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的位置问题补议
本文选题:复合趋向补语 切入点:有定/无定 出处:《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从学生的病句及对外汉语教学角度分析复合趋向补语与非处所宾语三种位置的使用条件。本文认为其位置决定于宾语是施事或受事、有定或无定及动作是已然或未然。X式"动 +趋 +来去 +宾语"的宾语必是带数量词的无定成分 ,只表已然动作。Y式"动 +宾语 +趋 +来 去"的施事宾语必是无定 ,只表已然动作 ;受事宾语可为有定或无定 ,表已然或未然动作。Z式"动 +趋 +宾语 +来去"的施事宾语必是无定 ,表已然动作 ,受事宾语可为有定或无定 ,可表已然或未然动作。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ditions for the use of compound directional complement and non-local objec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udents' ill sentences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The object with definite or indefinite action and action is already or prematurely. X "the object of motion tends to come and go" must be an indeterminate component with quantifier, and the agent object of type Y "moving object to come and go", which only shows the action of "moving object toward to go", must be uncertain. The subject may be definite or undetermined, the agent object of "moving the object to come and go" must be indeterminate, the object of the subject may be fixed or undetermined, Can watch already or prematurely action.
【作者单位】: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H14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陈建民;“拿出一本书来”的同义句式[J];汉语学习;1980年02期
2 张伯江;动趋式里宾语位置的制约因素[J];汉语学习;1991年06期
3 陆俭明;;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4 刘月华;关于趋向补语“来”、“去”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3期
5 肖秀妹;“动+来+名”和“动+名+来”两种句式的比较[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年01期
6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道流;指称、陈述理论及其对上古语法研究的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2 邢华平;有限政府论之哲学基础探略[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李冠华;;处宾动趋结构初探[J];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4期
4 周国光,黎洪;现代汉语制作动词的配价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龚群;康德、黑格尔主体哲学的内在困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6 李彦;;关于“们”的一点看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10期
7 周海霞;;汉语同源词研究历史综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8 唐爱华,张雪涛;宿松方言的结构助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9 孙娟娟;;表突显结果的“V出O来”构式考察[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10 程亚恒;;古汉语中的“谓·之·名”结构[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德峰;;用于将来的“动+了+趋”初探[A];对外汉语研究的跨学科探索——汉语学习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治敏;俞士汶;;人称代词和名词的歧义消解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赵明慧;;也谈“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姚婷;;趋向词“起来”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施栋琴;;从篇章的角度看汉语的“名-代/代-名”同位结构[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刘淑艳;;英语not和汉语“不”的句法特征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阚道宏;吴文虎;;句法知识在语音输入系统中的应用[A];第一届全国语言识别学术报告与展示会论文集[C];1990年
8 杨德峰;;以朝鲜语为母语的学生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A];第七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2年
9 刘富华;黄玉花;;趋向动词语法化与对外汉语补语教学[A];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2005年
10 郭晓麟;;从界限特征看趋向补语的教学[A];第九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选[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前瑞;汉语体貌系统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锦姬;现代汉语补语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宋文辉;现代汉语动结式配价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5 彭锦维;现代汉语受事前置句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林美淑;对韩汉语教学离合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刘建荣;当代中国农民道德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熊华生;为了儿童的幸福与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9 万莹;相似介词“X”与“X着/了”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10 余东涛;现代汉语时间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克宁;越南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习得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2 鹿楹鑫;基于韩国人认知方式的初级阶段“V+来/去”结构的教学设计[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敏;现代汉语“VP起来”的语法语义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2年
4 王敏;《醒世姻缘传》中的趋向动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牛彦敏;现代汉语“复合动趋式+宾语”的语序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6 刘滢;“去+VP”与“VP+去”的对比分析——兼论语序、位置和不对称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冈美智子;试论现代汉语“来/去”做趋向语一些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莹;“V到”结构研究[D];延边大学;2003年
9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体与连续动作连动式[D];延边大学;2003年
10 任蓉;英汉“遍及性/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李冠华;由“上、下、进、出”充当的趋向补语对处所宾语的语义制约[J];汉语学习;1985年06期
2 今井敬子;冯良珍;;现代汉语趋向结构的层次[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3 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经常要思考的问题[J];语言文字应用;1998年04期
4 ;商务印书馆今年计划出版的哲学译著[J];哲学研究;195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孟琮;;动词和动作的方向[A];第二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倩;;浅论复合趋向补语“起来”——兼谈“起来”与“起去”的不对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袁野;;试论汉语的体压制[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3期
3 王艳军;庞振华;;“当时体”:杜甫草堂诗风的理论阐释[J];文艺评论;2011年08期
4 张晓南;王素芳;张小未;;情状体对英语过渡语中现在完成时标记的影响[J];大家;2011年16期
5 江鹰;刘楚群;;“V起”与“V起来”辨微[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沈敏;范开泰;;基于语料库的“赶紧、赶快、赶忙、连忙”的多角度辨析[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7 陈园园;;基于语料库的学术论文文献综述动词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28期
8 曾文华;覃江华;;汉英翻译中的错误与母语负迁移[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申芳;;现代汉语体貌的相关问题述评[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8期
10 李崇兴;;宜都话见系二等开口字的读音[J];语言研究;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颜培华;杨增仁;刘嘉瀛;汤圣敖;;安静及中等劳动时体表热流量的观察[A];中国生理学会第六届应用生理学委员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2 赵明慧;;也谈“复合动趋式+宾语”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刘桂蕊;;统一同一时体论[A];2006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李超群;郑少梅;;末节断指再植术患者的护理[A];全国第四届骨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5 李华敏;李鹏;刘毅;;食管憩室破裂致死亡一例[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德平;;红色基RL中毒死亡2例[A];全国第六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7 刘桂荣;刘慧勇;王文继;;Sc~(3+)、P~(5+)的取代对Li_(14)Zn(GeO_4)_4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沈锦松;;血浆置换治疗重度氯丙嗪中毒二例报告[A];2006年浙江省危重病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6年
9 刘胜杰;常q,
本文编号:16089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089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