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综述

发布时间:2016-09-29 08:01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发表 >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综述

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综述

发布日期: 2012-07-21 发布:  

  2012年第6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2012年第6期

  一.课堂语音教学的大体内容
中国论文网
  课堂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对外汉语课堂上,我们一般主要教授留学生汉语语音的基本要素,包括声母、韵母、声调、连续变调、轻声和儿化等的发音方法及普遍发音规律。
  (一)声母、韵母
  位于音节前段的主要由辅音构成的叫做声母,普通话中共有21个辅音声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的叫韵母,普通话中韵母共有39个,其中23个由元音充当,16个由元音加鼻辅音韵尾构成。这就要求教师要很好地掌握语音的发音特点,要想办法针对不同的重难点采取不同的方式使其更加直观,便于学生掌握。
  (二)声调
  汉语声调是汉语语音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这是它的独特之处。正因为汉语声调有升降曲折的变化,外国学生学起来困难重重,而且它既看不见又摸不着是整个语音教学中学生最难掌握的部分。所以在声调教学中,要把易出错的声调放在后面教,先教容易接受的,循序渐进。
  (三)连续变调
  我们平时所说的普通话,其实很多词的声调在语流中连着念会起一定的变化,与单独念时的调值不同,最常见的变调有:三声变调,“一”、“不”的变调。
  1、三声变调
  第三声音节在一声、二声、三声前都会变调,读三声原调的机会很少,只有单念或在词语、句子的末尾时才有可能读原调。在非三声音节前读半三声,调值由214变为211。两个三声音节相连,前一个三声调值由214变为35,读成二声。多个三声音节相连要根据由三声音节构成的短语结构来判断哪个三声读半三声,哪个变为二声。
  2、“一”、“不”的变调
  “一”原调55。单念或在词语句子末尾时不变调,做序数词也不变调。变调情况有两种:在四声前变调为二声,调值是35。在非四声前变调为四声,调值为51。
  “不”只有一种变调,当它出现在第四声的音节前时,声调变为二声,调值是35。得出规律后,教师应在课堂上通过列举大量例句,反复领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四)轻声和儿化
  轻声是汉语音中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读轻声的主要有:助词、名词后缀、动词后缀、量词“个”、叠音词的后一个音节、加在中间的“一、不、得”等。但是大量的轻声音节中,能区别意义的只是极少数。
  儿化的现象与轻声差不多,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很少,所以考虑到语境因素,儿化与否也非必要。
  二.教学重难点及方法
  (一)声韵母教学重难点
  声母方面:平舌音z、c、s三个声母对外国人来说,发音、辨音方面都有难度,与平舌音相对的还有翘舌音,也是不容易发的。卷舌与不卷舌的区分要多加注意,比较难发的还有j、q、x、r。韵母方面:学生在学习o、e、u、ü的时候会觉得比较难,还有诸如辅间韵尾n和ng、复韵母等。
  (二)声调教学重难点
  汉语声调与英语语调是不同的,汉语的声调针对的是词,而英语的语调针对的是句子。声调主要用来区别词义,汉语有很多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等。一个声调可以写出不同的字,代表不同的意思,同一个字在相同的词组结构中的读音也可以是不同的,所以这对于外国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
  (三)教学方法
  1、演示、模仿练习教学
  教师通过自己的演示发音来纠正学生的偏误,通过直观展示让学生体会发音器官及其气流的变化情况。展现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通过图表演示、实物演示、板书演示和多媒体演示等等,视情况而定。学生通过观察老师的舌位、唇形、开口度等等,,科学模仿老师。
  2、以旧带新引导法
  利用学生的母语或媒介语来带,合理利用语言的正迁移,或是用学生已经学会的汉语语音知识来引出新的知识。
  3、语音过度练习的方法
  学习过程中哪个音发不好,可以进行反复的练习,反复诵读,在一定熟练程度及速度的基础上,学生会慢慢找到发音的技巧。
  4、总结规律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自己总结规律,不断总结教学经验,这样可以减少学生自己总结的时间,方便教学。
  参考文献:
  [1]党永芬.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语音课堂教学.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2008,(6)
  [2]鲁健骥.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J].大理学院学报,2010,(5)
  [3]杨柳.近十年对外汉语声调习得研究综述.语言教学研究
  毕露丹,渤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研究生。

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文关键词: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几个基本问题的再认识,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6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26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2cf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