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义与文化——兼析日本汉语教材
本文选题:语义 切入点:文化 出处:《汉语学习》1999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运用现代语言学的理论,分析近年来日本所出版的汉语教材中的语义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归类和分析,剖析语义问题发生的原因,阐述语义与文化的重要关系,进而提出语义与文化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意义。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modern linguistic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mantic problems in the Chinese textbooks published in Japan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the class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the causes of the semantic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import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semantics and culture is expounded. Then the meaning of semantics and culture in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is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北京100871
【分类号】:H19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英;日本汉语教材及分析[J];汉语学习;2001年03期
2 津田量;;日本汉语教材综合研究及分析[J];汉语学习;2010年02期
3 蔡晓明;英语中的语义对立结构[J];外语学刊;1988年01期
4 邵伟国,许小平;试论被动化转换的语义差异[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5 宋昕;栾红;;程度副词修饰名词问题浅议[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6 杨诎人;论日语语义的对立与连续[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2年04期
7 湛朝虎;德语后置介词的语义认知域[J];德语学习;2005年04期
8 廖志勤;;语境对语义的作用探析[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王晖;;关于汉语语法特点几种说法的检讨[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10 石平;朱晓靖;;模糊性语言在教学和交际中的表现与作用[J];外语教学;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汪云凤;李心科;;云服务环境下的服务聚合方法研究[A];2011中国仪器仪表与测控技术大会论文集[C];2011年
2 于冰;于守健;丁祥武;乐嘉锦;;基于多层次接口匹配的语义Web服务自动组合研究[A];第二十二届中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技术报告篇)[C];2005年
3 洪忻;;网上语言翻译的质量改进策略[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2002年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霖;王红;朱海红;李德仁;;基于形式本体的地理概念语义分析方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章真;曹云娟;;模糊集论形式公理化初探[A];1996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陈玉;;搭配研究及其实际意义[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聂文龙;;法律逻辑中的内涵逻辑方法[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华;;浅析“再见”和“拜拜”[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9 陈铁凤;;俄语口语截短复合词研究[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星;;介词短语“在+处所”结构的分布类型及其语义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郭起豪;学者量化中国南北分界带[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记者 孙理;兰大专家再定义“中国南北分界”[N];兰州日报;2010年
3 ;《正午的分界》[N];文学报;2010年
4 通讯员 朱安全;武英高速黄冈段田路分界工作铺开[N];黄冈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邹曦 本报实习记者 李荔;中国南北方精确界定[N];北京科技报;2010年
6 武永明;中国南北分界带分布图制定完成[N];西部时报;2010年
7 ;已婚男女,爱和友谊在哪儿分界[N];中国妇女报;2004年
8 乐天邋编译;语义Web何时展翅高飞?[N];计算机世界;2007年
9 周凤章;药品包装图形语义浅析[N];中国包装报;2001年
10 乐天 编译;语义Web:电脑能懂的网络[N];计算机世界;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葆华;动词的语义及论元配置[D];复旦大学;2003年
2 刘朝涛;中文问答系统中的句型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陈华钧;Web语义查询与推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刘佐艳;语义的模糊性与民族文化[D];黑龙江大学;2003年
5 雒自清;语义块类型、构成及变换的分析与处理[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声学研究所);2004年
6 高晓雷;SOZRSL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语言及其求精[D];上海大学;2004年
7 徐阳春;关于虚词“的”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8 冯毅雄;产品进化设计方法与配置产品定制生产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9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兰庆国;可执行元模型关键技术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立成;汉语唯一性范围副词的研究与应用[D];吉林大学;2005年
2 刘t ;“程度副词+名词”的语义、语用和句法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05年
3 石立桩;基于语义的图像检索方法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6年
4 农朗诗;程度补语“极”、“透”、“死”、“坏”个体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5 李静;从语义和语用的视角看文学翻译的科学途径[D];江苏科技大学;2010年
6 赵亚丽;《论衡》助动词系统初论[D];吉林大学;2005年
7 赵凤兰;广告英语中模糊限制语的辨证分析[D];吉林大学;2005年
8 赵丽丽;高密方言比较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季晓林;基于模型驱动的空间矢量数据转换方法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10 盛鹏;基于全文过滤的垃圾邮件防范机制[D];昆明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6044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04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