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对外汉语论文 >

“又A又B”格式及其对外教学

发布时间:2018-01-29 01:47

  本文关键词: “又A又B”格式 偏误 对外汉语课堂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留学生学习"又A又B"格式时常出现一些偏误现象,通过对"又A又B"格式及其使用条件的分析,发现"又A又B"格式蕴含着量与程度,本身包含程度或从数量语义特征上不能被加强的形容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又A又B"凸显A与B两种状态的同时存在,不是所有动词都可进入这一格式。因而对外汉语课堂中需要向留学生讲清楚句法格式的表里值。
[Abstract]:Some errors often occur in the format of "A and B" for foreign stud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ormat and its conditions of use, it is found that the format of "another A and B" contains quantity and degree. Adjectives that contain degree or cannot be reinforced in terms of quantitative semantic features cannot enter this format. "A and B" highlights the simultaneous existence of two states, A and B. Not all verbs can enter this forma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引言“又A又B”是汉语中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句法格式,在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常利用直观易记的格式“又+形1/动1+又+形2/动2”进行教学。但是留学生在习得这一格式时常出现以下的偏误:(1)*他又很高又很帅。(2)*他的衣服又蓝又大。(3)*我和朋友又走又谈话。(4)*李老师又会唱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丽彩;“又VP1又VP2”格式浅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金周永;“又A又B”格式之考察[J];汉语学习;1999年04期

3 郭风岚;;“又A又B”格式的认知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4 林晓恒;;关于“又…又…”结构形容词的数量语义限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谢亦瑜;“一边……一边……”的日语译法[J];日语知识;2005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秀艳;;藏汉语偏正短语语序之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1期

2 郁步利;;表示存在的“there be”和“有”字句及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白云;;相A相B结构考察[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4 史丰;;石泉方言中的一组偏正式短语词[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刘世余;赵秀莉;;“数+人”结构中“人”的词性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6 周筱娟;;汉语谦逊和谐礼貌语的形式意义特征[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王立;汉语方位词身份的确认与N+L结构的收词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8 曾常年;动词重叠式中动词的语义虚化与发音轻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S1期

9 朱军;;多项列举式后“等”的多维考察[J];北方论丛;2006年06期

10 唐秀伟;;动词前“来/去”考辨[J];北方论丛;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Ma Shi Wen Tong and its Theory of Language[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2 高永欣;;西方语法流派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发展创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6年

3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晋霞;;面向计算机的“V_双+N_双”结构类型研究[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5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禀诚;;“我A我B(我C/我D)”标题格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萧国政;;量词“把”的分类及使用——面向第二语言教学的再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8 郑艳群;;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中的量化问题[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9 王珏;李妍;;三层语法假说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10 胡金柱;沈威;杜超华;;基于规则的复句中的关系词标注探讨[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2 余金枝;矮寨苗语参考语法[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黄芳;先秦汉语量范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姚小烈;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高芸;从SDRT的视角探析汉语话语结构的修辞格式[D];西南大学;2011年

8 肖书文;中日当代修辞学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志富;现代汉语领属性偏正结构及其相关句法现象[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林新宇;汉语和韩国语话题句对比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闫丽;中亚留学生汉语量词使用现状调查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3 谢军杰;张爱玲小说比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周迎霞;现代汉语篇章中的推论连接成分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5 张欢;现代汉语名词的复数表达形式及其标记问题[D];南昌大学;2010年

6 刘洁;《语法等级大纲》中的紧缩复句[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卢清颖;非耐用消费品广告的语言学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8 王晓利;基于语料库的元话语标记语“又”在《红楼梦》及其两英译本中的对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武晓琴;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中的表已然义“是……的”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陈丹丹;《朱子语类辑略》中“来”的用法考察[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沈家煊;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J];国外语言学;1994年01期

2 袁毓林;认知科学背景上的语言研究[J];国外语言学;1996年02期

3 王光全,禹平;几种动作叠加格式辨析[J];汉语学习;2003年04期

4 郭风岚;;“又A又B”格式的认知模式[J];世界汉语教学;2000年03期

5 熊学亮;认知科学与语言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3年03期

6 袁毓林;;一价名词的认知研究[J];中国语文;1994年04期

7 刘宁生;;汉语偏正结构的认知基础及其在语序类型学上的意义[J];中国语文;1995年02期

8 史锡尧;副词“又”的语义及其网络系统[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4期

9 袁毓林;关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1994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晓杰,孙琳;偏误理论与二语习得[J];外语学刊;2003年02期

2 顾英华;民族学生汉语口语语音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3 戴庆厦;论语言对比[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张珩;;留学生使用程度副词时的常见偏误类型及原因分析[J];语文学刊;2005年21期

5 邵灵琳;;留学生插入语的偏误及教学对策[J];语文学刊;2008年17期

6 申雪;;基于语料库的外国学生双宾语句偏误分析[J];语文学刊;2009年24期

7 王海艳;马云静;;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使用偏误研究[J];才智;2011年02期

8 曾广煜;;以卢旺达语为母语的学生汉语发音偏误考察[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游玉灵;;少数民族学生汉字认读偏误调查分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殷军;浅析“VN”结构动态层面——兼论民族学生学习“VN”结构存在的问题[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其智;;留学生汉语偏误严重度的考察[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2 李恩华;;韩国学生汉语结果补语的偏误类型研究[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3 方绪军;;从词语的相似性角度看中介语中形容词使用的偏误现象[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4 周文华;;韩国学生“给”字句习得研究[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5 许娜;;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颜色词[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王洁;宋柔;;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偏误标注方法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7 肖奚强;郑巧斐;;略论“A跟B(不)一样X”中“X”的隐现[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8 边卫花;曹文;;日本人产生普通话r声母和l声母的音值考察[A];第九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梁磊;张薇;;蒙古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初步研究[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10 蔡永强;;汉语方位词“上”的用法及其教学策略[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杨彬;话题链语篇构建机制的多角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2 陈晨;留学生汉语体标记习得的实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 李芳兰;现代汉语语义韵的理论探索与习得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丁银贞;韩国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的困难和对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元莲仙;汉韩语言对比研究及在对韩汉语教学中的应用[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鸿雁;基于语料库的日本留学生单音形容词习得偏误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2 李蓉若;初级阶段非洲留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张园;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留学生使用“还是”偏误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方娟;印尼学生汉语比较句偏误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梁恩正;“看”、“见”对N的语义选择及二语习得中的偏误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成银(Khin Thiri Aye);缅甸成人学生汉字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唐文成;越南学生汉语“是……的”句式的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柳俊琳;母语为粤语的普通话学习者学习偏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9 朴商勋;含相同语素的汉语易混淆词习得偏误及教学对策[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玮;留学生若干篇章关联词语使用偏误的考察及有关的语义语用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72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472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a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