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浅析副词“再”和“又”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中的教学

发布时间:2017-12-25 16:05

  本文关键词:浅析副词“再”和“又”在对外汉语初级阶段中的教学 出处:《潍坊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再”和“又” 语义共性 语义差异 句法位置


【摘要】:副词"再"和"又"是汉语中的两个基本副词,在语义和语法等方面存在很多共性,然而又有很多差异,在留学生接触汉语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会在这两个基本副词的选用方面存在疑惑,文章从"再"和"又"的语义共性和差异以及句法位置方面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探讨,以求对对外汉语初级阶段的教学起到一些帮助和指导作用。
【作者单位】: 青岛理工大学;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再”和“又”是汉语中的两个基本副词,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当中,使用都极其频繁。作为母语,人们在使用的时候基本不会犯错,但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对于初学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来说,如何区别并准确掌握这两个副词的用法,却是一个难题。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就对外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义;;副词“又”和“再”的对比分析——针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问题的解释[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史锡尧;“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J];汉语学习;199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孔令达;;“VP+过”的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史锡尧;“再”语义分析──并比较“再”、“又”[J];汉语学习;1996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寿永明;“常常”与“往往”的语义语法特征[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张颖炜;;南通话程度副词“蛮”[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周虹;;汉日亲属称谓语的语义差异与翻译[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4 赵新;连、连连、一连"的语义和句法分析[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王永聘;;英汉民族文化语义的非对应现象及根源[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3期

6 胡静书;;现代汉语揣测情态副词的使用差异[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7 刘翠香;山东栖霞方言中表示处所/时间的介词[J];方言;2004年02期

8 刘翠香;;山东栖霞方言的持续体[J];方言;2007年02期

9 谢仙丹;;“窝心”在南北方言中的语义差异[J];语文学刊;2009年02期

10 吴增欣;吴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邹仁;;“了”、“却”的语法化以及“了”、“却”的替换[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2 刘云;;施受关系自动识别中的语义句法问题[A];自然语言理解与机器翻译——全国第六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

本文编号:13334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3334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d8d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