不"、"一"的变调比较容易掌握,而对于上声的变调难以准确把握。尤其是对于多个上声连续的情况往往不知该如何变调,常常出现洋腔洋调的变调现象。本文通过对上声变调系统地研究,以简便直观的方式归纳总结了上声变调的规律,给出了N个上声连续变调的方法。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关键词】: 上声 非上声 调值 变调 连续变调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汉语普通话中语音变调最显著的有三种。一个是“不”字的变调,一个是“一”字的变调,还有就是第三声“上声”的变调。前两种变调都有固定的变调规则,唯有第三声“上声”的变调较为复杂。当然还有本调变轻声、儿化等的变调。在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的课程中,留学生对“不”、“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无未,岳辉;对外汉语教学课本中的“变调”符号问题[J];汉语学习;2003年06期
2 闫小斌;;汉语北方话上声连读变调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颖颖;;关于学习和掌握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5期
2 刘倩;关于开明出版社《现代汉语》语音部分的质疑[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安华林;;再谈《汉语拼音方案》的优化[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年玉萍;王发科;;宝鸡方言轻声的语音图谱探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夏中易;普通话舌尖辅音及其发音部位辨[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6 鲁健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大理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7 白朝霞;现代汉语语气词“啊”的规范问题[J];德州师专学报;1996年03期
8 白朝霞;小学语文课本中注音的规范问题[J];德州师专学报;1998年03期
9 何广见;语音缺陷的确认和评判[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10 徐然;周卫京;;一项中国英语学习者名词重音发音的研究[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9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乌吉斯古冷;蒙古语标准音朗读语句语调的起伏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2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4 周维;汉语语音同步的真实感三维人脸动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曹晓燕;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红霞;英汉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2 王小美;西安、长沙、温州方言元音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陈聪颖;广州、梅县、南昌方言元音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延琳;绩溪、太原、福州方言元音实验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冉;普通话水平测试朗读作品节律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6 郭蕾;基于鼻流计的汉语普通话鼻音的声学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7 黎潇妮;试论湖南风格二胡曲的艺术特色[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8 龚蕾蕾;《从三首乐曲看二胡演奏艺术中的地域及民族风格特点》[D];天津音乐学院;2011年
9 章文静;江淮方言、汉语普通话和英语标准发音语音体系的对比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10 闫丽莉;中国英语学习者习得英语辅音群的优选论分析[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李小凡;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层级和类型[J];方言;2004年01期
3 毛洪波;试论现代汉语连读变调的解释性研究[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雷恩海,方环海;论《古今中外音韵通例》的声调系统[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2 曾德万;;试论武平东留乡所属上四乡(六个自然村)客家话声调[J];龙岩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徐瑾,单立勋;黑龙江省普通话测试中声调缺陷的定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平山久雄;;汉语声调起源窥探[J];语言研究;1991年01期
5 唐盛发;关于上声在本调为上声的轻声之前的变调问题[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6 乐虹;;零陵话与普通话声调系统差异浅探[J];科技资讯;2007年07期
7 胡伟;;常德方言轻音音节的声学特征[J];长沙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8 李静;;河南方言声调辨析——以河南省平顶山方言为例[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李永新;;方言接触中的调值问题——以湘南双方言为例[J];武陵学刊;2010年04期
10 马毛朋;陕西西安方言单字音声调声学实验研究[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默;王建勤;;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的计算机模拟研究[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二)[C];2011年
3 陈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声调认知发展模拟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4 李蕾;孟子厚;;长治普通话双音节词语的声调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5 李志江;;ABB式形容词中BB注音的声调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6 梁磊;;声调与重音——汉语轻声的再认识[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7 英君;;从上声偏误引发的对PSC语音标准的思考[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王安红;吕士楠;陈明;张连毅;;汉语语流中的声调音域低音点[A];中国声学学会2002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吕东莲;;河北狼山话的声调及连读变调[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3年
10 林双萍;;谈汝城话[A];海峡两岸辞书学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振忠;普通话学习中的 高原期成因及对策[N];语言文字周报;2009年
2 广西田东民师 黄华新;普通话培训中运用有控制的逆腹式呼吸方式训练声调是最有效的方法[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3 朗锦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多音节词语朗读项应该注意的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4 袁钟瑞;普通话的审美价值[N];中国教育报;2001年
5 谢仁友;“身分”还是“身份”[N];光明日报;2000年
6 熊子瑜;韵律研究的前沿和特点[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沈锡伦;汉语音节的特点[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8 孙桂平;容易忽视的朗读问题[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何广见;准确、流畅、传情[N];语言文字周报;2008年
10 荷兰丹华文化教育中心教师 李戈平;关于汉语拼音的教学体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云峰;声调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燕来;兰银官话语音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王新华;唐五代敦煌语音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姜美玉;汉语口误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5 李红;《切韵指掌图》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1997年
7 汪银峰;明末以来内丘、尧山语音的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8 龙海燕;洞口赣方言语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林海鹰;斯塔罗斯金与郑张尚芳上古音系统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10 顾钦;语言接触对上海市区方言语音演变的影响[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义;方音与连续变调[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祁文秀;云南藏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3 张虹;日本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及偏误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洁;太原方音百年来的演变[D];山西大学;2005年
5 张帅;《元刊杂剧三十种》与《中原音韵》用韵之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何江;汉族学生与维族学生对普通话声调的范畴感知[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7 周骞;听力障碍儿童汉语语调产出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8 于华;扬州方言的声调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9 邵晶;山西高平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10 王彩豫;英汉语调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112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12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