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偏误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偏误研究
【摘要】:结构助词是现代汉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分合问题,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问题,不仅涉及语法研究和语用实践,同时还与现代汉语书面语的规范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明确“的”、“地”、“得”的分用既体现了语法发展的趋势,也是规范化现代汉语的要求。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得”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又是汉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因此,本文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本体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相结合,并利用问卷调查、HSK语料库研究和教学情况考察等方法,从教材编写、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运用、课堂练习设计、课后测试等多个方面,对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教学提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对外汉语 结构助词 偏误分析 教学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12
- 第一章 结构助词de的功能及分合问题12-21
- 第一节 结构助词“的”的功能12-16
- 一、定语的标志——结构助词“的”12-15
- 二、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字短语15-16
- 第二节 结构助词“地”的功能16-17
- 第三节 结构助词“得”的功能17-18
- 第四节 结构助词de的分合问题18-21
- 第二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结构助词de的调查21-40
- 第一节 结构助词de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地位21-23
- 第二节 对外汉语教材中结构助词de的调查23-34
- 一、《汉语教程》中结构助词de的调查23-29
- 二、《发展汉语》(第二版)中结构助词de的调查29-34
- 第三节 留学生学习结构助词de的情况调查34-40
- 一、调查情况概述35-36
- 二、调查结果分析36-40
- 第三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偏误分析40-55
- 第一节 结构助词de的偏误类型分析40-50
- 一、结构助词“的”的偏误类型40-45
- 二、结构助词“地”的偏误类型45-47
- 三、结构助词“得”的偏误类型47-50
- 第二节 结构助词de的偏误产生的原因分析50-55
- 一、母语和媒介语的负迁移51
- 二、目的语知识的负迁移51-52
- 三、文化因素的负迁移52-53
- 四、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3
- 五、学习环境的影响53-55
-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结构助词de的教学策略55-67
- 第一节 教材编写和选择的策略55-58
- 一、教材讲解部分55-57
- 二、教材练习部分57-58
- 第二节 教师教学的策略58-63
- 一、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策略58-59
- 二、提高教学效果的策略59-63
- 第三节 学生学习的策略63-67
- 一、注重积累,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相结合63-64
- 二、注重语感和语言能力的双项培养64-65
- 三、重视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区分65
- 四、培养汉语思维,减少母语或媒介语负迁移的影响65-67
- 结语67-68
- 参考文献68-70
- 附录一70-71
- 附录二71-73
- 附录三73-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日新;绩溪方言的结构助词[J];语言研究;2001年02期
2 韩梅;由动词“是”+结构助词“的”构成的判断句[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3 曲凤荣;结构助词“的”出现的条件[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2年10期
4 储泽祥;“底”由方位词向结构助词的转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01期
5 徐阳春;结构助词“得”与“的”的分合[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6 史秀菊;临猗方言的结构助词“奈”与“哩”[J];语文研究;2003年01期
7 刘效云;结构助词"的"和"地"通用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8 刘云;篇名中的结构助词“的”[J];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01期
9 唐爱华,张雪涛;宿松方言的结构助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徐阳春;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分合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国鹏;宋正国;;小学儿童掌握汉语结构助词的特点[A];全国第六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87年
2 吕晓玲;;闽南方言南安话的类结构助词“得”、“说”、“伊”、“通”[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雷梦婕;;“VP的/为好”结构前副词分布初探[A];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徐家永;由两道高考题谈“是”字的表强调用法[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2 黄川模;“蓦地”的“地”读音商榷[N];语言文字周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慧敏;中小学生结构助词混用的情况考察[D];南昌大学;2014年
2 张_g_g;元代结构助词“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3 邓甜甜;汉泰结构助词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2年
4 刘一豪;结构助词“者”的历史演变[D];北京大学;2012年
5 杨茹;结构助词“的”、“地”、“得”在“红色经典”歌曲中的发音问题[D];山东大学;2013年
6 王硕;河北境内非北京官话区结构助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年
7 贾艳青;杭州方言的结构助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8 覃明明;现代汉语结构助词分合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9 雷娟;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结构助词“的、地、得”偏误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10 刘颖;宣城方言结构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1131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13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