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唐诗赏析教学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唐诗赏析教学
【摘要】:对外汉语教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学科,虽然教学方向是什么权威性的理论表述迄今未见,但,汉语为本不会变。唐诗教学,仍是语言基础上的欣赏,或者是在欣赏基础上的提高语言能力。中华民族是以诗词著称的民族,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开始,不仅历史悠久,作者众多,而且作品丰富,题材广泛,技巧高超,至唐到达巅峰。唐诗无疑是中华民族数千年语言文化的精粹,代表着汉语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是汉语言运用的典范,无论从形式或内容来看,它与前代诗歌相比都有很大不同,后世诗人再写近体诗,在形式和创作手法上很难超出唐诗所创造的境界,唐诗扩展了诗歌的题材,使诗歌的内容更丰富,开辟了近体诗歌的新纪元。目前,将唐诗作为主要素材,付诸于对外汉语教学的专门课程和教材所见不多。但对外汉语教学不仅要有入门的课程,还需要有高层次的引领。外国学习者在夯实汉语基础后,学习唐诗,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外国学习者的中国式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黑格尔曾在《美学》一书中说:“诗与其他艺术作品一样,是心灵活动与感性活动的统一。”该论文从唐诗的特点入手,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逐步培养外国学生的汉语思维能力,为唐诗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逐步扩大高层次汉语言教学效果,使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本门课程后能够将所学唐诗应用于实际场合,在现实交流中起到画龙点睛之妙用,成为真正的“中国通”。
【关键词】:对外汉语 唐诗教学 语言 唐诗特点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引言8-12
- 1.1 选题依据8
- 1.2 研究现状和目的8-10
- 1.3 基础理论与创新点10-12
- 第二章 唐诗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12-16
- 2.1 语言层面12-13
- 2.2 思维层面13-16
- 第三章 唐诗的基本特点16-26
- 3.1 唐诗语言的本体特征16-22
- 3.1.1.语化入诗16-18
- 3.1.2 简练精粹18-19
- 3.1.3 音韵和谐,节奏鲜明19-22
- 3.2 唐诗主要的表现手段22-26
- 3.2.1 形象思维的高度展示22-23
- 3.2.2 隐喻的大量使用23-26
- 第四章 对外汉语唐诗赏析教学应采用的教学方法26-34
- 4.1 循序渐进26-27
- 4.2 品赏意象27-31
- 4.2.1 月亮象征永恒28-29
- 4.2.2 月的离别意象29
- 4.2.3 用“月”来抒发思乡之情29-30
- 4.2.4 月的爱情意象30-31
- 4.3 强调诵读31-34
- 结语34-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籍成山;一部当代唐诗研究者的必读书——《中国新时期唐诗研究述评》评介[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2 李亮伟;《宋代唐诗学》评介[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年04期
3 胡建次;北宋唐诗研究的展开[J];重庆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4 张起;唐诗研究新成果 著作体例新走向——评张天健先生《唐诗答疑录》[J];杜甫研究学刊;2004年04期
5 王志清;;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的态势及走向[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王志清;;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改革开放30年唐诗研究综述[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7 岳德虎;;唐诗研究的战略分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3年08期
8 杨恩成;全国唐诗讨论会在西安举行[J];人文杂志;1982年03期
9 刘倩;首届全国唐诗讨论会问题综述[J];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10 ;唐诗体派论[J];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美玲;;江西地域文化研究中的新开拓——读《咏赣唐诗征考》[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2 董琳;;唐诗翻译与中西文化差异的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江秀如;;对江西唐诗的全面收集与研究——评《江西唐诗征存》[A];艺海探真——论文论著选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静;一部真正意义的唐诗学术发展史[N];河北日报;2004年
2 王静 编辑;唐诗在阅读与批评之中[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3 韩宁;唐诗研究之有益范式[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杨合林;唐诗学史之“通观”[N];中华读书报;2004年
5 陈尚君;陶敏:一生心力献给唐诗研究[N];中华读书报;2013年
6 云海;唐诗在世界[N];中国民族报;2004年
7 孙微(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文学院);新时期的新著[N];人民政协报;2001年
8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 吴振华;破解唐诗密码[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黄桂元;“唐诗是用酒熏出来的”[N];中华读书报;2010年
10 朱易安;胸中成见尽消除 一气如云自卷舒[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思;唐诗盛衰主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孙春青;明代唐诗学[D];南开大学;2005年
3 曾艳红;唐诗丝绸物事及其意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4 黎氏玄儕;唐诗翻译与越南诗歌体裁之形成及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红;元代唐诗学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钟祥;论南唐诗[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王红丽;宋人唐诗观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琛;论王士祯的唐诗观[D];华侨大学;2015年
2 黎家延;《诗人玉屑》的唐诗观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岳磊;对外汉语教学唐诗赏析教学[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4 刘文先;唐诗分期刍议[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志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唐诗批评渊源考述[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树晓;《四库全书总目》唐诗批评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7 郭沫含;明代唐诗文献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8 张梦;宋代唐诗文献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王世官;唐诗中的鱼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丁文璨;唐诗中的声乐美[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29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29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