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成段表达能力的对外汉语教材的结构设计
本文选题:成段表达能力 + 对外汉语教材 ; 参考:《汉语学习》2000年04期
【摘要】:中、高级汉语学习者语篇偏误的产生是经常的、大量的,,这使现有教材的结构设计系统面 临着挑战。为了适应对外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满足学习者的需求,本文探索了一条结构设计的新路子。 其“新”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推进策略新、输入方式新、操作流程新、题型开拓新。
[Abstract]:The generation of discourse bias in advanced Chinese learners is frequent and numerous, which makes the structural design system of existing textbooks face a challenge.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and meet the needs of learners, this paper explores a new way of structural design.Its "new" focuses on four aspects: new push strategy, new input mode, new operation flow, new item typ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汉语水平考试中心!北京100083
【分类号】:H195.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德坤;;组合式——教材编写的另一种思路[J];世界汉语教学;199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远志,秦峰;文本叙事断点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2 谭姗燕;;主位推进模式与作为听力材料的人物介绍语篇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袁周敏,金梅;英语称赞语的表达方法[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冯鸣;英语表持续时段的for短语和汉语时量词语的比较[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6 位巧;;主位推进的语篇功能及其对英语写作教学的启示[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侯家旭;论语篇连贯中的词汇衔接[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喻家楼;语篇中显性连贯、隐性连贯与译作的语义传递[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王玉明,冯晓英;叙述视角的选择与文体效果[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李晓陆;新闻语篇功能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华;;从主位结构角度对比分析英语语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蔡有恒;;功能理论与语篇语体特征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庄丽莹;;面子体系与话语中的策略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彭菲;;学术论文提要的主位推进模式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郑建萍;;从系统功能语法看布什每周电台演讲主位选择[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6 朱华;邱天河;;词汇衔接模式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A];2010年贵州省外语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艳频;;串词在“说新闻”语篇中的衔接特点[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胡瑾;曾蕾;;国际学术交流英语演讲稿语篇模式分析[A];全球化中的英语演讲:挑战与创新——首届全国英语演讲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喜荣;英汉叙述语篇参与者标识手段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仇贤根;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汤春艳;篇章类型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龙又珍;现代汉语寒暄系统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9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娜;政治演讲中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陈文华;从标记主位视角看小说《鸡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彭静;语篇翻译中的衔接[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尹剑波;《老人与海》及其汉译本中的语篇连贯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6 康秀丽;中国德语教学中的篇章理解[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王磊;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语篇分析在专业英语精读课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路晓辉;史蒂文森主要小说叙事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胡婕妤;一项关于主位推进模式在汉英交替口译中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瑞;衔接理论在海商法英汉翻译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罗守坤;;集成教材新策略[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3期
2 刘s
本文编号:17487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4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