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学生习得时间介词的中介语考察
本文选题:时间介词 + 中介语 ; 参考:《汉语学习》2011年02期
【摘要】:本文对三种书面语料的考察结果显示:外国学生时间介词的使用频率与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输入频率大部分不太一致,而中介语中的出现频率与汉语母语者的使用频率趋于一致。这说明中介语是向目的语靠近的,而教材的编排有待改善。时间介词在中介语中的初现率、使用频率和正确率的动态变化反映出它们的难度有三个等级,可据此安排相应的教学顺序。另外,时间介词在中介语中出现的偏误也很有规律,可为实际教学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results of this paper show that the frequency of time prepositions used by foreign students is mostly inconsistent with the input frequency in textbooks for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while the frequency of appearing in interlanguage tends to be consistent with that of native speakers of Chines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interlanguage is close to the target language,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he textbook needs to be improved.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rate of initial occurrence, frequency of use and correct rate of temporal prepositions in interlanguage shows that there are three levels of difficulty in time preposi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aching order can be arranged accordingly. In addition, the errors of temporal prepositions in interlanguage are also regular,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cal teaching.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0YJA740101)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 南京师范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南京师范大学青年人才科研培育项目(项目编号:10QNPY02)的资助
【分类号】:H19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2 张燕吟;;准确率标准和初现率标准略谈[J];世界汉语教学;2003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周四贵;;《马氏文通》的介词理论及其发展[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8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9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孔令达;;“VP+过”的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乔;;日语“人(ひ と)”和汉语“人家”的自称用法对比[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3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4 邢红兵;张旺熹;;现代汉语语法项目的标注及统计研究[A];对外汉语教学的全方位探索——对外汉语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张建强;;基于语料库的现代汉语疑问句使用情况调查[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孙爱玲;汉语、印尼语限定性与描写性状语对比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张玉婷;汉语会话他启自修型修正的互动性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林琳;“代词+(的)+名词”结构中“的”字隐现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袁博平;;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4期
2 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年04期
3 蒋祖康;语法习得次序与语法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年02期
4 赵立江;留学生“了”的习得过程考察与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2期
5 刘s,
本文编号:17812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duiwaihanyulunwen/1781277.html