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AP中文项目对我国中高等外语教学衔接的启示
本文关键词: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辽宁师范大学》 2013年
美国AP中文项目对我国中高等外语教学衔接的启示
王磊
【摘要】:新世纪对人才培养的模式随着全球化步伐在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的逐步加快产生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我国中学与大学教育体系,尤其是外语教学方面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育理念等各方面都存在脱节现象。这种现象一方面浪费、错用了很多本应该发挥更大作用的教学、教师资源;另一方面,也人为割断了本应作为一个整合系统来考虑的中学、大学教育衔接问题。尽管我国的外语教学起步较早,但是发展过程中存在大、中、小学各站一块,每个阶段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要求建立各自的阶段性英语教学体系,以及教材不衔接,教学大纲不统一等问题。‘因此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加强我国中学与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衔接性已成为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AP课程项目(Advanced Placement Program)是美国为使高中阶段的学生能够开始学习相当于大学低年级的课程,以实现连贯性人才培养和高中到大学阶段平稳过渡的一项教育举措。与此同时,AP项目考核成绩也是美国高中生申请名牌高校的重要指标之一。AP汉语教学既借鉴了其他AP课程实施的经验,又根据汉语语言文化的特点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外语教学体系,对其他国家的外语教学,尤其是中学到大学阶段的外语教学衔接问题有着不可替代的借鉴作用。 本文从整合中、高等教育外语教学,深化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连贯性的角度出发,以美国的AP汉语教学为例,分析、总结AP汉语教学的各方面特点,及其对美国中学与大学外语教学整合性的贡献,从而探讨如何能在我国的中、高等学校外语教学中加强课程设置、师资交流,以及教学理念方面的合作,以实现我国整体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本研究课题一方面系统和深入地研究了美国AP汉语项目,另一方面将美国AP汉语的发展经验借鉴到我国中学大学外语教学的衔接过程中。研究方法以文献综述法与对比分析法为主,与此同时,结合美国俄亥俄州托列多地区高中的AP汉语教学课程的相关信息,试图与文本分析呼应,并体现AP中文课程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高中学生的影响以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深刻启示作用。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H09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仲清;;浅议美国AP中文语言文化课程与考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许竞;美国:"跳级课程"风靡高中[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2期
3 时路生;客座教授──“中学·大学”一体化“贯通教育”的桥梁[J];北京教育;1999年10期
4 刘万永;注重大学与中学教育对接[J];教师博览;2002年01期
5 田立新;在高中上大学——走近美国大学预修课程[J];世界教育信息;2004年06期
6 王盈;;美国大学中文先修课程和测验概述[J];世界教育信息;2006年08期
7 黄雨恒;李森;;从高中AP课程看美国的创造性人才培养[J];当代教育科学;2012年03期
8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9 张艳;许艳;;中学与大学衔接阶段的英语听说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14期
10 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芳;;元认知策略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应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陈宏;;元认知策略与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仲清;;浅议美国AP中文语言文化课程与考试[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4 程时娟;冯健;何艳红;郑晓;汪蓉;;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观念情况调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唐玲英;;元认知策略与英语自主学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5期
6 王有炜;全国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与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衔接模式初探[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7 赵彦芳;;大学英语网络学习策略研究[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任小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考试成绩与学习策略相关性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9 刘晓阳;;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现状分析[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任凤梅;;《高级英语》教学中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培养模式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蔡玲;林晓峰;;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公共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A];传承创新 跨越发展——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三分会场暨贵州省外语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蔡玲;林晓峰;;民族地区非英语专业大学新生公共英语学习状况调查研究[A];贵州省外语学会2012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曲凡;;海外汉语教学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异同[A];汉语国际推广专题研究论文集[C];2012年
4 石美;;论语言学习策略在英语课堂的回归——以红河学院为例[A];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三卷)[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沁;思维风格、听力学习策略与学业成绩[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祝春兰;网络学习中自我监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蒋玉梅;大学英语女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郝鸿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朱晓申;大学英语成功学习者综合培养路向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6 李菡幽;基于学习策略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语法偏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贺莉;俄语学习策略的实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郭宝仙;英语课程组织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张洁;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10 吴勇毅;不同环境下的外国人汉语学习策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丽媛;大学英语师生词汇学习策略教授与使用的相关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高荣涛;元认知策略培训对学生英语写作影响元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孙博;高职学生英语课外自主学习调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兴华;高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翟海群;《大学英语》文本类型与阅读绩效相关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6 刘孟秋;中国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英语学习信念研究:元认知视角[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张会静;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信念与策略的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杨贤良;论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田素玲;初中英语学业不良学生元认知缺陷教学干预[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邢韧;体育中专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研[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长松;;追求卓越:美国高中AP课程述评——兼谈近年来美国高中教育质量的提高[J];课程.教材.教法;2007年12期
2 黄牧航;;美国高中AP课程历史试题评述[J];历史教学;2006年06期
3 杜晔;;刍议如何有效促进中学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衔接——由一项大学入学新生口语错误调查所得启示[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刘润清,吴一安;中国英语教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全体会议论文和发言选登——高校英语本科教育抽样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9年01期
5 吴一安,刘润清,P.Jeffrey;中国英语本科学生素质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1期
6 文秋芳;英语学习成功者与不成功者在方法上的差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3期
7 唐承贤;差错分析综述[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8 蔡基刚;如何评价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J];外语界;2002年01期
9 陈绂;;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10 王若江;;关于美国AP汉语与文化课程中三种交际模式的思考[J];语言文字应用;2006年S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媛媛;美国AP中文教学模式探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外语教学》向海内外广大读者作者致意[J];山东外语教学;2000年03期
2 赵平!210093;多种智力发展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0年04期
3 侯冬燕;成人外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五个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2期
4 史霁;成人外语教学如何针对成人特点[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5期
5 周桂芝;成人外语教学中的“学”与“导”[J];中国成人教育;2000年08期
6 潘红;实施交际式外语教学的心理阻力[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7 王巧玲;浅谈外语教学的课外语言环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8 邹东旗,徐再良,罗正雄;珠三角职业中学外语教学状况的调查报告[J];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王英东;农业院校外语教学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0年03期
10 王艳;外语教学中的语言与文化[J];北方经贸;200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海燕;;试论过渡性理论与外语教学(以俄语无动词句为例)[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杨言洪;;关于基础外语教学的几点浅识[A];对外贸易外语系科研论文集(第一期)[C];1992年
3 田强;宋敏;;我国外语教学近期未来发展趋势之预测[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4 杨荫;;实施开放式外语教学的四要素[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5 李吉莲;;外语教学与学生参与意识[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6 刘惠媛;丑远闻;;多媒体与外语教学[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周解机;;数字化语言实验室的外语教学优势[A];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暨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伍治国;;调整民族院校外语教学语种势在必行[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9 韩秀荣;;手机英文短信对信息化外语教学的启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10 李勇;;中外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及产生的作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七辑)[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代钊;[N];光明日报;2002年
2 陈小方;[N];光明日报;2007年
3 略阳县教学研究室 张海英;[N];汉中日报;2011年
4 任钧;[N];吉林日报;2014年
5 杨辉;[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6 记者 沈祖芸;[N];中国教育报;2002年
7 本报记者 李茂;[N];中国教育资讯报;2002年
8 记者 江迪;[N];人民政协报;2011年
9 早报记者 许荻晔;[N];东方早报;2013年
10 本报记者 高靓;[N];中国教育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邹琼;对话与理解[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坚林;计算机网络与外语教学整合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3 马冬虹;外语教学中文化因素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张妲;教师的观念与外语教学[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6年
5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7 吴学忠;跨文化交流背景下音乐融入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赵风云;英语师范生学科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玉美;哲学解释学与外语教学初探[D];黑龙江大学;2009年
2 陶胜;网络信息和多媒体语境下的外语教学[D];湘潭大学;2006年
3 席风;外语教学中人文教育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吴芳芳;教师和学生对有效外语教学的信念差异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李玮;基于组织行为学的外语教学组织策略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冬青;试论建构主义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任秋兰;中国教育背景下的语境与外语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8 赵静;作为外语教学手段的翻译:重新评价[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9 李林;三种认知语言观与外语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10 王娜;外语教师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观的实证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本文关键词:对国内对外汉语教学的反思——AP汉语与文化课及美国教学实况给我们的启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49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4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