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似性动因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发布时间:2017-12-23 08:24
本文关键词:象似性动因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 出处:《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象似动因 次序象似动因 重叠象似动因 距离象似动因 语法教学
【摘要】:语法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第二语言学习者普遍感到最难的就是汉语语法的学习。如果我们把汉语传统语法本体知识按照汉语的特点教给学习者,这无疑会加重第二语言学习者的负担和学习的难度,使教学难以进行。认知是思维方式的体现,认知具有共性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认知的共性使学习者在思维上、认知上对所学内容有大致相同的理解。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有关知识来简化传统的汉语语法教学,旨在为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提供新的方法,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汉语语法知识。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文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认知语言学是研究建立在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感知和概念化世界的方式基础之上的人类语言的一门新学科。认知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有深厚的哲学和心理学基础,但其直接动力则来自语言学本身,即生成语义学和语用学。语言能力是人的认知能力的一部分,因此语言不是一个自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严霞;;重叠词的认知理据[J];南昌高专学报;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洪波;胡晓;;以身体部位隐喻为例论隐喻的翻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 胡河宁;;组织意象图式中的组织传播隐喻[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3 张志宏;董粤章;;习语演进的认知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4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尹丕安;李健;延宏;;基于效应决策模式的认知言语交际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王扬;语用预设的特征及其认知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8 姜_,
本文编号:13231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2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