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中级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中级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对外汉语 中级阅读 阅读教材选择 练习 阅读课教学方法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对外汉语教学中过多地注重汉语语法讲习,而不是注重技能的训练。对外汉语课程安排上,精读课作为汉语教学的主干课程,一直占据首要地位,阅读课等单项技能培训课程则在总体课程安排中占较小比重。随着汉语热的不断演变,外国人学习汉语的目的不再仅仅是为了方便交流,他们更希望能拥有熟练运用汉语的能力。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言能力的全面培训与发展也成为日常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对外汉语阅读课也有了新的教学意义和时代意义。在这一形势下,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日益丰富,越来越多的学者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对外汉语教学中,虽然研究成果显著,但因为对外汉语教学的地区对象特殊性,目前的研究成果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基于这一点,在研究过程中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通过对教学环节各个部分的分析,来探讨对外汉语中级阶段阅读课教学的研究重点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材、练习、教学对象、教学方法是实际教学活动的主要要素,在研究过程中确立以对外汉语中级阶段阅读课的教学为研究重点,依次对教材、教材练习、课堂练习、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语言学理论、教育学理论对存在问题进行评价,探究在对外汉语中级阶段教学中,阅读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与重要性。同时,在统计、研究、总结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方法的研究来探寻对外汉语阅读课的教学意义,尤其是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级阶段,寻找能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能掌握区分不同文体文章阅读重点的能力。
【关键词】:对外汉语 中级阅读 阅读教材选择 练习 阅读课教学方法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7
- 绪论7-9
- 第一章 阅读课的研究内容与研究内涵9-11
- 1.1 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9
- 1.2 阅读课的研究内涵9-11
- 第二章 几个标准的说明11-14
- 2.1 教材选取标准11
- 2.2 教学对象说明11-12
- 2.3 阅读课教学方法分类标准12-13
- 2.4 阅读课练习的分类标准13-14
- 第三章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分析14-19
- 3.1 阅读课教材统计分析14-15
- 3.1.1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总数统计14
- 3.1.2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内容统计14-15
- 3.2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编写分析15-17
- 3.3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应用分析17-19
- 第四章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练习分析19-23
- 4.1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材中课后练习题型分析19-20
- 4.2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中练习环节的分析与处理20-23
- 第五章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研究23-27
- 5.1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模式研究23-24
- 5.2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研究24-27
- 5.2.1 常规型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方法分析24-25
- 5.2.2 如何灵活运用几种教学方法25-27
- 第六章 对外汉语阅读课教学中的课堂案例分析27-29
- 结语29-30
- 参考文献30-3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31-32
- 致谢32
【共引文献】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焦蓓蓓;;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有效方法——浅议有轨尝试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3 赵珍玉;;试论通过科技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洪桂治;;浅谈汉字教材与对外汉字教学[A];第二届全国教育教材语言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郭莉莎;;对外汉语初级口语课的教学原则和方法[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彭军;;增加学生汉语词汇量的对策研究[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姝;论教师的文化觉醒及其教学实现[D];西南大学;2011年
3 丁米;泰国大学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罗芳;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敏;现代汉语非受事动宾式双音复合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艳华;载瓦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朴锦海;汉韩频率副词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311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131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