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X带Y”格式的句法、语义分析
本文选题:语义分析 切入点:语法功能 出处:《语文研究》2004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文章以 384个实例为依据 ,详细描写、说明了汉语中一种常用的格式“连X带Y”。全文除引言外 ,分三个部分 :(1)“连X带Y”格式的构造及性质 ;(2 )“连X带Y”格式的语法功能 ;(3)“连X带Y”格式的语义分析。文章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参考价值。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384 examples, this paper describes in detail a common format in Chinese, "connected X band Y".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1) the structure and nature of the "LianX-band Y" format and (2) the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the "LianX-banded Y" format / 3) the semantic analysis of the "LianX-banded Y" format. The article is of reference value for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分类号】:H1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培玉;赵敬华;;把字句动词的类和制约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黄启庆;尹海良;;现代汉语AB式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形式及其音变处理[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4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5 陈玉玺;知识创新及其认识活动的特点[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6 卢英顺;;“上去”句法、语义特点探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7 董晓英;三类特殊的粘着短语[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8 田化冰;关于可能补语的教学[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9 李莉;试析副词“却”[J];保定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10 张正石;浅析动词"来"的方向在话语中的变化[J];北方论丛;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陶原珂;;从汉语的词性-义项关系论汉外词典的词性标注结构[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海超;;英语词典中的插图[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魏向清;;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译义系统结构初探[A];对外汉语学习词典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魏励;;现代汉语“作”和“做”的使用分析[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胡妍;;论话语理解的语义联想策略[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楚群;;论现代汉语中非典型连动句式“V起来+AP”[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赵晓伟;韩群;;单用“X是X”的语义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利众;俄汉科学语言句法对比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2年
2 樊中元;现代汉语一名多量现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赵娟廷;汉韩公文语体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5 潘文;现代汉语存现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李晟宇;呢字疑问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8 丁喜霞;中古常用并列双音词的成词和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范莉;儿童和成人语法中的否定和否定辖域[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王飞华;汉英语气系统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磊;时间副词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2 姜泰希;韩汉两种语言中汉字词的比较[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3 刘苏乔;汉法比较方式对比研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4 李贤景;三种否定比较句的联系与区别——“不如”、“不比”、“没有”型比较句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5 李小芳;临县三交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6 赵淑贤;俄汉语数量意义的表达形式和手段对比[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韩淑华;汉语的“什么”与英语的“what”[D];延边大学;2001年
8 王群;《醒世姻缘传》副词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季安锋;时间副词“老”、“老是”意义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曾小红;论“V上/下”[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益勇;怎样指导学生造句[J];汉语学习;1980年01期
2 崔奉春;错在哪儿,为什么?(二)[J];汉语学习;1980年02期
3 马天祥;略论汉语拟声词的独立性[J];人文杂志;1980年02期
4 柴世森;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5 朱子殷;文言词法特点(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年04期
6 王双君;试谈“者”与判断式[J];殷都学刊;1980年00期
7 彭秋荣;怎样区分英语的动名词与现在分词[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1980年00期
8 杨丽珠;“然”字小议[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9 赵永新;谈汉语的“都”和英语的“all”[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1期
10 陆俭明;“程度副词+形容词+的”一类结构的语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锐;;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问题[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2 李志江;;关于语文辞书词性标注的探讨[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3 古川裕;;指称性词组和陈述性词组——状态形容词的名词修饰功能[A];第五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6年
4 吕文华;;建立语素教学的构想[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5 叶步青;;“了”的语法功能及其真实含义[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6 沈阳;;汉语动名语义关系的分析与教学[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7 渡边丽玲;;助动词“可以”与“能”的用法比较分析[A];第六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99年
8 吕叔湘;;含动补结构的句子的语义分析[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1985年
9 杨学渊;;辩证命题的语形、语义和语用分析[A];1993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3年
10 邹崇理;;动态蒙太格语法[A];逻辑今探——中国逻辑学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陆元婕;聪明的搜索引擎[N];中国计算机报;2001年
2 王旭;中文智能搜索引擎[N];计算机世界;2001年
3 文/董敬祝;网络浏览器 遭遇五大问题[N];科技日报;2001年
4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中华读书报;2001年
5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6 樊洪业;科学精神的历史线索与语义分析[N];大众科技报;2002年
7 胡春洞;智学英语 乐在其中[N];光明日报;2002年
8 ;中国语言学理论的发展方向[N];光明日报;2002年
9 锄禾;让计算机看懂文字[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卢烈红;面对三千年前的语法[N];光明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俊伟;弗协调逻辑应用于道义逻辑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2 齐璇;汉语语义知识的表示及其在汉英机译中的应用[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3 时兵;古汉语双宾结构研究[D];安徽大学;2002年
4 章志远;行政行为效力论[D];苏州大学;2002年
5 卢小群;湘南土话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洪淼;现代汉语连动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7 李宗澈;《史记》量词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8 刘永丹;文档数据库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9 吴平;汉语部分句式的形式语义分析[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10 姜昕;公法上比例原则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永军;现代汉语空间维度词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0年
2 熊子瑜;疑问信息及其载体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黄晓蕾;“很”和“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朱钦隽;计算机汉语理解的初步实践[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5 贺菊玲;《世说新语》语气副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6 胡玉华;《世说新语》助动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7 张力立;浅论ABB式形容词[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清平;“却”与“但是”的异同考察[D];暨南大学;2001年
9 刘宏利;从词语模糊到句子模糊的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1年
10 叶翔;留学生汉语常用副词偏误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648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648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